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的沉浮史
晉商的輝煌是與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分不開的。山西自古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鹽池,物產豐富,與河南、山東等產糧大省鄰近,又處在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相接的位置,山西人自古就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生活。這些優勢使得山西在明清之前就擁有發達的商業貿易,更是明朝晉商形成的物質基礎。
第一批山西商人是怎麼發達的呢?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北方邊防軍駐軍總共有90萬人,分成9個兵站,也就是9個據點。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就是元朝滅亡後的蒙古人的侵犯,所以叫9邊,即9個邊防站。這9個邊防站里有4個在山西省,這就給山西人帶來了一個得天獨厚、能夠發達的機會。由於9邊駐軍非常多,達到90萬人。因此糧草就是個大問題。明朝剛開國的時候通常都命令山東、河南、湖南的人來運送糧草,搞得天怒人怨。最後明朝政府想了一個辦法,叫做「開中制」。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商人運糧草到9邊,然後明朝政府給他一個鹽票,當時叫做鹽引,實際上就是鹽票。
中國古代各朝政府對食鹽都採取專營政策,主要原因是控制食鹽獲得的利益很大,絲毫不亞於今天控制石油和煤礦的利益。明朝時期,政府實行鹽引制,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實際上是獲取食鹽的一紙憑證。有了這紙憑證,就能換到巨額的利益。雖然山西並不是糧食產量非常豐富的地區,但是早期的山西商人卻牢牢把握住了這次機會,這是晉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拿到鹽引以後,商人們就到中國的沿海地區產鹽的地方去買鹽,比如海鹽,還有山西的岩鹽。由於當時做鹽的技術是非常不到位的,所以是暴利行業,買了鹽以後,可以立刻倒賣獲取暴利。明朝政府就靠著這一種激勵機制,鼓勵商人運糧到北邊,換鹽引去販鹽,然後再來圖利自己。
當時的山西商人就在這個環境之下,憑藉這樣的便利條件,他們囤積大批糧食運到北邊,拿鹽引換河東鹽、長蘆鹽、山東鹽。河東鹽就在山西,長蘆鹽、山東鹽就在附近的濱海地區。由此他們可以和當時的徽商平分秋色。但是,經過長達百年的運營之後,這個制度產生了重大問題——腐敗。當地官員拿著這個鹽引不給山西商人,而給自己的親戚,如自己的小姨子,或者自己的表弟,讓親屬去牟利。所以親屬不用運糧食,也能得到鹽引。而辛辛苦苦的山西商人把糧食運過去,搞不好還拿不到鹽引,被打一頓都有可能。因此,這個制度被破壞了。當時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明朝政府撥往9個邊防據點的餉銀也逐漸增多。因此,在明朝中期,政府開始允許用銀兩換取鹽票。於是政府又推出一個新制度,叫做「開中折色制」。
開中折色制始於1492年,明朝政府規定,商人不用再到北部邊疆用糧食換鹽票,在內地就可以到鹽運司用銀兩換取鹽票。也就是說運糧食的議案全部取消不要了,你們拿錢來換鹽引,拿錢來買這個鹽票。這麼一來,摧毀了整個山西商人,因為山西商人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就準備去換鹽引的。這個法案一出來,這麼多糧食賣不出去,造成山西商人的幾乎集體破產。山西商人當時不叫晉商,叫什麼呢?叫鹽商。所以山西商人是靠賣鹽巴發達起來的。這樣一來,山西商人先前具有的地理位置優勢蕩然無存,對鹽票的控制也沒有了,再加上官員腐敗,山西鹽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但是我在這個時刻要給山西商人,所謂鹽商一個很好的評語,叫做危機。什麼叫危機,有危才有機,有危險才有機會叫危機。當時的山西商人並沒有因此被打垮,因為明朝敗亡了,清朝起來了。清朝的創建者滿族人是當時的北方異族,所以清朝跟蒙古之間是互相通婚的,蒙古族與滿族關係很密切,因此北方相對安寧。當時北方產什麼東西呢?北方產人蔘、貂皮、靈芝等等。南方產什麼呢?鐵鍋、鹽巴、茶葉。而北方跟南方的貿易交界點又是山西,所以山西商人得了清朝的地利之便,加之北方沒有戰爭等外患,於是就開始貿易,可以算得上是「國際貿易」了。當時沒有貨幣,讀者知道當時怎麼做貿易嗎?因為北方蒙古那邊的人非常需要鐵鍋,但他們自己不會造鐵鍋,必須得由山西商人從南方運鐵鍋給北方,那怎麼換呢?山西商人就說他要換貂皮。好,臂如一個大鐵鍋放這裡,就把貂一隻只放進來,貂是小動物,一隻只放到鐵鍋裡面,等到那些貂把鐵鍋佔滿以後,好了,鐵鍋給你,貂給我。這就叫做以貨易貨,雙方都認為討到大便宜了,都覺得對方傻裡傻氣的,把貂放滿鐵鍋就給我了,傻死了。所以這個交易很愉快,大家都很高興。
晉商之所以被譽為中國最成功的商幫,是與他們的勤奮和戰略眼光分不開的。清朝時,山西商人壟斷了中國北方的貿易和資金調度,但他們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國內,還開拓了廣大的國際市場,不僅插足整個亞洲地區,甚至把觸角伸向歐洲市場。在莫斯科、彼得堡、朝鮮和日本等十多個地區,都有過山西人開辦的商號或分號。
榆次的常家從中國輸出夏布,從朝鮮輸入人蔘,被稱作「人蔘財主」;介休的范家,幾乎壟斷了對日本的生銅進口和百貨輸出。曾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但是晉商的運氣不好。又是在於大清王朝。從1858年的《天津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和1862年的《中俄陸路通商章程》開始,一切都變了。
這三個條約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允許俄國人從中國南部收了茶葉之後,直接運到天津,而旦是免稅運到天津。然後俄國人再從天津海運送回到俄羅斯,一路免稅。大家知道不知道山西商人當時做了一件什麼事?山西商人當時要求慈禧太后給予同樣的特權,很聰明吧,因為走海運使得整條產業鏈更加高效,速度更快,運貨量更大。
就以當時山西商人的規模來講,當時最大的山西商號叫做大盛魁。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三個小販開辦的對蒙古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活動地區包括今天的蒙古國、我國的內蒙古、新疆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資本十分雄厚,據說它的全部資產可用50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烏蘭巴托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總共有1600頭駱駝,每一頭駱駝可以駝250公斤,加在一起是400噸,400噸遠遠不夠一船。你要養1600頭駱駝煩不煩嘛,養那麼多駱駝,花那麼長時間,還不如一艘船來的多。所以山西商人非常精明,非常聰明,也同時要求慈禧太后開放海運,讓他們能夠從中得利。當時的晉商開始迅速衰落。
1873年,晉商為了節省運費,準備像俄國一樣,把湖北茶葉經過水路運到天津,再走陸路販到俄國,但清政府對晉商的這一計劃卻橫加干涉,並要對販茶走水路的晉商,仍按走陸路一樣收稅。清朝統治者倒行逆施,抑制華商的行為,使晉商在與俄商的茶葉商戰中一開始就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到了1875年,俄國人所掌控的茶葉量是山西商人的5倍之多,山西商人又開始走入了一個新的黃昏。而且山西的商號從當時的120家急速減少到4家,面臨著滅頂的危機。這個時刻,顯示出山西商人的問題了,你不但海運比不上人家,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駱駝。以大盛魁為例,1600頭駱駝都是生命,一旦碰到旱災,駱駝就會餓死。而且這確實發生過,發生在河南以及山西的大旱災,使得大部分駱駝餓死。還有,俄國人製造茶葉都是工廠機械化的製造,而山西商人從來不接受機械化的概念。
舉例而言,磚茶是一種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製成的塊狀茶。俄商先後在漢口、九江、福州等地建立制磚茶廠,所制磚茶是以紅茶末為原料,刖先進的機器設備壓制,所制磚茶成本低、質量高、產量大,比中國山西商人運往蒙古地區銷售的、用綠茶和茶梗製作的質暈要好,而且晉商仍是依靠手工作坊,其產品顯然不能與機器產品相比。
駱駝餓死了,運費又這麼貴,而俄國人是機械化生產,你卻是人工生產。俄國人當時也很壞,以布匹為例,9兩錢的布,在俄羅斯境內所收的稅就高達33兩,稅就是好幾倍,坑你嘛,你沒辦法。我們的商人是很可憐的,一直缺乏國家的保護。山西商人的下一步舉措,竟然是破天荒地在這種危機之下,開創了一個新的格局,那就是1823年山西出現了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票號。這個票號叫什麼名字?叫做日升昌,是由一個叫做雷履泰的掌柜所建立的。日升昌的前身是李氏的西裕成顏料鋪,在掌柜雷履泰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他們決定把西裕成顏料鋪改成票號,票號採用股份制,1823年,日升昌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開業了。
通俗地講,日升昌票號就是最初形態的銀行。票號產生以前,商人外出採購和貿易全部要靠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捎寄回老家也得靠專門的鏢局把現銀運送回去,不僅開支很大,費時誤事,而且經常發生差錯。這就迫使外出經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這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應運而生了。
日升昌開創了在中國歷史上有重要意義的票號業,被今人稱為「現代銀行的鄉下祖父」。票號的繁榮,把晉商的輝煌推向了一個頂峰。
當然了,這個票號的產生是在1823年,而茶葉經營的崩潰是在1875年。也就是在茶葉經營要崩潰的前50年,山西商人已經開始搞多元化經營。它應該能夠成為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產融)集團。但不幸的是,因為當時清朝政府的原因,使這一切最終功虧一簣。那麼1823年建立的票號,到最鼎盛的時候,大概全世界有124個地方共有670多家票號。當時平遙、祁縣跟太谷三個地方就成為中國的華爾街。所以在歷史上,我們也是有華爾街的,而且還做得挺好。那麼這個中國的華爾街有多少金融機構,也就是票號呢?30家。有多少資本呢?1.5億兩白銀,也就是說,它擁有白銀的總資本是清朝整個國家賠款的近1/10,整個大清王朝的賠款是16億兩4銀,1/10就是他們的資本。那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到了1906年,當時的戶部,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其1/3的銀兩基本上都放在了山西票號。在鼎盛時期,僅僅把山西幾個縣城中富戶的家產相加,數量就超過了1億兩白銀。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內的庫銀還要多。
1823年日升昌的開業,拉開了山西票號征服清朝金融業的序幕,最終使晉商成為主宰大清經濟命脈、匯通天下的「天下第一商幫」。在這個票號的階段,山西人創建了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新型股份制,它是一個什麼樣的股份制呢?叫做無限責任的股份制,而我們今天的上市公司叫做股份有限公司。什麼是股份無限責任公司呢?也就是說,開票號的山西老闆一旦碰到問題的時候,他要從自己的家當裡面把錢給賠出來,這就是無限責任公司的特色。而有限責任公司很簡單,上市公司不行的話呢,公司一關,自己的財產可以保留。而這種有限責任制是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上市公司坑害股民的最有效辦法,把公司資產掏空了之後,放到自己口袋裡面,袋袋平安,人跑了。換句話說,有限責任制只能讓公司清償,可是公司都空了還清償什麼嘛。所以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最容易坑人的。而山西商人決定用無限股份制,它表明了山西商人對於自己客戶的信託責任。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城,北京城裡的達官責人隨著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山西票號在這次戰亂中損失慘重,不但票號被搶,而且賬簿被燒掉。沒有了賬簿,許多存款就缺少了真實的憑證。然而,以日升昌為首的山西票號決定,只要儲戶拿出摺子,無論數量有多大,立刻兌換銀兩。山西票號的這些舉措取得了儲戶的信任,為自己帶來了更多的生意。
東家找了個掌柜的來幫他打理,而這個掌柜的就用自己最大限度的信託責任來幫東家賺錢,但是不論你賺錢也好,賠錢也好,都是東家的,掌柜本身不需要賠償。無限責任由誰來賠呢?由背後的東家賠。但是山西票號非常強調掌柜的信託責任,對淮的信託責任?對於東家的信託責任。而東家強調什麼?對於他客戶的信託責任。
當時的東家為了挑掌柜的,也有他的方式方法,不是隨便挑的。因為一般人都很難講他有良心,這個良心是靠不住的。所以當時的山西商人就開始想,如何找一些有信託責任的掌柜?他們想出兩個辦法,這兩個辦法太有意思了,其中蘊涵的管理理念也是我這麼多年來一再呼籲的。
(1)第一個辦法,法制。
什麼叫法制?首先,掌柜的必須是山西人,當然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一定的。然後,推薦過來的人一定要有有錢的商家做擔保,而且這個商家呢,最好是跟票號有關的,有業務來往的。由於有商家做擔保,而商家是要負連帶責任的,這就是法制化的建立。因為這個商家為了不讓自己損失,同時不讓票號損失,他必須要嚴格監管,要嚴格篩選,用這種所謂的擔保的法制力量,來保證他的工作人員是有信託責任的,這就是掌柜的由來。這種商鋪擔保的方法就是一個法制化管理思想的建立。
(2)第二個辦法,三年學徒的教育機制。
除了教你打算盤,槁會計、出納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道德教育。其實在當時,做山西票號的大掌柜或者是二掌柜,乃至工作人員,都是非常辛苦的。不像今天的商人,晚上沒事下館子,喝個酒,然後再去夜總會娛樂一番,還挺好。看起來是為了公司做打算,還美其名曰是應酬,實際上就是腐敗。在晉商中頗有名望的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最初就是從小夥計開始做起的。早年間,把新進店鋪學做生意的小夥計稱為「相公」。從相公熬成師傅,最少要經過三年艱辛的日子。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夥計們天還沒亮就得起床,整理內務、燒水做飯、恭恭敬敬地伺候掌柜的飲食起居,甚至還要幫掌柜的把夜壺倒掉。等站完一天的拒台,掌燈時分,搭板上門。晚間,除了幫助師傅們清點整理貨物、安排掌柜的休息外,自己還要學打算盤,練習毛筆字或記賬,直到很晚才能睡下。不少小夥計經過多年磨鍊,憑著一股精誠的意志,開啟了「掌柜」的金石之門。
如果你進入山西票號當學徒,當完學徒之後當掌柜的話,很嚴。第一,不準喝酒,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第二,不準抽大煙;第三,不準嫖女人;第四,不得兼任別的票號的掌柜。為什麼?你必須非常刻苦,他培養你什麼呢?信託責任。你一切的享受都不該有,因為你是一個具有信託責任的掌柜的,也就是職業經理人。你要為人表率,你生存的目的就是替東家賺錢,而且要最有道德,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來替東家賺錢。
雷履泰創辦了日升昌。他的東家就曾給他下跪過,為什麼呢?因為有一天這個東家得罪了雷履泰。當時雷履泰生病了,躺在票號裡面也不回家休息。二掌柜想奪權,所以在這個東家面前說雷履泰的壞話。煩嘛,病懨懨的,天天還在票號裡面待著,還指指點點的,多討厭。叫他回家吧!然後東家也不明就裡,就說,雷掌柜,你不舒服就回家吧。雷掌柜一聽,好吧,我就回家吧。第二天呢,這個東家,就到雷掌柜家去探望一下,發現雷掌柜正在拿著毛筆寫字。他說,掌柜,你在寫字是吧?雷掌柜說,對啊對啊。東家又問,寫什麼字啊?寫家書嗎?給老婆寫信嗎?雷履泰說不是,這個日升昌是你的,可是全國這麼多分號都是我建立的,你不是叫我回家休養嗎,我就把所有的分號都撤了,把資金全部拿回來,還給東家,給你一個交代。
對於雷履泰的這番話,你們聽懂了嗎,就是他過去建立的幾十個分號,全部一天撤回,把錢不是中飽私囊逃走,而是還給東家。東家一聽,馬上下跪,急了,雷掌柜雷掌柜,千萬別這麼干。你把分號給放著,千萬讓它繼續經營,你不要撤回,我不要你撤回。然後就成了有名的東家給雷掌柜下跪的故事。那麼這個雷掌柜當然也要故作姿態地推辭一番,於是他到最後說,我老了,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了,等等。於是東家每天給他送一桌酒席,還送50兩白銀,每天都是如此。到最後,這個老頭子雷履泰說,好吧,那我就原諒你了。注意,一個掌柜的告訴東家,那我就原諒你了。
由此可見,這種具有信託責任的掌柜是多麼受到東家的重視。這個信託責任是雙重的。喬家跟渠家都在同一個地方,都在哪裡呢,都在祁縣。我們都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喬家很有錢,但和渠家相比,他們只是一個大院,而渠家的財力是他們的5倍以上。渠家是一條街,叫渠家大街。既然沒有渠家財力那麼雄厚,那麼當時的喬家大院為什麼還這麼有名,甚至到現在我們還拍了《喬家大院》這個電視劇。我告訴大家,喬家大院是晉商當時典型的代表,雖然這些人不學習現代工商業知識,不建現代化的工廠,不建現代化的銀行,但是這些人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依然有著強烈的信託責任。不只是對客戶,不是因為你為我賺了錢我要對你好,所以搞個無限責任制,不是的,沒這麼簡單。逢年過節,你會發現喬家的人拿著米、拿著火腿,一家一家送。碰到荒年的時候,也是喬家大院的人出來賑災。這是不可想像的。同治七(1868年),山西大旱,喬家大院當時的主人喬致庸,讓人在村口埋下大鍋,開設粥場,賑濟過往災民。雖然只是一碗清淡的稀粥,在當時的災民看來卻是雪中送炭,暖到心底。
因此,即使到了社會最動蕩的時刻,老百姓也會說,我們不能夠清算喬家,我們不能夠搬進去強搶人家的房子。為什麼?因為我們世代受恩於喬家。這是我們老百姓對這些於自己有恩的人一種信託責任的回報。你看,多好的一個社會!那是從大清王朝的末年,一直到我們解放戰爭之後的時期,你看,這就是山西人,多好。到最後,是縣黨校搬進去了,所以目前的喬家大院才能保存至今。
但是,讀到這兒呢,你發現沒有,一切的問題,包括胡雪岩的敗落、日升昌等票號的倒閉,都跟大清王朝和慈禧太后關係密切。我們歷史上確實有非常多充滿智慧的商人建立起產業鏈的整合,佶托責任等領先的經商理念。但時不我予,在這個大時代中,個人的睿智往往很難抵擋大環境的惡化。
第一,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做票號的人很麻煩,常常要捐錢。政府有事沒事就來攤派,就來找你捐錢。我這裡有個捐錢的款額數據告訴各位讀者:大小金川戰役11萬兩,白蓮教作亂218萬兩,第一次鴉片戰爭200萬兩,太平天國起義287萬兩,左宗棠西征新疆捐了863萬兩。而且在慈禧太后逃到山西的時候,還向喬家大院借了40萬兩銀了。國家碰到有難的時候總是向他們借,這是極大的成本,大的不得了。
19世紀的後幾十年,由於社會動蕩,就連資本實力雄厚的喬家票號大德通也在劫難逃,到了1926年,馮玉祥帶領的部隊在北撤途中,把500萬石的糧食,150萬銀元都攤派到了喬家開設的商號,從此以後,喬家商號元氣大傷。1930年中原大戰,喬家票號大德通被逼到了生死抉擇的關頭。
第二,就是外資銀行的進人。情況跟我們現在差不多,我給讀者看一個數據,大概從清朝末年開始到1913年,就是辛亥革命的第3年,總共進人中國的外資銀行有21家,這些外資銀行又相繼在中國開設街125家分行。另外,我們本地的票號不但要捐錢,叫做捐疏,同時還與貪污腐敗的官員進行交易。比如說你要跟政府官員拉關係,政府官員才來存錢;此外還投資在一些還沒有出道的政府官員身上,目的是讓這些官員發達了以後來照顧你。所以我們也搜集廣數據,看看到底有多少官員跟山西票號有來往的,這個資料特別有意思。首先,三晉元票號和袁世凱、李鴻章有關。其次,喬家和曾國荃有關。此外,喬家還和九門提督馬玉昆有關。九門提督就是當時北京的衛戍司令,北京警備區總司令叫做九門提督。喬家還跟湖廣總督端方有關。這些現象就是一種官商勾結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1906年,戶部,即當時的財政部,有1/3的銀兩存在了票號,就是這種拉錢的關係所帶來的結果。平常某個官員借錢後就不要還錢了,或者你考上狀元或進士,沒錢了是吧,我免費借5000兩銀子給你,將來等你發達了以後當了大官再回報給我。
那時候,晉商如果不依靠一兩個政府官員,票號就很難運轉。平遙協同慶票號北京分號的張治達,在一次閑談中得知旗人穆某想要爭取福建將軍職位,短缺活動銀6萬兩,於是便答應借給他。沒過多長時間,穆某果然被任命為福建將軍,他一上任便向當地官員宣稱:「平遙協同慶資本雄厚,信用昭著,以後公私款項盡存該號。」在這裡,官商結合不僅僅是尋求一種庇護,更是一種買賣關係。
這種官商勾結現象的產生,也導致很多貪污的贓款存在票號串.,很多國家的錢也存在票號里。看起來是很興旺,但到最後就很麻煩,為什麼麻煩呢,是因為碰到了太平天國戰爭,又碰到了辛亥革命。太平天國戰爭還好,大清王朝還一息尚存。碰到辛亥革命,整個清王朝解體之後,之前欠的錢迅速提出,而官員借的錢不還,存的錢馬上提出。就是說欠債的不還,存錢的馬上提。再加上大量外資銀行就在這個吋刻進入。這也是中國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所造成的這種現實情況。
這些原因加在一起,造成了山西票號的覆亡。我就以日升昌為例,辛亥革命就革命這幾天的時間,這家票號損失了300萬兩白銀,從此崩潰。晉商本身不知進取是最大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清朝政府不斷組建現代化的銀行,一直邀山西的票號人股,但山西票號從來不入股。這又是重蹈了過去晉商不接受新觀念的老問題了。
1900年以後』在國際金融資本的猛烈沖擊下,外國銀行逐漸取代土生土長的中國票號。1914年的冬天,中國票號的開山祖師——「日升昌」倒閉了,山西商人左右中國金融界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隨之落下帷幕,票號曾經創造的輝煌也被塵封在了這些古老的院落里。
在茶葉經營的時代,山西商人不用機器、工廠來加工製作,不接受現代化的觀念,結果輸給了俄國人。到了清朝末年,他們竟然一再拒絕清朝政府要成立現代化銀行的邀請,而且是屢次邀請屢次拜託屢次求情,山西商人就是不幹,我實在不懂這是為什麼。最後導致山西票號從幾百家變成三家。是哪三家呢?1929年,只剩下三家山西票號。第一個,是喬家人院的大德通;第二個也是他們家的,叫大德恆;第三個是渠家的,叫三晉元。但是,這一切都太晚了,以茶葉為例,你不採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以票號為例,你不進入現代化銀行。所以,外在環境對你而言,就是一個殺傷力極大的衝擊。如果你能夠審時度勢,看清楚當時的情況,你就努力轉型,不論在工商業方面也好,現代化經營的銀行也好,你都有可能脫困。你為什麼不跟當時的滙豐銀行合股呢?而且當時的滙豐銀行也願意跟山西票號合股,原因很簡單,因為真正了解我國信貸市場的是這一批人,而不是滙豐銀行。大家都有利用價值,所以只要山西商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願意開放胸懷,接受滙豐或者清政府的邀清,重組現代化銀行不是不可能的,不需要到了1929年全體散架,什麼都沒有了。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很複雜的。
山西過去出了很多名人,白居易大家肯定知道吧?他是山西人。王維、柳宗元、司馬光都是山西人,人才濟濟。可是這都是宋代及其以前的人,到了大明王朝之後是江河日下。比如說,山西幾乎在整個清朝期間,沒有出過一個狀元,有沒有進士?有,逐年遞減。順治年間出過33個進士,康熙年間出過16個進士,乾隆年間出過12個進士,嘉慶皇帝以後這麼長的朝代,只出過10個。一百多年前的山西民間,曾經有句諺語:「有兒開商店,勝過做知縣。」雍正年間的巡撫劉於義曾將這種現象歸納為:「重利之念,甚於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可見在當時山西人的觀念里,經商是人生最好的選擇,其次是做官,最後才是讀書應試。
你知道不讀書有什麼問題嗎?不讀書就無法通過知識的積累了解世界的變化。所以山西商人過去可以憑著自己這麼一點學徒制所吸收的知識,應付當時一個平穩的環境。一旦改朝換代的重大厄運到來的時候,這些不讀書的晉商,無法轉型,就陷於崩潰的命運,這個和山西商人不願意讀書關係重大。
推薦閱讀:
TAG: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