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小的學習規律

學習這件事情,不僅僅是學校的學生,出了學校的人也天天面對。

我自己而言,現在就面對著,招生的學習,教學法的學習,英語辭彙學的學習,等等。

做老師學習的一個優點是你學習的需求永遠會在,你要教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當然有時感覺一碗水也足夠教的時候,人就不斷地停滯,公立初中很多老師,就停滯了學習,客觀的原因,是處理學校上級領導,和下面學生的作業,課堂管理等等。最近在帶新一屆的學生的時候,我也體會到了這點,似乎過去5個月備的課好像夠用了,但突然想起來,我和初中那些不喜歡的念經的老師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不學習似乎總是舒服,一學習就得改變自己,克服自己的舒適區,打破自己很懂的虛幻感。所以人不學習的更深層的原因是人的惰性以及對學習規律的認識。

我想稍微談談學習規律的一點,即人有時候無目的地隨意性學習未必比有目的性甚至目的性很強的學習差,比不學習肯定好。

知乎有個問題叫--如何高效學習?裡面有一篇文章,談到人的大腦認知結構,人的大腦模式有focused model ,和difused model 兩種模式。意味著,有時候我們需要非常集中深入地學習,搞不懂的知識點,反覆地弄明白為止,一直使勁地想。而在另外一種difused model當中,我們放飛自己的思維,發散地學,什麼都可以學學,可以淺嘗輒止,可以切換主題。可以隨意地學,可以深入地學

恰巧,上個月在《創新教育理論》網課地學習中,何克抗教授,把創造性思維分成隨意性創造思維和非隨意性創造思維。隨意創造思維,也是之前沒有過的想法,但是未必對社會有價值,但是對個人重要,但是對於社會進步最大的是非隨意性創造思維。

另外,《如何高效學習》中說到,模塊化地學習。

知乎里也常說,少碎片化學習,多系統化學習,系統化學習才是提高的根本。

但是,我這裡提出一種觀點,也許早就已經有人提出過了,如果是的話,我以自己的語言再表達一次。我覺得沒有目的地學習,為了學習而做的學習也非常重要。

世界的事情未必等你都清楚了前因後果才能做的出來的

《當下的幸福》,米哈里說,有時未必是目標決定了我們的努力程度,而是我們的努力更加讓我們相信了我們的目標。

的確是這樣,當你不知道你為了什麼而學習的時候,你就為了學習而學習。

而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學習效果,有時未必比為了什麼而學習的效果差,反而很多時候還更好。

況且人生哪有這麼多時候知道為了什麼。

你即使知道了你為了什麼,也許你做的時候,未必是為了那件事情。

拉康反對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他說到:我在不在的地方思,我在我不思的地方在。


推薦閱讀:

你30多歲依然自卑迷茫又無力,怎麼破?
怎樣可以堅持學習?有什麼方法嗎?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你一言|我一魚:有效學習的6個方法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