麥當勞的「第二杯半價」,究竟藏著多少細節?

我的朋友里,人脈最廣的是一個大學同學。

他認識特別多企業高管,不是沒事吹吹我跟誰誰吃過飯那種,而是我一旦需要找哪個公司的牛人請教,他立刻可以幫我找到並拉上微信群。

他從一個普通的實習生開始做起,今天已經是某知名外資銀行廣州分行公司部的一把手,年薪跟業務掛鉤,已經上不封頂。

他為什麼能做得那麼成功?我發現了一些跟他優秀的社交能力相關的細節:

○ 每次同學聚會,他一定提前半個月約好;

○ 提前兩天把地址和定位發到我手機,提前一晚提醒我記得參加;

○ 提前一小時告訴我路況;

○ 而且,他總能找到一些特別好吃的小眾地點,點的菜又讓所有人都滿意。

我深深地體會到:讓人佩服的人,都掌握著收服人心的「套路」。而這些套路,都藏在魔鬼一樣的細節里。

你可能會認為這些細節叫做「刻意」,但是我認為這些細節就是「周到」。

為了挖掘和研究這些細節,我細讀了三個美國人馬丁,戈爾茨坦和西奧迪尼合著的《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這本書。

正如他們前言里提及的,細節有非常神奇的作用:

「只要發生一點點的改變,就能發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到底這些「一點點的改變」都是什麼?

我總結了書中52條細節中6條對我們職場人特別有用的分享給大家,分別解決工作中這三類大問題:

○ 怎樣撮合一單看似困難的合作?

○ 怎樣在銷售談判中賣個高價?

○ 怎樣在促使一件事更容易完成?

01. 怎樣撮合一個看似困難的合作?

細節01:成為同類,足以化敵為友

英國心理學家萊文做了一個實驗。

他讓一個路人甲分別穿著普通衣服,以及曼聯的死對頭「利物浦隊」的衣服兩次在路邊扮演受傷。然後,躲在旁邊觀察一群曼聯球迷會怎麼做。

結果,有三分之一的曼聯球迷停下來幫助穿普通衣服的人,但幾乎沒有曼聯球迷幫助那個支持利物浦隊的人。

一切行為說明,曼聯球迷更樂意幫助一個「非異類」。

換句人話說,幫陌生人可以,絕不幫外人。

所以如果要促成任何合作,首先不能把一方變成了「外人」。無論如何,想方設法要把雙方的共同點揪出來,丟在桌面上。

比如兩個人首次見面,可以不經意地問一句:你是哪裡人啊?

如果是老鄉,必然立馬相見恨晚狀;如果不是老鄉,也可以扯一些自己和那個地方的關聯。這樣就可以無形中把雙方歸為「自己人」,形成合作的可能性就增大許多。

細節02:談收益在前面,成本在後面

我們經常在買麥當勞的時候會看到一句:第二杯半價!

你知道這五個字的奧秘嗎?

如果這個廣告語改為:15.9元兩杯!表達的結果是一模一樣的,但銷售的效果竟大相徑庭。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聽到一個要計算的信息,我們的注意力天然會放在前面出現的信息上。

「第二杯半價」這句話,很好的避免了計算。

「第二杯」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半價」是我們要付出的成本,先把收益放在前頭,天然吸引眼球,買買買的慾望油然而生。

而「15.9元兩杯」很自然就讓人聚焦在錢上面。對於我這種看見暈數字的人,別說購買衝動了,連計算衝動都消失了。

用在職場上,你要促成一單合作,最關鍵是讓大家都看到利益在前面,成本在後面。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這麼說:

「咱們合作的話,貴方品牌認知度都可以放大兩倍,只需要付出30萬的成本。」

而不要這麼說,

「咱們合作的話,貴方只需要付出30萬的成本,品牌認知度可以放大兩倍。」

簡單的調整說話順序,就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02. 怎樣在銷售談判中賣個高價?

細節01:先報價的人佔盡先機

我們發現中國人談判都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誰都不願意先出價。

幫朋友做了一件事情,他提出要給你付酬勞。

很多人即使心裡已經有底,到底這件事應該值多少錢,但是就是不好意思先開口。

為什麼?

那是因為他是你的朋友,先開口的人通常就把價格「錨定」在一定的範圍內,而你不知道你的朋友到底能夠承受的價格到底是多少。

但是這個細節用在商務談判上就不用那麼留情。

在銷售中提價格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最終的成交價一般就在先提出的價格上下浮動。

最後只要稍微向下浮動了一點,買方就覺得撿了一個大便宜。

比如,在美國很多大城市周邊都有大品牌的特賣場。

他們擺在市中心的奢侈品一分錢都不會降價,擺在城市周邊的特賣場就打10%-20%的折扣。

大家都一窩蜂地跑到城市周邊的特賣場去買,哄搶程度彷彿根本不要錢。

顯而易見,大多數人都被騙了。

這裡利用的,就是「先報價」的錨定心理。他們都認為沒降價之前的價格是個標準價,而特價場就因為便宜了10%-20%就已經「很便宜」。

事實上,都特么不便宜好么。

細節02:報價越詳盡,對方還價能力越低

精準的數字報價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你有充足的理由,才報這個價。

行為科學家做了有趣的實驗:模擬二手車銷售,讓買方報價分別是2000美元,1865美元和2135美元。

結果,兩個精確的報價,賣方還價只高出10%-15%,而2000元那一組則賣方還價高了23%。

前段時間我家裡裝修,其中有一個師傅把原材料、人工、設備等分開詳細列示,我不由自主就開始執著於每一個小項目到底怎麼算。

一旦把每一個小項目都搞明白了,頓時覺得這個價格好合理啊!

另外一個師傅報價,卻是毫不用心的一個整數。我反而質疑,這啥子報價啊,有沒有水分啊?!迅速就還給對方一個很大的折扣。

這就是藏在報價裡面的細節秘密。不要以為報一個總價就很爽快,爽快一點都不利於談判。

03. 怎樣促使一件事更容易完成?

細節01:縮短期限反而減少拖延症

一個有趣的實驗。

一張優惠券,時效分別是3周和2個月,大部分人選擇了2個月的。

但是,想不到,3周券的使用人數卻是2個月券的5倍!

你看,人類就是一種天生拖延的生物!一旦給予寬限,反而不利於行動。

如果你想同事把一件估摸著3天就能做到事情做出來,即使你事實上等兩周也是無所謂的,你也要把截止日期設為3天。

因為,假如你給兩周時間,前一周零4天的時間裡,他依然會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在最後三天才開始動手。

拖延症是一個天生的不可違反的人性。99%的人都靠「截止日期」活著。

細節02:如果你想別人守承諾,就必須讓他主動承諾,在公開場合承諾

現在很多預約挂號或者租車的App,都會在預約成功後第一時間彈出一句:

如果爽約,你將會被記錄一次,你確認要預約嗎?

這個彈窗有什麼巨大的功力呢?

原來,無數實驗表明:一個人由自己親自承諾的事情,通常會更為重視。

人天生就有遵守承諾這種習慣。這個彈窗就是讓預約者「自己承諾」。

美國的醫療中心,以前一直是由護士給病人填預約時間的。有一家中心反其道而行,改變為由病人自己親自填時間。之後的病人爽約率竟下降了18%。

科學研究者還發現,這個承諾,越具體越好,越公開越好。

所以給下達工作指令的時候,最佳的方案是:

選擇一個大家都聽得到的場合問:你能不能在3點50分之前提交1份關於競品的研究報告?並且請對方的親自答應。


當然,上述只是《細節》這本書中提及的52個細節中的很少一部分。

其他很多的細節,都值得我們去認知。因為我覺得這些細節至少還能解決職場中這些問題:

○怎樣有效改變一些屢禁不止的行為?

○怎樣維護客戶關係,把客戶變成你的人脈?

○如何防止自己掉進別人設好的陷阱?

○如何提高用戶的忠誠度?

○如何在郵件中加點料就能讓談判更順利?

……

在我眼裡,這些細節其實都廣為人知,就是工具,是規律,是科學。

而把工具變成社交和職場的場景,把不起眼的細節重視起來。這,就是一種能力。

畢竟,細節能夠決定成敗。

-END-

維小維:做投資高管的通透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你的職場維生素,手把手教你變更強。微信公眾號:維小維生素(Weixiaowei6)


推薦閱讀:

騷年啊,當你糾結於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時候,還是先找個靠譜的老大吧
管理者怎樣才能讓下屬緊緊跟隨自己?
職場提升書單
剝開偽裝的洋蔥皮,打開職場大門
哪一刻你最真切的體會過身邊的貧富差距?

TAG:細節 | 職場 | 銷售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