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反腐正能量,親子教育的反面教材(轉給家長)

《人民的名義》這部有最高檢「撐腰」的電視劇,尺度大,劇情緊湊,演員演技也是精準到位。可以說是滿滿的反腐正能量。

不過這部劇如果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似乎也是滿滿的反面典型,甚至完全違背了小編對於父母的形象定位。

李達康家庭

隱形爸爸+強勢媽媽

  李達康書記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劇中最受歡迎角色,接連登上微博熱搜,還被很多網友做成了表情包,紛紛表示願意「守護達康書記的GDP」。

  達康書記可以說是難得的好乾部,政治頭腦清晰,心裡裝著老百姓。不怕困難,肯干實事。

  但是他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明顯是失職的。屬於典型的隱形爸爸:

  夜裡十二點之前很少回家;女兒佳佳的事情全權交個妻子;不會為家人多費心思;面對妻子的抱怨只會道歉,不會改變……

  從劇中我們也知道,達康書記的妻子歐陽菁在早期是一直在做賢內助的。家裡外面一把抓,因為丈夫工作調動頻繁,她帶著女兒一路跟隨。女兒的小學在3個縣城讀完的。

  隨著丈夫長期的缺位,讓她變得越發愛抱怨也越發強勢。最後夫妻關係名存實亡,分居長達8年。佳佳也被父母直接送出國門,長期在國外生活。

  這樣的家庭組合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極為常見。

  除了極少部分「不忙事業,黨和國家就要蒙受巨大損失」的英雄爸爸。有部分爸爸就是在做甩手掌柜,以工作忙、加班累、壓力大為理由,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給妻子。

  曾經一位媽媽說,全家人都覺得丈夫出去賺錢就行了,帶孩子就是她一個人的事情。她也越來越抑鬱。

甚至因為丈夫不願意好好的學怎麼給不到2個月的孩子洗屁股,都會大哭一場。經常對丈夫和孩子發火,總是覺得丈夫虧欠了她。而丈夫則覺得她不可理喻,夫妻關係變得不冷不熱。

  這樣的家庭中,受傷害最大的肯定是孩子。

  孩子沒有從父親身上得到足夠的愛和陪伴。也沒能從母親身上得到足夠的耐心和溫柔。這樣家庭中養育的孩子,男孩往往容易懦弱,沒主見,女孩則容易成為自己媽媽的翻版,並且容易缺乏安全感。

小編想說:

  其實,好爸爸不一定要賺多少錢,或者要帶孩子做什麼冒險的刺激的事情。有時候只需要多放下手機、遊戲和部分不是十分緊急的工作,陪孩子去外面玩玩遊戲,關心關心孩子的小秘密,創造一些溫馨的小瞬間,都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回憶。

陳海家庭

單親爸爸+溺愛爺爺奶奶

 陳海的兒子叫陳東,小學五年級。因為太過頑皮,外號叫「小皮球」。

  小皮球的家庭比較特殊,媽媽很早過世,只剩下爸爸。後來爸爸在擔任反貪局局長期間,還被腐敗分子暗算,車禍中重傷成植物人。

  照顧小皮球生活最多的人,是他爺爺奶奶。

  爺爺陳岩石老爺子頗為令人敬佩,十幾歲扛炸藥包抗日,後來一路做到檢察長,退休後還在為老百姓說話辦事,80多歲高齡,還在為工人們爭取權益。有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奶奶也是老革命,慈眉善目,古道熱腸。

  但是這個孩子的教育,卻十分令人擔心。

  首先是沒有固定負責孩子教育的人。媽媽離世、爸爸重傷、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不少事情很難操心得過來。反貪局的同事們,雖然經常幫忙接送和照看寫作業,但不是長久之計。

  這一點上看,小皮球跟我們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像。他頑皮、聰明、但是也過早的接受了社會的潛規則。「花錢好辦事」,「好漢不吃眼前虧」,「理想就是開好車」這些觀點,他接受起來理所當然。

  可能也是因為覺得孩子身世可憐,爺爺奶奶和周圍的人對他也十分溺愛。

  奶奶去接他放學,他明明看到奶奶還偷偷溜走。

  被奶奶看到之後,非但不減速,反而狂奔起來。絲毫不顧及80多歲的奶奶在後面追他是不是有跌倒的危險。

  他跑到反貪局門口,遇見來接她的爺爺。爺爺不僅沒有批評孫子,而是很自然的跟小皮球說,「來,把書包給爺爺背著」。

  小皮球也是自然的把書包遞給80多歲的爺爺,哪怕他已經五年級,身高已經跟爺爺沒差多少了。

  在咱們國家,幫孩子拿書包,不讓孩子動手做家務似乎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兒了。其實這樣並不算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我們的鄰國日本,見到長輩要止步問好,書包要自己拿,自己能做的家務要積极參与,長輩說話要認真傾聽等等等等,這些關於孩子禮儀方面的教導都是從小就開始的。

  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國家間少年的競爭。

小編想說:

  不少父母和老一輩人覺得,這些不重要,孩子長大慢慢就會好了。殊不知,慣子如殺子,很多事情,不在孩子從小就讓他養成習慣,日後碰了釘子再去修正,必然是事倍功半,難上加難。

侯亮平家庭

弱勢爸爸+焦慮媽媽

  侯亮平作為劇中的主角,屬於絕對的正面典型。正直、仗義、有勇有謀、不向貪腐勢力低頭。而侯亮平的妻子鍾小艾也是深明大義,跟丈夫恩愛有佳。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可以說是相當令人羨慕。一對高學歷、高素質、思想進步又同頻合拍的夫妻,對孩子的影響當然是十分正面的。

  劇中侯亮平的孩子侯浩然是個十分討喜的孩子,但這對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並非十全十美。

  侯亮平的性格陽光,跟兒子的關係也相對更像是朋友。

  在得知孩子成為了班裡的幫扶對象,需要換個學校的時候,媽媽開始指責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但表示不想今天跟孩子談。

  爸爸侯亮平則嚴肅表示今天必須得談。而後跟孩子說:「爸爸要是去了漢東呢,你就是家裡唯一的男生,你要是這樣爸爸怎麼能放心呢,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男子漢,照顧好家裡的兩位女士,知道嗎?」

  說完招呼孩子吃飯。妻子吃驚的問:「這就談完了?」侯亮平一臉輕鬆:「談完了。」

  開家長會被老師當著全體家長點名批評,孩子成為幫扶對象,這些在爸爸侯亮平這裡,似乎都成為了一個笑談。

  這種父親肯定比隱形爸爸和打罵孩子的爸爸要好一些,但是做的也不夠。這種時候,除了不給孩子增加壓力,更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問題,全家人一起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孩子,要成為男子漢。

小編想說:

  父親在給孩子提供安全感、認同感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權威感。一個家庭中,父親過於弱勢,並不利於孩子成為一個有分寸、守規矩的人。

  妻子鍾小艾對孩子的教育比較上心,看得出來似乎她也有些焦慮。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輔導班,從侯亮平口中得知,孩子一年輔導班的費用是3、4萬。差不多每個月要3千元左右。

  她信奉那句千萬家庭都信奉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丈夫勸她讓孩子好好玩兒,要不然天性不夠解放。

  她的第一反應是要不要給孩子報個藝術類的輔導班,學學拉小提琴或者拉二胡。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精力是否足夠應對,以及孩子是否有相關的興趣愛好。

  這樣的夫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我們做父母的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就是在孩子的事情上輸不起。輔導班要報,補習班要去,學區房要買,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怎樣折騰都行。

  可是這樣盲目報班的後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僅沒有從中獲益,反而是哪一樣也沒有學精學透。

  對孩子最大的投入,不是報多少輔導班,而是父母的心思和時間。父母只有認真的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心理情況和興趣特長之後,才能幫孩子制定出最合理的規劃,從而幫孩子再上一個台階。

  越是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時候,就越需要父母們沉下來,幫孩子們矯正方向、打好基礎。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教育模式。但是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一定是充足的安全感,滿滿的幸福感,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教育好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路

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哪個國家教育比較公平?
寫好硬筆字的技巧有哪些?
大學生如何做好家教?
如何評價掌門1對1?

TAG:教育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