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篇一)——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
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
大三暑假,我曾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自己的簡歷投到了鳳凰網江蘇站,沒想到的是,經過層層篩選,我竟然順利地成為了鳳凰江蘇建站以來唯一一個理科出身的實習編輯。我們的總編也是南大出身,年齡與我父親相當,他整體給人的感覺是:高,瘦,才華橫溢,個性鮮明但是態度嚴謹,是一位學者,但更是一個性情中人。
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我坐在汽車后座,他劈頭蓋臉就來了這麼一句話:如果你只是純粹因為感興趣,想進來玩一玩試一試,那我勸你不要浪費時間。
當時我不知道該如何接這句話,只能慫慫地笑了笑。
起早貪黑了三個多月,實習快要結束時,總編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想不想留下來。說實話我很驚訝,因為原本這個實習是不留人的。我猶豫了幾分鐘,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
總編嘆了口氣:好不容易來到樹下,我正想帶你上樹,你卻轉身要走。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總感覺自己有點忘恩負義,畢竟三個月的實打實戰讓我受益匪淺。白天的時候,我是以想要讀研的借口來拒絕的,晚上夜深人靜,我質問內心,才發現,我拒絕的根本原因是,我沒有下定決心要放棄我目前所學領域,我沒有破釜沉舟想要投入這個行業的勇氣,我沒有喜歡這個行業喜歡的甚至用自己的一生去奮鬥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沒有辦法承諾。
也許有人會說我太理想主義了,人生在世,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寥寥無幾,更何況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已實屬不易。
可是,正是因為遇見「喜歡」這麼困難,我才想要窮其一生去追求。
雖然我一直以來都自我標榜,不想用目標限定死自己的人生,不想把自己的未來弔死在一棵樹上,但其實我特別羨慕那些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人生規劃和目標,並一心一意為之奮鬥的人。因為,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一生想做的事。大學四年,雖然我極力想要撥開雲霧,想要認清自己的方向,但可惜的是,我到現在為止還是沒能描繪出自己人生的藍圖。我依然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清晰的規劃,就像一條隨水漂流的小船,磕磕絆絆,走走停停。
我常想,若我生來就是一個離經叛道、聰明絕頂的人,那麼就能夠在波濤洶湧的大江里逆水行舟,不顧世俗的眼光,憑藉自己的能力闖殺出一番天地;又或者,我乾脆就是一個循規蹈矩、碌碌無能的人,這樣一來,我也能夠坦然順地從聽取長輩們的意見,安安穩穩地駛入一條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波瀾不驚的河道溪流。
然時運不濟,造物主偏偏讓我成為了一個「不偏不倚」的人,既非天資聰穎,也非愚鈍痴傻,沒有「偏科」,但不出眾。
這樣的我們,雖然暫時沒找到能夠讓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但是仍舊不想隨波逐流。我們總是努力地伸長手臂,試圖在虛無的未來里抓住一根指引方向的稻草。
這樣的我們,想要一下子就找到能夠讓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並不那麼容易。但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在一生中所做的任何嘗試都是有價值的,更不用說你還是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身上蘊含著諸多可能性。我不覺得自己因為興趣而進入鳳凰網實習的三個月是在浪費時間,雖然每天披星戴月,實習工資入不敷出,但正是這三個月,反而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另一種可能。
我父母有時候會擔心,他們看到自己身邊與我同齡的90後們一個個地踏上工作崗位,而我還在悠哉悠哉地這晃晃那轉轉,難免有些心急,甚至有段時間,我自己也陷入了焦慮中。但漸漸的,我發現,其實自己根本沒必要著急,因為世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我們有著不同的步調,我們有著不同的路要走。
沒錯,那些早早地就能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奮鬥的人,的確讓人稱羨,但如果你恰好屬於「不偏不倚」型人類,還在為找不到自己心中所愛而發愁,也請不要氣餒。其實你只需要在自己的時間海綿中多擠出那麼一點點時間,留給內心去探索,去發現,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然後勇敢去實踐。說不定,在你不斷找尋的過程中,你想做的事情自己就蹦了出來,站在橋頭和你揮手。
摩西奶奶77歲時開始學習繪畫,80歲時在紐約舉辦個人畫展,從此風靡全球,要知道,76歲以前,她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農村婦女。
她曾給一個處在職業迷茫期的日本年輕人回信,信中寫到:
「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那個迷茫的年輕人就是當代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
你最喜歡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賦所在。
永遠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因為,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
推薦閱讀: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免考課程實施細則是?
※三本大學裡好多人不上課,不考證,光想著以後憑關係就能立足,大多數人甚至連關係都沒有。身處這樣的環境,該如何勉勵自己不斷前進?
※滿分公園視角:英國學生聲稱「上大學不值」
※戰士怎麼才能考上軍校?這有份實戰秘籍請收藏!
※命運,都是業餘時間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