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的「刻意練習」,真的有用嗎?
2016年,「刻意練習」這個方法論傳遍了每個角落,Anders Ericsson、Robert Pool兩人合著《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也被引進了中國,「得到App」在每天聽本書的欄目里也對這本書進行了解讀。
然而,就如你每天都在聽見吳曉波卻仍然不懂商業,你一直在看李叫獸的文章仍然做不好營銷一樣,即便你知道了「刻意練習」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方法論,你也很難耐著性子仔細琢磨「你應該如何通過刻意練習的方法提高某一項技能?」。你只是在接觸到了「刻意練習」這個詞,或讀了某篇有關「刻意練習」的文章之後,就誤以為已經習得了「刻意練習」這個方法。
這是一種知識幻覺。
很多人覺得讀書有益,於是在網上下載很多電子書存在電腦硬碟里,放在那裡堆滿了灰也不會看一下,總有一種「存在這兒就是自己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幻覺。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預先體驗效應」。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刻意練習?今天結合我近期練習英語口語的情況,借用李叫獸的這篇《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文章,來談談如何應有這個方法論。(沒錯,就是26歲成為百度副總裁那個李叫獸。而他之前的每篇文章我基本都讀過,然而並沒有卵用,所以拋掉知識幻覺是當務之急)
文章一開頭,李叫獸就拋出了一個大大的疑問並做出了解答:刻意練習時間才是決定一個人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專家,而有的人2年時間,足夠表現卓越?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經驗,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無意識地重複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真正刻意練習的時間可能10小時都不到。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經驗,但是每天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做刻意練習,不斷挑戰自己完成任務水準的極限,用於刻意練習的時間可能會有1000小時。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實際上是10小時和1000小時的差距——因為真正決定水平高低的,並不是工作時間,而是真正用於刻意練習的時間。
那普通人如何刻意練習?文章給了5條建議:
1.避免自動完成
比如一開始學習駕駛的時候,你會去刻意地記憶如何換擋、如何剎車,當遇到情況需要剎車的時候,你就會回憶起剎車的要領(比如既要踩離合,又要踩剎車),並且在頭腦中執行這個要領。隨著練習的增加,你做這些事情會越來越熟練。直到到了某個時刻,你遇到情況就會立刻剎車——這個動作是自動完成的,你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剎車的。
一旦進入了這種『自動完成』的狀態,我們對駕駛技術的改善將會不斷降低並最終停止。
大多數人在入職五年後陷入能力增長的瓶頸,因為大部分工作能夠做到60-80分,已經可以滿足工作需求。他們每天按照『自動模式』重複著完成工作任務,很少進一步去精進自己的工作技能。
我在通過這篇文章做深度思考的過程時發現:
我在練習朗讀英文課文時,不自覺的進入了自動完成的模式,卻渾然不知。
我在使用新概念英語3來練習口語,一開始每篇文章讀起來都特別吃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練習,漸漸熟練起來,然後經常重複練習朗讀,甚至產生了肌肉記憶,可以不過腦子看著書就能讀下來。
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自動模式』來完成朗讀任務了,所以雖然看起來很努力但並未取得很好的效果。那麼如何避免這樣「60分及格就萬歲」的狀態呢?
以前朗讀一篇篇的文章時,注重的是數量並非質量。而「避免自動完成」強調的是完成的質量,比如說,每篇文章朗讀的發音是否標準?
那就從每句話的發音著手,盡量做到發音與跟讀的英音或美音逼近、逼近再逼近,通過嚴格的自我要求,避免進入自動完成的狀態。
2.離開舒適區
刻意練習,就是想辦法更多地讓自己離開舒適區,停留在『學習區』,想辦法尋找難度高出現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練的技巧。
足球愛好者純粹為了樂趣而踢球,他們享受踢球的過程,他們渴望的是下班後去足球場拔腳怒射、排解鬱悶。所以他們停留在舒適區,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踢著讓自己舒服的足球。
而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可不是這樣,他們經常在不舒服的位置踢不好踢的球,他們被教練要求增加訓練量(比如昨天是10次50米加速衝刺射門,今天要30次50米加速衝刺射門),他們被要求今天專門訓練左腳踢球……
朗讀或是跟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讀完新概念英語3的第一篇,再依次讀第二、三、四......,然後進階新概念英語4,逼迫自己離開舒適區。
3.犧牲短期利益
絕大多數刻意練習,都意味著短期效果的下降——因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來從用筆寫字切換到鍵盤打字,一開始肯定是績效降低的——估計剛開始你一分鐘只能打5個字。但是持續地練習之後,最終你可以一分鐘打80字,而這是寫字永遠也趕不上的速度。
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盲目追求速度產生的偽快感,並不能帶來真正的進步。我經常發現,新概念里的詞語出現在其他地方,我卻陌生的很,說明在學習過程中,我忽略了這個詞語的用法,導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犧牲短期效益還是很有必要的,紮實的掌握每個新詞語,強迫自己造個句子加深理解是個不錯的方法。
4.大量重複性訓練
刻意練習,則往往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訓練少數能力——比如你剛學習了『揚長避短』的戰略思維技巧,就要試圖在所有任務中鍛煉該能力。
而單純的實戰其實並不能持續地提高一個人的能力——沒有一個足球運動員是每天的內容就是參加比賽。
相反,足球運動員大多數時間做的事情和參加比賽毫無關係,比如一個球員可能會花費一整天的時間練習40米外的右腳自由球;另一個球員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訓練。
重複性訓練的前提是要對技能本身進行拆解和細分,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大量的重複訓練,比如中國人對world的[ l ]、thank[ th ]的發音不準,這就是需要花大量時間重複性訓練的標的。
5.持續地獲得反饋
反饋是指任何讓你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離理想目標有多遠的方式。比如一個練習自由球的足球運動員,反饋方式就是看看這一腳下去,能不能直掛死角。所以,在你的刻意練習計劃中,一定要加入持續的反饋。
比如為了訓練團隊成員的文案能力,我設計了寫文案的『自檢清單』,清單上分類列出了幾十個文案的基本原則——比如『是否順應了疑問』、『是否開頭創造了缺口』、『是否屬於粘性信息』等。然後其他人只需要在寫完某個文案之後,按照這些原則去自檢,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饋。
除了自我檢查等方式,還有的反饋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勵。比如設置每周的團隊分享會,讓每個人分享自己寫文案使用的技巧,分享自己本周最得意的一個文案等。(擔心這周自己講不出乾貨?好好練吧!)
階段性的將自己的發音錄音,比對原版發音,進行及時糾錯調整。另外參加一些口語學習群和小夥伴們相互鼓勵共同成長,作為外部激勵保證刻意練習的長期持續。
我知道,有很多人仍然堅持學英語,鍛煉自己的口語,但極少人能夠正確的使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水平,大多數人還是機械的重複傻傻的努力,都不肯停下來,花上一段時間思考一下如何更好的練習。有時候,學習「如何更好的學習」可能真的更有必要。
推薦閱讀:
※你一言|我一魚:有效學習的6個方法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吐血整理丨我的學習方法
※你是如何靜下心來學習的?
※超級學習法——目標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