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蔣百里,不是你所認為的軍事家
如題,各位會大吃一驚:你放什麼狗屁,蔣百里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寫出了著名的《國防論》,他不是軍事家,誰才是?
其實,各位別急,大李我說他不是軍事家,卻並沒有說他不是軍事學家。民國時期的蔣百里,在中國歷史上,其軍事學上的造詣和貢獻,如果第一是《孫子兵法》的孫子話,第二就算《國防論》的蔣百里了。
蔣百里浙江海寧人。大李在2017年的3月30日,冒著大雨追尋到海寧,除了尋訪乾隆的生父陳閣老和才子詩人徐志摩外,餘下的就是奔蔣百里而去。
無奈,蔣百里的故居已經不復存在,但在海寧城中的西山下,建了一個蔣百里紀念館。據說,這紀念館,就是蔣百里故居的前身。
以前經常聽一些人說,中國的人才庫里,廣東算一個,湖南算一個,山東算半個;還有人論述中國的革命時,說廣東人出錢,湖南人流血……其實,這些,都過於強調湖南和廣東的作用,而忽略了人才輩出的浙江。
大李在這一年三月底的浙江之行,所去往的海寧和紹興,兩地的名人就幾乎佔去了湖南的一半。所以,作為湖南人的我,是很有必要打擊一下湖南人的自傲,替浙江人說說話的。
湖南人自傲的最大資本在於這塊熱土培養了毛澤東,但你知道嗎?作為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詩人的毛澤東,其《論持久戰》的著作和著作的精髓的持久戰理念,則來自於浙江人的蔣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出版軍事論著集《國防論》。他在其他著作及言論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第一,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的地區提高戰力;第二,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第三,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為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蔣百里算準了!儘管他在1938年就早逝了,但事實上,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著,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或說,神機妙算。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所以,文章開頭大李說他不是軍事家,是有根據的。不過,後人對他的蓋棺定位,是軍事學家,多一個「學」字。
因為「學」的緣故,他的知識並不專攻于軍事,還有文史和文學,甚或美學。早年,他寫過《宋之外交》《東方文化史與哲學史》《主權階級與輔助階級》等,頗有獨到見地。他在抗戰初期寫了許多文章,其中最出色的當推《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這篇剖析日本形勢的傑作,極大地激勵了四萬萬同胞的抗日鬥志,也奠定了他的軍事優於其他學術研究的地位。
當然,最終奠定他軍事理論的,非《國防論》莫屬。
《國防論》出版時,引起了轟動。因為書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
蔣百里,不簡單!
蔣百里名方震,字百里,其實,他是一位傳奇人物。
傳奇在哪裡呢?
首先,他才華橫溢,陸軍上將的他是徐志摩的密友。如果說徐志摩是他的老鄉,並不能完全代表他懂文學、和文學結緣的話,那麼,再看他其他的西方朋友蕭伯納、泰戈爾、羅素、杜威,一個個都是大家便可見,他與他們是有著非常合拍的共同語言。
單是朋友或許並不能說明他的文學修養和美術造詣,我們再看:他青少年時期就主編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銳深邃絲毫不亞於《湘江評論》和《新青年》。他所譯的《西方文藝復興史》至今為中央美院教材。
接著,他既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嫡系,但資格卻比蔣介石老。他在德國時,被德國總統興登堡所器重,並帶過一個副官叫蔣緯國。蔣緯國當時是少尉。大家知道蔣緯國是誰吧?對,二太子。如此,你如果只知道蔣介石,而不知道蔣百里的話,顯然就落伍了。蔣百里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等聘請擔任過軍事顧問和參謀長,而那時,蔣介石還是陳其美的小馬仔呢。
然後,他並不因多才而顯得文弱和沒有血性,且是性格非常之剛烈和堅毅不撓。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他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烈性和果斷的例證!
再然後,他的日本留學,他的婚姻。
在日本老一輩人中提起蔣方震,名氣比在中國還大。蔣百里1906年畢業的時候,日本天皇賜刀給最重要的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了中國,何等了得。
日本人尷尬死了,甚至視為恥辱。因為那次畢業,有三百多名日本本土學生,只有四名中國學生的士官學校里,第一名蔣百里摘冠,第二名蔡鍔拿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蔣百里一生研究日本,故他的軍事理論,或說藥方,能夠對症下藥。
他的知己知彼中,不僅僅曾留學日本,還以研究對日戰略而著名,可他偏偏娶的卻是日本老婆。
他的日本老婆就是在保定軍校開槍自殺後,日本護士佐藤屋登。佐藤屋登當時照顧他。於是,成了他的妻子。但蔣百里夫婦為了體現他們的愛國和非漢奸,佐藤屋登改名蔣佐梅。
蔣百里一生酷愛梅花。
將佐梅在蔣百里的影響下,並非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愛」著自己的國家,她一生從不使用日語教育五個女兒,並帶著女兒們一起到街頭為抗日募捐。她把頭上的首飾拔下用來捐助抗戰;另外,她親赴前線為中國的傷兵治療服務。
將佐梅一直到1978年才老去。她培育的女兒中,有一個嫁給了錢學森。
但蔣百里卻在1938年56歲的中天年紀里病逝。他病逝後,當年幾乎所
有的名人都為他悼念,各方媒體也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
黃炎培先生撰寫輓聯這樣說: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的輓聯是: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評蔣百里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
另,日本投降後,摯友竺可楨大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3月30日的海寧,春天的雨水滴滴落落,大李雖然沒有像竺可楨那麼大喊,但心裡也是似雨水一般滴滴落落的,並吟詩一首:
大李千里慕百里,
百里思想傳萬里。
民國將軍揚四海,
今輩斷學差千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