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仨》看婚姻家庭

在看《我們仨》之前看過錢鍾書的《圍城》,也看過楊絳的《洗澡》。我竊以為,楊絳的文筆並不亞於錢鍾書,但是名氣卻沒有錢鍾書大,是不是因為楊絳為家庭犧牲得比錢鍾書多?

今天凌晨讀完《我們仨》,我的疑惑才得以解除。

錢鍾書的名氣比楊絳大,主要得益於清華大學聘請他為教授,而清華聘請他做教授是因為他留學牛津接受過全日制正規系統的培訓,取得牛津畢業證,而楊絳因為資金缺乏問題只能在牛津做旁聽生,沒有畢業證甚至肄業證。錢鍾書曾經很苦惱地說為了拿這個畢業證,被逼著去學一些沒有意思的課程,少讀了很多書,楊絳卻認為自己需要系統的培訓,可惜不能,但是好處是有很多時間讀書。於是他們倆互相羨慕。

所以他們名氣的大小,跟畢業證有很大關係。

那麼他們的家庭又是怎麼樣的呢?

楊絳的家庭有三口人,錢鍾書,楊絳,還有女兒阿圓,書里說到三個人的生活習慣「鍾書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圓晚睡早起」,阿圓的早餐自己做,吃完就去學校上課。他們倆的早餐都是錢鍾書做的,從牛津時候就開始,一直都是「牛奶紅茶,老嫩合適的雞蛋,用烤麵包機烤好麵包,從冰箱里拿出黃油,果醬等放在桌子。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飯,然後我收拾飯桌,刷鍋洗碗,等他穿著整齊,就一同下樓散散步。」

男人做早餐,在當代中國都不多見,更不要說是以前的舊中國,就單純這個行為,可以看出,錢鍾書不是大男人主義,他是個溫柔體貼的男人。

楊絳覺得自己一輩子對家務事潦草塞責,沒有盡心儘力,總是覺得很抱歉,說等到退休之後要好好做飯給錢鍾書和女兒吃。錢鍾書和女兒都笑著說:「算了吧!」阿圓不客氣地說:「媽媽的刀工就不行,見了快刀子先害怕,又性急,不耐煩等火候。」錢鍾書說:「為什麼就該你做菜呢?」對於楊絳做的菜,錢鍾書和阿圓也從來沒有嫌棄過,都說好吃。

楊絳也不是不沾陽春水的嬌滴滴的女人,她也做家務活,雖然幹得不是很好。錢鍾書的那句:「為什麼就該你做菜呢?」也讓人很感動,在他心中,夫妻之間是平等的,男女也是平等的,因為平等,所以就不應該分你做還是我做。

說起做家務活,再回想起他們在牛津學做菜的場景,也是讓人忍俊不禁,兩個年輕人的家庭條件都不錯,在家都沒幹過家務活,也不懂得做飯。後來搬到新寓所,要自己做飯,於是兩個人一起研究菜譜,有一次楊絳買了蝦回來,在剪須角的時候,蝦開始掙扎,楊絳嚇得把蝦一丟,逃出廚房,跟錢鍾書說:「蝦會疼,以後不要吃蝦了吧!」錢鍾書說:「蝦不會跟人一樣疼的,反正我是要吃的!」於是自己跑進廚房處理蝦去了。後來楊絳生產,錢鍾書天天燉雞湯給楊絳吃。

有人說,在家庭當中應該有分工,更有大男人主義認為男主外,女主內,認為男人賺錢養家,女人就應該在家養小孩幹家務。假如賺錢養家和養小孩幹家務是你情我願,平等的,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時候,這個關係不是平等的,主外的一方經常覺得比主內的一方地位高,所以對主內的一方頤指氣使。這個就容易傷害夫妻之間的感情。

錢鍾書和楊絳是不一樣的兩個人,錢鍾書不愛動,愛靜,在清華讀書的四年期間沒怎麼玩過北京,而楊絳比較愛動,小時候就喜歡上樹爬屋檐,在清華半年就把北京玩了個遍,後來還是楊絳帶著錢鍾書遊玩的。散步,他們稱之為探險,也是楊絳影響錢鍾書的。

性格不一樣,但是他們有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愛讀書,每天他們散步完回到寓所後就開始面對面地讀書,一邊讀一邊偶爾還討論,相互贈詩。工作的時候每個人一個角落,各干各的,互不干擾,他們完成自己最後一本書的時候,錢鍾書笑著跟楊絳說:「你給我三個字的題字,我給你兩個字的題字。」

人與人之間因為相同互相吸引,也因為不同融合得更加緊密。

楊絳和錢鍾書也並非沒有過爭吵,楊絳想起一個爭吵是在去留學的船上,他們因為一個法語的發音起衝突,楊絳說錢鍾書發音不標準,錢鍾書不服氣,後來兩人找了一個法國人做裁判,事實證明楊絳是對的,但是楊絳在贏了之後心裡覺得很彆扭,錢鍾書也不舒服。後來兩人就約定,以後要求同存異,彼此尊重對方。回國之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教書,錢的爸爸希望兒子可以回到身邊奉養天年,楊絳剛開始不同意,認為在清華大學教書是個很好的發展機會,放棄太可惜,她回去跟自己的父親一說,父親沉默不語。楊絳由此領悟到,要尊重錢鍾書自己的抉擇,於是不再言語。

夫妻之間也需要有界限,彼此尊重對方作為一個個體的獨立性。

看楊絳和錢鍾書,他們是分合結合得很好的一個典範。他們的分,體現在他們是獨立的人,是獨立的存在,他們可以獨立讀書,獨立工作;他們的合,體現在他們因為共同的愛好和追求而結合,他們的追求就是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也衝突,衝突的地方他們通過自我的覺察和覺悟來進行調整修正。

所謂的靈魂伴侶,精神伴侶,就是這樣的吧!

再看他們和女兒的親子關係。

女兒阿圓從小就愛讀書,這是受楊絳和錢鍾書的影響,因為父母愛讀書,很多時候都在讀書,所以女兒看到了,也跟著學習。

現代的父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卻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傳統教育提倡言傳身教,很多人只做到了言傳,也就是不停地用嘴巴說,但是忽略了身教,其實身教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會好。

所以心理學有句話說,你想要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因為錢鍾書回國之後一直在外地教學,阿圓是跟著楊絳長大的,剛開始對錢鍾書不是很親密。有一次錢鍾書暑假回家,五歲的阿圓滿臉敵意,說:「這是我媽媽,我剛出生就認識媽媽了,你也應該去找你媽媽。」錢鍾書對阿圓耳語了一番,讓阿圓立刻轉變了態度,對他也開始親密起來。書中沒有說明錢鍾書說了什麼話,但是我們推測,錢鍾書可能說的是:「你出生的時候我也認識你了!」所以讓阿圓對他產生了親密感,認了他這個爸爸。

後來他們一起移居到北京,全家人終於在一起了。據楊絳說,阿圓和爸爸是「哥們」,這個可以看出他們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即使在阿圓五十多歲,錢鍾書七十多歲的時候,每次阿圓回家,他們都要打鬧,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是讓人非常羨慕的。

楊絳說阿圓匯聚了她和錢鍾書的優點,特別像錢鍾書,同時又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主要表現就是主持會議的時候敢表達,也表達得很好,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好,晚年的楊和錢,都是阿圓在照顧,這個是楊和錢都比不上的。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從這點也可以學習,父母不能幹,孩子才會能幹。如果父母什麼事情都能幹了,孩子就會依賴父母,導致自己無能了。

楊絳和錢鍾書,包括阿圓的祖父一直都說阿圓是神童,是個好胚子,只可惜潛能只發揮了一點點,這個就要歸咎於當時的社會因素了,因為阿圓所處的時代,各種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一直不斷,這個消耗了她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導致她的成就沒有父母的高。


推薦閱讀:

離開父母追求自己生活算不孝嗎?
13,茱莉亞與伊莫珍
生個女兒或者說有個女兒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家裡父母偏愛其他兄弟姐妹是怎樣的感受?
如何評價此次優酷煥新所做的自閉症兒童愛心枱曆項目?

TAG:婚姻 | 家庭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