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葉界的2個大坑

在茶學界有2個大坑,深陷其中拔不出來的人非常多,一個是武夷山岩茶,坑裡的多是各地的茶師,專業茶人,另一個坑是雲南普洱茶,在裡面奮力掙扎的多是玩家和茶商。這2個大坑也被裡面的人手蹬腳刨的越挖越大,深不見底。武夷山的茶一般只採春茶,茶樹被四季滋養著,他們說:如果采了夏秋茶,一是量少,不好喝,二是影響來年春茶產量,會傷了樹。岩茶很講究香氣和湯水的順滑,香氣方面有品種香、地域香、工藝香的分別和綜合。茶湯的潤滑感則是跟陳放和烘焙關係大,當地有的茶人是專賣隔年茶的,每年春天採制的茶要經過定期烘焙到當年9~10月份才會上市,這時候的新茶會略有火躁之氣,隔年或者更多年,火氣消除,茶性綜合了會更好喝,茶湯也會柔順滑厚許多,所以遇到岩茶覺得不好喝時,別急著發表意見,有些會放一放之後就變得好起來,而且經常在存放中會產生向好的方面的發展的細小變化。岩茶的烘焙可以分成、輕火、中火、足火三類,足火是由烘焙次數的多少形成的,不是由烘焙溫度造成,這點好多人有誤會,若烘焙的太輕會不耐存放反青味,被稱為欠火,若烘焙太過會幹茶聞著就是股子糊味焦味沒有茶香,幾泡之後葉底也打不開,俗稱焙死了,這2種都屬於不合格的烘焙,當地人常說一句話就是「有香沒水,有水沒香,都未必是好茶」。岩茶還極為重視產地,這裡有正岩、半岩、洲茶產地之分,如今有了新的說法和分法:正岩就是要買門票的地方,景區附近就是半岩茶,開車半小時能到的是高山茶,一小時以外的是外山茶,僅是正岩區里就包括了36山峰、99名岩,還有更具體的一些很小的知名場所,比如三坑兩澗,九龍窠等等、這裡的地形極為複雜,相同的茶樹種在不同的小區域里會形成不同品質,有的溝谷中2山夾角達到60°左右,日照陽光少,所產的茶甜度會高些,而那些開闊地,日照多些的則香氣高,一些仿冒正岩產區的外山茶會因一股「泥巴味」被高手識別出來。

相同的名字可能是不同的茶樹為原料製作的,相同的原料由不同人製作會呈現不同品級,相同的人不同時間、不同烘焙火候做出來的東西會很不同......這種種令人頭皮發麻的複雜,實在是難以梳理清晰。當代武夷岩茶的崛起,是隨著1985年商品大紅袍小包裝茶的問世開始的,在至今的30年發展中,一些概念更新極快,一些從其它地區移植來的樹種迅速成為當家花旦。一些土生奇種被挖掘整理出來,成為名岩、名叢、一些已有的樹種在不斷有性繁殖培育中,歷史給武夷山的遺留下800多個茶名,正在迅速填補上實物。編寫歷史和出處。武夷山成了所有當代最著名的茶人必去之處,而且這裡碧水丹山、風景如畫,去了還想住、住下了又閑不住,到處竄門揪著制茶人,說歷史、講工藝、問究竟,快樂的一塌糊塗,可憐武夷山好多知名茶人,被千錘百鍊成說話像是背書。眼神都直勾勾的。這裡像個大沙坑,越劃拉沙子越多,美景、好茶、友善、新知識、專業味道、同道中人、此起彼伏令人迷戀,乾脆有些人躺在坑裡不出來了,經常泡在武夷山,一住就是幾個月,山山水水裡撒著歡兒。

雲南普洱茶這個坑像是由隕石形成的大泥坑,忽然出現,更陡峭泥濘,也像是口井,坑底有很深的水,爬不出來的在水裡遊盪,有些快速沉淪,更多的是踩在自己不斷積存升高的茶堆上,探頭出水,仰望星空,堅定的對自己說:終將擁抱這片天空。這裡糾結著更多的名寨、山頭、樹種、樹齡、陳年、配方、工藝的改變、廠家的分合、由默默無名到聲振寰宇,由窮苦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到奢華頂級的象徵僅用了十幾年,伴生出的的各類說法、講究、傳奇、超越其它茶類千年的發展。數十位號稱普洱茶之父、之母、之神父、之泰斗、之傳奇的領軍人物,各說各的,言辭確鑿、慷慨激昂。都有已經專註普洱50年的架勢,數百個古怪地名叫著都繞舌頭,所出的茶還都不一樣。數千個廠家品牌產品擠在一起猛撕。這家冰島賣5000另家賣50、綠大樹、大白菜、88青、銷法沱、文革磚各種印級、號級經典撲朔迷離,附帶著巨大利益和各種神話,同一個茶有喝滿身是汗的,有喝跑肚拉稀的。但最後多是匯總成一句感慨,「唉、茶呀喝到終極也就是普洱了」,就此躺在這坑裡不出來了。

正如世上的許多書法、繪畫、詩歌,看不懂是在表達什麼,人人都去猜想議論,逐漸成了名,因為朦朧、爭議,每個人感受到的不同,反而成就了它們。人都是愛研究複雜事物的,能顯得有深度,有成就和高雅,探索這些謎團、猶如懸案推理。好鑽研,有偵探情結的高智商茶人,一旦入了這2個大坑,很多年都容易出不來,它們的茶都耐泡,耐回味,都是彎彎繞繞著。轉來轉去經常回到了最初卻不知身在何處。無論最終研究出了什麼,一旦深陷痴迷,擁有的天空和視角都小了許多,而另一些茶成不了大坑,也許是罪在簡單、直白、太容易遇到了。。。

推薦閱讀: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什麼茶具有清肺、潤肺的功能,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普洱茶?
如何分辨四大烏龍茶?
比較耐泡的茶有哪些?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