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如何重建認知防線

背景資料:

幾十年來,我努力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精華,借鑒植物生長的規律,運用現代心理學和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創立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和播種」的種子心理學----秋水理論。

這是一套承襲中國古代人文思想的理論體系,也是一套全新逆向思維下的心理學。

2011年,我率先在國際上提出了「第三信號」學說,將巴普洛夫兩大信號系統拓展為三大系統,為心理學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

秋水理論,揭開了精神問題的形成和演變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對精神創傷的防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的心理疾病(以下簡稱「心疾」)包括:「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播種」五個環節。

其中「發芽」是心疾表象的開始,是通過條件刺激為誘因,思想意識和心理陰影共同形成的結果。

從「發芽」開始,每一環節的遞進都是通過上一級為誘因,思想意識和心理陰影同時跟進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果把心理陰影比作「心疾的種子」,那麼「發芽」就是「心疾的種子」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刺激)從潛意識土壤里冒出來,也就是觸景生情。

「開花」是因為你的思想意識企圖把「發芽」扼殺在搖籃里,結果反而讓它越挫越勇。這就是強迫思維。

「結果」是因為你感到後果嚴重而拚命掙扎最終導致的行為後果。

「播種」是你事後回味、自責、騷動、討論、總結、耿耿於懷而導致新的創傷陰影的過程。

由於人的思想和情感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在心疾發生前、中、後始終犬牙相制,糾纏不休。正是因為這一心理對抗(內鬥、衝突),導致心疾步步升級,久治不愈。因此,停止內鬥是頭等大事,是心疾獲得康復的保證。

秋水理論正是根據精神創傷五個基本環節總結出康復五部曲。

秋水理論中的「認知」,不是指那些沉睡在潛意識裡的經驗思維或扭曲了的核心思維或中間思維、自動思維,而是袒露在人的思想意識層面的理性思維,也就是你的邏輯分析。

下面我就談談如何重構認知防線。

條件刺激對人的作用取決於患者對刺激信號的意義的認知態度。認知屬於意識,不僅能防止不良信息對潛意識的入侵和傷害,並能有效地阻止潛意識因受傷再次形成創傷陰影。

所以,認知是保護潛意識不受傷害的安全屏障。如果失去了這道防線,一旦出現傷害性刺激,哪怕是偶然發生的輕微刺激,也容易引起內心的騷動而導致創傷陰影。由此可見,建立和鞏固認知防線是精神創傷康復治療的核心。

把認知防線比喻為「防火牆和殺毒衛士」毫不為過。

怎樣才能建立正確認知?

首先要改變以往的思維方式,其次要重新建立一套正確的認知體系。

具體如下:

1.改變思維方式

要改變思維方式,就應站在大眾化角度看待你的問題,這就是逆向思維。

通俗點說,拿面鏡子照照自己。也就是把正常人當面鏡子反照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存在哪些問題。

譬如,許多正常人也會遭受挫折,甚至還有遭受巨大不幸的人,但他們卻能笑口常開,一直往前沖,而你卻因為往事愁眉不展,痛苦穿心,萎靡不振。同樣受傷,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一照便知。

2.重建認知體系

只有重建正確認知,才能有的放矢,不再盲人摸象。

要正確認識挫折乃人生之常事。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要認識常態性的心理傷害,是如何發展為病態性的精神創傷。

要理順傷害性刺激、認知態度、創傷陰影三者間的關係。

深刻理解精神創傷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播種」五個環節的因果關係。

充分認識精神創傷的原理和本質,尤其是它的發展和變化機制;掌握它的規律和脾氣。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駕馭精神創傷問題,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康復途徑。

3.切斷惡性循環

每個患者的心中都有陰影,創傷陰影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得到消除,更不可能一招一式就能擺平。

只要心中有創傷陰影,就會常常勾起創傷回憶,並伴隨痛苦、焦慮的情緒反應。

為了降低焦慮,防患於未然,患者總是千方百計地逃避或掩飾自己的癥狀,但越在這上面下工夫,就會加劇內心的衝突,使創傷陰影越積越深。心理陰影加深了,意味著對自己問題的恐懼和注意越來越厲害。

越恐懼,越注意;越注意,越想克服;越克服,癥狀越嚴重;越嚴重,越恐懼。

切斷注意和癥狀交互影響的惡性鏈條。既然心理傷害人皆有之,為何不接受之?既然情感波動越壓越重,為何不就此放手?

4.正確評價自己的問題

許多人都明白只有順其自然,放下精神包袱,心疾才可望獲得康復。

然而,大多數宣稱放下了的患者,其實並沒有真正放下。

怎樣才是真正的放下?一定要對你的問題看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了無遺憾,了無牽掛,才可以放下。絕不是含恨放下,而是發自內心放下。

比如,你跟某人有仇,你恨他卻又鬥不過他,只是一味的勸自己放下。可你能真正放下他嗎?如果不能,說明你還是非常怕他,念念不忘他。因為他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這樣勸自己放下,勸自己不再和他斗,說明你心裡仍然裝著他,對他一直耿耿於懷,所以也一直怕他。這種所謂的放下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放下,而是忍。

靠忍耐達到放下,無異於緣木求魚,自欺欺人。

「忍」和「寬」看似相同,實質不同。

忍是懸在心上的一把刀。忍耐,表面上包容,實質上殘忍地壓抑自己內心的不服。忍耐越久,積壓的負能量越多,仇恨越深,亟待爆發的慾望越強。所以忍的背後潛伏著殺氣和復仇。

森田的精髓是忍術。不管癥狀如何使你痛苦,都要忍耐,聲稱忍耐之後就會康復。

寬則不同。寬乃包容,就像父母對子女的包容,猶如佛祖俯視眾生一樣的慈愛。因為寬的前提是愛和理解。

只有了解真相才能理解對方的做法,包括對方傷害你的行為,你才能發自內心地寬容對方。

怎樣才能真正放下仇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一定要對害怕的對象有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是不是他真的把你害得這麼苦?讓你的境況如此糟糕?

如果真是這樣,為何那些比你經受更大挫折的人,卻能活的好好的,而你卻有這麼多的怨恨,這麼一蹶不振?

雖然不少人心裡曾經也有仇恨,但他們能變壓力為動力,埋頭苦幹,成就了夢想,成了政治家、企業家、思想家。

雖然他們也被人整得很慘,卻談笑風生,始終保持著樂觀主義心態。

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們一定要到生活中去找到這樣的人,當你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有比你受傷還要嚴重的人,並且發現他們根本就不怪罪曾經的傷害,根本就不痛苦,根本就不糾結,根本就沒有那種可怕的創傷性回憶,你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你就會對自己的創傷產生一個正確的評價:原來導致我這麼痛苦,這麼糾結,導致我的人生頹廢,這麼抑鬱的,不是因為曾經受過傷害的緣故,而是我對待它的態度。原來在「傷害性事件」與「我的一切不如意」之間還有一個思想認知起調控作用。

可以說,人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源於對事實的扭曲,對社會的偏見。

什麼事實呢?就是那些令我們痛苦的往事。如何扭曲?就是對那些往事的錯誤評價,錯誤的邏輯分析。

因為那些傷害性事件都伴有痛苦的體驗,所以人們總是不願意去面對。要知道,任何事情一旦發生了,就註定要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能做到的,最多不過是將它們壓抑到潛意識中去。但是,它們在潛意識中仍然會一如既往地發揮作用。哪怕這些傷害事件早被我們遺忘了,但這些事實所伴隨的痛苦仍然會在某個時候以條件反射的方式襲擊我們——觸景生情,讓我們莫名其妙地傷心難過,而且無法抑制。這種疼痛讓又會促使我們進一步努力去壓制、去逃避、去抱怨,這些過去了的創傷記憶也因此獲得更多的負能量而發展壯大。

態度決定情緒,思想決定態度!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永遠走不出創傷的陰霾。大多數患者都犯了這個錯誤,沒有明白這層道理。

光知道自己的心理問題太強大了,我打不過它,我向它繳械投降!可是,你還是對它望而生畏,還是懷恨在心,還是時刻都想幹掉它。

為了降低自己對創傷的恐懼,你必須看破清它。怎麼看清?正確地評價它,重新審視它,清算下那些傷害性事件究竟給你帶來了多大傷害?

如果真是它的罪過,當然就要算在它頭上;但如果不是它的過,怎麼能算在它頭上?

可是,你不管是不是它的錯,都把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一切失敗都算在它頭上,豈不是冤枉了人家?

其實心理裝著仇恨未必就是壞事,它可是助你成功的動力源啊。

有句話,叫生氣不如長志氣。你可以把身上滿載的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

這個轉化只要你輕輕一點:轉變下思維方式即可——換個角度去看問題就行。

不要一味地去恨過去,恨那些給你帶來傷害的人,不要總是逃避!

如果總是避而不談自己的過去,逼著自己轉移注意,或者聞風而逃,這些逃避心理會使你的心理問題久久不散。

當你發現,你一定要發現,那個被你認為的所謂「冤家」,原來根本不是你的敵人,是你冤枉了它!你就會放過它。

既然它不是我的敵人,不好意思,我找錯了對手,我當然沒有理由去恨它,自然就不會再不跟它對著干。

這樣就會發自內心放過它,才能發自內心地釋放對它的仇恨和恐懼。

既然如此,我就應找到真正的敵人。當你發現原來這個敵人,原來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的主觀思想,你該作何感嘆?

如果你真正看到這些,就會對自己的錯誤思想深挖狠批,就會發自內心的進行深刻反省,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破罐破摔,就會義無反顧地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綜上所述,問題的關鍵是怎麼樣才能看清真相。而看清不是那麼簡單,要改變僵化了的思想,這將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複雜的靈魂工程。這恐怕是秋水理論的最亮點。

孟曾說:福有我求,命由我造。

人類雖然有許多無可奈何的天命,比如出身富貴貧賤,不是由我能選擇的。但自我降生以後,我的成長過程,我完全可以有第二次選擇,正如梅開二度亦芬芳。我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通過努力進取去改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這或許就是古人說安身立命的意思。

過去被扭曲的認知,不可怕,因為它只代表你的過去。現在你可以建立全新的思維方式,你將看到不同的自己,不同的社會和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就是古人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深刻的拯救人類靈魂的思想和智慧。

只要你從中汲取其中的一點營養,只要你從思想上改造自己,完全可以塑造一個全新的你!

所以偉人毛澤東常說:思想是人的靈魂。教育為重,思想為本。一個人患了錯誤不可怕,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

古人也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任何時候改過都不算晚,知恥而後勇。

5.修復錯誤認知

修復業已錯位的認知,使之回歸到患病前的狀態。為了把火眼金睛般的認知恢復到凡人肉眼的認知狀態,除了建立正確認知外,還需進行系統脫敏訓練。我們就潔癖症舉例說明:

為了降低對灰塵不潔的過敏,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不理它,即不排除灰塵。雖然開始感覺很難受,但難受就難受,久了自然就會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最終形成惰性。實在痛苦難忍,可以轉移注意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如聽音樂、健身、品茶、玩遊戲等等。

轉移注意,不是叫你逃避問題,而是接納缺陷(如灰塵)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要明白一個自然規律:是人住的房間,必然就有灰塵鑽進來,因為空氣中都有塵埃,塵埃是無孔不入的。久而久之,一些在常人看來也會心煩的事,而你卻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在常人眼裡堆積如山的煩惱事,你依然還是見而不煩,聽而不厭。

這個方法和你以前見到灰塵就迫不及待地排除剛好相反,發生180度的轉彎,使用起來雖然痛苦,但效果最快。

其次,採用排除後不去糾結的辦法,平常心是道,和常人一樣以平常心待之。發現煩惱的事情,能消滅就消滅之。如果消滅不了,或者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消滅,就擱置在一邊不管它,順其自然,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有機會,秋後算賬,事後,也不摻雜心理因素進去,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6.充實提高自己

有精神創傷的人大都是把大好的時光消耗在那些永遠無法消除的創傷記憶上,就如室內的灰塵,你就是窮盡畢生精力去排除,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所以,患者必須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投放到工作、學習、生活中去,讓自己忙碌起來,不再空虛和無聊。從戰略上,而不是戰術上,轉移注意力,做自己該做的事。

你可以多聽一些經典的音樂,多看一些好書,多做些一些善事,多獻一份愛心,不斷陶冶情操。凡事不要太精明,太挑刺,大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簡單而充實地生活。

80年代以後的人很少患心理疾病,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生活簡單、充實,思想單純,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胡思亂想。

7.認知重新歸位

只有讓自己忙碌起來,把注意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才能與灰塵和諧相處,灰塵的可怕性也自然而然逐漸回落到原來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正常人所看到的真實的情景。

不難理解,從「托起」到「回落」,經歷了認知轉變和條件反射消退的過程,其中認知是內因,條件反射屬外因。

精神康復不也是如此嗎?


推薦閱讀:

模糊效應 Ambiguity Effect
為什麼你們多年的感情,抵不過對方三個月的曖昧?
Advice about common derailing tactics
有一種自以為是,叫"陳可辛騙了你"

TAG:精神病學 | 心理治療 | 認知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