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的男人》影評

記得很小的時候曾經看過這一部電影,並沒有記住太多的情節,只是深深記住了那個美得像女子的孔吉和如此荒誕不經的君王,還有表演木偶戲時孔吉割腕所流出的鮮血。前幾日突然回憶起來,便有了重新觀賞的興趣,於是找來重新回味。

這並不是一下子能抓住人注意力的電影,情節較為鬆散,細節處理到位,餘味悠長。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進入狀態,只是納悶這部電影為何拍攝的情節如此大膽,台詞露骨,似乎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但當後來漸漸進入狀態時,才明白細節處的留白,加入自己的思考,整部電影才會變得完整鮮活。隨著好萊塢商業大片的不斷滲透,我們似乎已經習慣被動地接受緊湊的情節,美國式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果敢的人物作風,這些以強力刺激著我們的感官的同時也麻痹了我們的大腦。於是當我們重新接觸到這種大量留白,需要思索玩味,情節平緩鬆散,細節突出的電影時,我們就會覺得無聊,甚至打瞌睡。因此,在商業大片的衝擊下,文藝片的生存空間十分的狹小。

說說情節,那是一個辛苦的時代。下到百姓上到君王,都生活得十分辛苦,百姓們為生計而奔波,君王為權力而苦惱。下層的戲團因為演出大膽而被大太監所利用來教導君王,結果卻適得其反,君王不但沒有意識到朝野的險惡,而且還愛上了戲子孔吉,以至最終觸發群臣眾怒,兵變後被處死。孔吉與他的青梅竹馬也難逃厄運,在受盡折磨後自盡。

故事的情節其實比較緊湊,但是導演並沒有著力突出情節,相反的,在場面,人物內心的複雜,動作行為表情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我腦中留下的不是某個情節,而是孔吉在飾演君王母后時表現出的那種悲憫又無奈的絕望。他身著華服,濃妝艷抹,表情卻是痛苦的,這種強烈的反差帶給人深深地震撼。孔吉將母后被奸人所害以至被賜死,喝下毒酒前凄婉的喃喃的遺言,無力回天的絕望,月光下的華美妝容,飲下毒酒後倒在地面上所浸染出的森森寒意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不但感染了君王,同樣感染到了屏幕外的我,想伸出手去阻止他飲下毒酒,明明知道這是表演還不自覺沉淪進去。不得不說,導演確有高超之處,不過這些都是要耐著性子細細品位才可以得出,一時圖快,看過去不過只是模模糊糊罷了,不能體會主創的用心良苦。

人物方面,我最想先談的還是君王這個形象。一開篇,就從高官的議論中明白君主現在的寵妃是一名青樓的女子,而後又從君臣直接的對話,君王與寵妃的嬉戲,君王的種種行為來正面襯托出君王的荒唐。這樣看來,君王只是一個昏君,就這麼簡單。擔當我細細思索時才發現,君王的荒誕,完全是有緣故的。

首先,從重臣們屢屢提及先皇就能明白,先皇是一位聖主。而身為他的兒子的君王,免不了被大臣們與先皇做對比,大臣們此心甚誠。但是君王剛剛登基就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處處小心謹慎地應付,肩挑江山社稷紛雜瑣事已十分不易,還要活在父親的陰影下,他的內心難免會漸漸逆反,煩躁,偏生逆大臣而行,在看似荒誕的事件中釋放自己的壓力,索性破罐子破摔,撒手不管。其次,這位君主是否天生昏庸?依我之見,未必。在大太監處心積慮讓戲班出演真實事件時,皇上每一次都能切中要害,一點就通,倘若只知每日玩鬧,他必然不會發現其中的玄機,可見君主的內心是有一桿秤的,這樣的君主怎麼也不能算作是昏君。所以,君主之所以成為昏君,不能排除大臣與先皇的影響。最後,這位君主所愛之人也很巧妙。頭一個便是寵妃張綠水,與其說是愛她,不如說只是把她當作自己的玩具。試想,紅宮佳麗三千,門第出身必定是頂尖的,有誰會陪著這樣一個君主日日尋歡作樂?即使是陪伴在君主身邊,以這樣的形式,也必定是門楣之恥。唯有出身低微的張綠水願意陪他縱情聲色,所以他喜歡她。其次便是孔吉了。君主剛開始也許是被他的容貌所吸引,但後來我發現,君主更多的是把他當作深宮之內的一位平等的知心朋友,君王也有太多的苦水需要傾訴,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孔吉明白君王母后的事情,這也只是冰山一角。君主只是將他當作朋友對待,並未有深切的男女之情,所以他想要把孔吉長期留在身邊。

其實劇中的每一位角色都很悲情,孔吉與青梅竹馬難以自由生存,君王因兵變而被處死,寵妃沒有得到所愛人的真心還為他陪葬,戲班內的百姓始終活的戰戰兢兢,大臣們因為沒有遇見聖主而惋惜……參透了這電影,才明白生活的真實與殘酷,即使酩酊大醉,夢醒後總得要面對現實。

紅塵千里,風止不定,醉笑三萬場,醒後仍是一片清明。


推薦閱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如何評價?
《千與千尋》最後白龍是已經死了嗎?
《我的少女時代》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有何影響?
《死亡詩社》的影視評價是什麼?

TAG: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