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歐體楷書的鼻祖——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
【簡介】
《九成宮醴泉銘》,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縣)人,青年時曾為道士,後參加隋末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起義失敗後,投奔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魏徵成為重要輔臣,以直諫知名,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拜太子大師,卒溢文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
《九成宮醴泉銘》書寫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另據史料記載歐陽詢祖籍山東,祖輩在湖南做官後居住湖南。)人。仕隋為大常博士,唐太宗時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尤工於楷書,《宣和書譜》稱:「詢工書為翰墨之冠」,所書《醴泉銘》為其代表作之一。後人亦稱他為歐陽率更。
《九成宮醴泉銘》,貞觀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額陽文篆「九成宮醴泉銘」六字。在陝西麟游。傳世宋拓尚多,以明駙馬李琪藏北宋拓本為最早,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所寫書法,渾厚沉勁,意態飽滿,寫撇、捺常用圓筆,顯得圓融流暢,寫彎鉤用轉法,曲圓較長,適成全字有力的支撐,這些表現了溶隸於楷的特點。《九成宮醴泉銘》被譽為」天下第一銘」。銘文與碑文分別出自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和以直言諫君而聞名的宰相魏徵之手,加之當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國封建社會數以百計帝王中一位較英明的君主,特別是」貞觀之治」被公認為是封建社會的極盛時期,撰文銘記,因此《九成宮醴泉銘》碑也被譽為」三絕」碑。其碑布白疏朗,結體化長為方,點畫比較淳厚,用筆穩健含蓄。原碑立於陝西省麟游縣博物館。
唐貞觀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復隋文帝之仁壽宮,改名九成宮。第二年,太宗帝避暑來到九成宮,在遊覽宮中台觀時,偶然發現有一清泉。太宗帝萬分欣喜,便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而立一石碑。這便是」九成宮醴泉銘」 。碑載:貞觀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歷覽台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說明了醴泉的由來。銘末曰:「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頌中有勸,是魏徵對太宗的諫語。
現存書法的宋拓本以故宮博物院李褀藏本與藏於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的拓本最為知名。兩件拓本,前者筆墨豐厚,後者風姿瘦勁,可謂同曲異調,各具神彩。歐陽洵書法高華渾穆,豐厚挺拔,既有晉人鳳韻,又開唐人新風,是千餘年來楷書登峰造極之作。歷經陳、隋、唐三朝。貞觀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書寫此銘,時年七十六歲,此銘是其代表之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
《九成宮醴泉銘》高華渾補,體方筆圓,此漢之分隸、魏晉之楷合併醞釀而成者。《九成宮醴泉銘》平直中又有精細變化,撇捺用圓筆,鉤多用隸法,直鉤出鋒較短,彎鉤曲圓,結體窄長,寫得工整剛勁,法度森嚴,結體上下勻稱,用筆峭勁穩重,橫畫多稍向上取勢,為歐陽詢的經典之作。
「九成宮」遺址,在今陝西麟游縣城西2.5公里,原為隋之「仁壽宮」,唐貞觀五年(631)加以擴建,更名「九成宮」,並置禁苑、武庫及宮寺。「九成」之意:「成」訓「重」,「九」訓「多」,「九成」形容多層,高峻。「銘」,文體之一,多用韻語,如作山川、宮室、器物之銘前面多用散文敘述,然後是韻語銘文。《九成宮醴泉銘》撰作和書寫於唐貞觀六年(632年,據今1377年。)夏曆四月,全文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圖見篇尾),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並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是由於「天子令德」所致,最後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宋曾鞏在《九成宮酯泉銘·跋》中稱:「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
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西暨輪台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咸遂靈貺畢臻,雖藉二議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風休雨,由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爰居京室,每敝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借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隋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茸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仰觀壯麗,可作鑒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水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上及中宮,歷覽台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苦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暇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謹案:《禮緯》云: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雙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實扶明聖;既可蠲茲沉痼,又將延彼遐齡。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後固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未學所能丕顯?!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
唯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勒深伯禹,絕後(光)前,黨三邁五。握機蹈矩,乃至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襲,琛贄咸陳。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應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宮,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工,筆(無)停史。上普降樣,上智斯悅,流謙潤下,潺湲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拒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後夕惕,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游,黃屋非貴,天下為優。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歐陽詢奉敕書。
推薦閱讀:
※杜甫在書法上有什麼樣的成就?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三境界
※顏體入門碑帖《多寶塔》淺談
※明代豐坊的小楷
※我眼中的書法老師-田蘊章
TAG:毛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