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行業行業分析報告

一、銀行的分類

1、 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並非「銀行機構」 ,準確的說是國務院領導下的政府機構,或者稱之為「銀行的銀行」 、 「最後貸款人」 。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我國央行有北京和上海兩個總部, 其中上海總部主要組織實施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

2、 政策性銀行:

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國家政府出資、同業拆借或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不以盈利為目的,為國家重點建設和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扶持的行業及區域的發展提供資金融通的銀行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銀行是 1994 年成立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自去年開始,國開行、農發行和口行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則,正在推行商業化運作的改革。

3、 商業銀行: (重點)

我國的商業銀行主要分為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

(1) 國有商業銀行是指狹義上財政部或中央匯金公司控股的商業銀行,包括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合計 5 家

(2) 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國有企業控股的可以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構的商業銀行。其中地方政府控股的銀行主要有浦發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恆豐銀行;由國企控股的銀行主要有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合計 12 家。其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民生銀行是唯一的全國性股份制民營商業銀行,但領導機構為全國工商聯。

(3) 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併而來, 主要服務地方中小企業的銀行, 目前規模較大的城商行主要有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

除上述銀行之外,我國銀行系統還有包括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等,其中農村商業銀行如常熟農商行、無錫農商行雖然積極籌備 IPO,但現在還未上市,就不在此重點介紹。

截止目前,我國境內上市銀行合計 15 家,包括 5 家國有商業銀行、8 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 3 家城市商業銀行。

二、 監管機構:

我國銀行業的經營和發展可以比喻成「戴著鐐銬跳舞」 ,監管機構和監管條例眾多,主要監管機構為銀監會。當然,央行對銀行同樣具有指導和支持作用。對於上市銀行,證監會是另一重監管機構,除上述我國監管機構以外,國際巴塞爾協會、同業公會、銀行業協會等都或多或少對銀行業的經營有著額外的監管自律要求。因此選擇銀行股必須密切關註上述監管機構發言人或者有無任何重大政策的變化。

三、 銀行的業務:

銀行的業務大致分為三類,即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

1、 資產業務

主要包括貸款業務、貼現業務、投資業務、同業拆出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吸收資金運作並賺取利息收入或投資收益的活動。這裡需要指出,央行有時發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即減少了商業銀行存放央行的款項,增加了商業銀行可運作資金的額度的行為。

2、 負債業務

主要包括存款(儲蓄)業務、同業拆入、發行債券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憑藉金融牌照合規借入擁有使用權的資金的行為。這裡需要指出,央行有時發文降低再貼現/再抵押利率,就是指央行試圖降低商業銀行從央行拆入資金的成本,對銀行及借款企業構成利好。

3、 中間業務

是指商業銀行在表外,利用自身的網路、信息、信用或者牌照優勢,為客戶提供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實行有償服務,主要包括擔保、代理、顧問、收付款等業務,也可以稱之為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就是大家可以在年報中看到利息、非利息收入。粗糙地說,客戶在商業銀行被收取的一切費用,均為中間業務收入。

基於以上三種業務,銀行的利潤主要由存貸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構成,截止目前,存貸息差仍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 但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行, 近三年逐年上升。

對於利潤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沃倫巴菲特的一句名言--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低資金成本。這裡需要指出,不同的銀行獲得資金的渠道不同,派生方式不同,導致其資金成本不同。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將一家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之差作為銀行利潤來分析。四大國有銀行擁有國內最多的網點,其活期存款的比例相對較多,比如許多公司的工資卡、學費卡、養老金提取賬戶就是四大國有銀行,因此,四大國有銀行的存款成本相對較低。其中,農業銀行活期存款比例最大,超過一半為活期存款。

相反, 城市商業銀行的存款來源就主要是派生存款或者資金拆入, 活期存款比例較低。此類銀行往往通過向保險、 其他銀行等機構同業拆借獲得資金, 這樣相對成本較高。 因此,城市商業銀行往往通過相對高的貸款利率以獲得利差。但萬事都有例外,如北京銀行由於區位優勢,擁有大量駐京總部機關的客戶,使他的活期存款較多。

股份制商業銀行介於兩者之間,需要指出的是,興業銀行的同業市場經驗和同業資產規模在所有上市銀行中最有特色,被稱之為「同業之王」 (詳見小說-同業鴉片) ,招商銀行存款成本低於國有銀行,需要引起注意。

四、銀行的 SWOT 分析法

1、 優勢(strengths):

(1) 最值錢的金融牌照,

這讓銀行能夠合法吸收公眾存款並且發放貸款, 獲取息差。 並且我國長期國有資本壟斷銀行,這塊蛋糕不會輕易讓出。例如:民生銀行成立,大量國有資本干預,我國還屬於國有壟斷,小型民營銀行沒發展起來,國有資本暫時不會輕易讓出。同時居民儲蓄率偏高,大規模建設和居民消費規模增長將在一定時間內收益。 (因此許多人都眼紅金融牌照,實施起來非常難, 連國有資本都很難再取得新牌照, 例如我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排名第二的中國信達努力收購外資南陽商業銀行(中營香港) ,以及平安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的合併。法巴、法新銀行、花旗等外資銀行在我國限制重重,安邦保險多次舉牌民生銀行,顯示大量資本希望拿到銀行拍照) 。

(2) 低市盈率:

即期報告顯示銀行股動態市盈率最低是建設銀行 (4.69) , 最高的寧波銀行 (也只有 7.33) 。

(3) 高盈利能力:

即期報告顯示銀行股每股收益能夠達到 0.5 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每股收益長期保持在每股收益 2 元以上,每年分紅可觀。

2、 弱勢(weaknesses)

(1) 多重監管:

前面已經說了銀行往往面臨著各政府的監管, 這也直接影響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 監管有很多種,聲勢大一些就是下發文件(出台法律) ,聲勢小一點就是窗口指導,嚴重點就暫停你許可權,控制網點數量,暫緩行長認命等,通過一百種方法讓你服服帖帖。因此,必須密切注意銀監會為主對商業銀行某些業務規範運作的政策指導。 往年銀監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貸款業務等發文,均會導致銀行股的大幅波動,需要警惕。多重監管還表現在央行計提的準備金比例仍然較高,以及銀監會對銀行的考核與實體經濟的背道而馳等方面。

(2) 網點弱勢:

我沒有將網點列為商業銀行的優勢的原因在於雖然網點規模能和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有直接的線性相關, 但隨著電子銀行和手機銀行的發展, 物理網點逐步被電子化網路化的銀行服務所代替,最終成為銀行的「累贅」 。籌建和維護一個網點的成本及其昂貴,銀行在減少網點。 現成的例子是農業銀行在國內網點數量應該算數一數二, 然而該行的期間費用非常高,削弱利潤。而民生銀行 2014 年開始興起的社區銀行到現在都沒能為其帶來較大的規模效益,不少社區銀行正在關閉。在中國,受限於客戶結構原因,櫃檯服務必不可少,但歐美那種全流程電子化銀行服務一定是趨勢,例如美國 chase bank 大通銀行裡面網點不多,現在老齡化社會用人解釋好,以後大家文化水平高,電子化網路化服務勢在必行。

(3) 業務模式單一與系統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目前仍以貸款為主, 投資業務與中間業務佔比較低。 而貸款業務的創新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目前商業銀行仍然偏好抵押類貸款業務或向國有企業發放貸款,且貸款期限都有嚴格要求基本上小於 1 年。 而新常態經濟形態上科創型企業往往輕資產, 也非國有背景。這種經濟常態和貸款政策的脫節與考核體制有關,也與銀行的體制有關,但對銀行的長遠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同時,由於業務模式單一往往產生系統風險,一旦發生經濟下滑, 實體經濟難以通過自身運作產生足以償付利息, 或者運營資金迴流速度無法滿足銀行貸款的期限要求而產生嚴重錯配,或者抵押物價值下跌過大。這些情況其實都是正常的,但由於商業銀行利益訴求,就會出現企業的流動性斷裂,或者抵押物處置,引發一系列連環壞賬,以至於動搖經濟發展的根本。

3、 機會(opportunities)

(1) 藍籌股——「國家隊」的首選標的。

目前境內上市的 15 家商業銀行其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前十大股東里中央匯金或者中證金融的身影。而多家銀行都是在上證 50 名單內,對上證指數的影響非常大。也就是說,銀行的漲跌與上證指數的相關性非常大。當有維穩市場需求,或者指數情況不佳時,銀行股的機會就較大。這裡,請大家關注一下銀行股中流通股本最小的三家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華夏銀行, 股本越小對資金的敏感性越強。

(2) 可轉債。

目前我國境內上市銀行發行的轉換債券個人認為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 首先金融債在國內是風險僅次於國債的債券品種,風險極小。可轉債的配置的原因大家可自行百度,這裡就不再展開。

(3) 內地香港兩地市場的溢價。

上市銀行的境內 A 股市場於 H 股市場存在部分溢價,部分銀行股價在港交所上市更為便宜,因此存在著嚴重的價值低估。

(4) 證券牌照 逐步放開,將來對證券行業衝擊,大家可以關注。

4、 挑戰 (threats)

(1) 利率市場化改革。

此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再提「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首先,以商業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要根據自身和市場情況調整存貸款利率,其次,是鼓勵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或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兩點全部考驗了以放貸攬存作為主要經營內容的銀行業績。 (建議大家關注一個指標 Shibor-上海同業間拆房利率,與市場利率相關,以後的參考標準)。

(2)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互聯網貸款的便利性和互聯網理財的高收益性是商業銀行無法言說的痛楚, 有人說互聯網金融做的是銀行以前被監管不能做的事情還是有點道理的。有數據顯示,2015 年僅互聯網理財和火熱的股票市場使得商業銀行的存款下跌 30%以上(2016 年樓市火爆似乎對商業銀行也不是個好消息) 。因此,部分商業銀行積極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合作或者轉型,比如工商銀行成立了互聯網金融事業部。 銀監會成立了互聯網金融辦公室, 國家出台相應的歸還互聯網理財的文件以及越來越多的理財公司跑路有助於解開這一亂局。

(3) 實體經濟持續下滑、房價奔潰,導致中國商業銀行難以為繼而垮台。

五、 學幾個指標

操作上市銀行股票或者參閱上市銀行年度報告時,有幾個指標比較重要:

1、 貸款增速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銀行業績增長主要是由貸款增長驅動。 顯然, 在安全範圍內,貸款增速較快的銀行更具有吸引力。 相對於貸款的年度數據, 每個季度的貸款的同比或環比變化更具有指導意義, 但是貸款增速不是越快越好, 銀行需要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間尋求平衡,貸款過快增長會相應地帶來更多的壞賬風險,迫使銀行提高撥備而相應沖減利潤,最終可能得不償失,一旦爆發惡性的壞賬風險,會嚴重侵蝕銀行的利潤。按照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國內銀行貸款的年度和季度同比增速在 20%~30%之間相對合理安全,若無其他的合理解釋, 長時間地高於或低於這個增長率區間就要考慮風險。 平安銀行年報披露貸款增速百分十幾,表明貸款增速低於往年。

2、 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就是銀行資本金與加權資產總計之比, 也就是銀行面臨擠兌或者巨額不良貸款時是否有足夠自有資金應對償債壓力或者彌補損失的能力。 一般來說, 資本充足率越高的銀行,抗風險能力越強。按照巴塞爾協議對商業銀行的要求,資本充足率要達到 8%,核心資本充足率要達到 4%。也就是說商業銀行你要做 100 元的生意,必須手裡要有 8 塊錢。銀監會對上市銀行還有一套另外的標準, 但大致內容一樣, 未達標的銀行的貸款規模會受到限制。也就是說當一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越高,其分紅或者貸款增速的潛力就越強,現在上市的 15 家銀行都達標的。

3、 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

不良貸款率即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之比, 這項指標考核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水平, 銀監會對該指標的考核是不能超過 4%, 該指標越小越好。 撥備覆蓋率是指撥備占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指標越高證明銀行運營的安全性越強。

商業銀行將所發放的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 5 級。其中次級、可疑和損失稱為不良貸款,根據不同的程度計提不同程度的撥備(沖減利潤) 。理論上來說,發生逾期三個月以上的貸款就應該計入次級, 並計提撥備, 但部分銀行通過各種手段將後三類的貸款挪入正常類、關注類貸款,用以降低撥備和不良貸款率。從目前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來看,基本在 2%左右,如果算上潛在不良貸款,其實是讓大家都臉面不太好看的數字。

由於計提撥備會計入損益表,沖減當期利潤,因此,大家需觀察銀行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變化, 來考察銀行的貸款質量是惡化還是改善的同時, 也需要長一隻眼看銀行是否會通過調節撥備以達到調節利潤的作用。

4、 利差

利差即銀行加權平均貸款利息與加權平均存款利息之差, 此指標越高越好。 一般銀行年報會披露當年貸款平均利率和存款平均利率,也會披露貸款投向區域、行業、期限等要素。常規來說,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房地產行業、投向欠發達地區等貸款利率偏高,而活期存款利率偏低,這類銀行的利差相對較高。而投向住房信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投向一線城市等貸款利率偏低,協議存款、長期定期存款利率偏高,這類銀行的利差相對較小。

六、 補充說感想

記得吳曉波參加某次經濟論壇時,聽到一位民營企業主吶喊: 「千開放,萬開放,不如讓我辦銀行」 。目前,我國每年都有 35%左右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六成多是因為企業融資困難。 超過四成的中小企業貸款無門, 表明一家企業被各家銀行受限很多時一家銀行抽貸把一家好的企業弄倒閉了。眼下,央行一次次降息降准,然而實體經濟並沒有多拿到一分錢,就算拿到錢價格依然非常高。 商業銀行近乎變態的惜貸行為使得自己無形進入一種流動性陷阱, 降息降准多出來的巨額資源在金融系統里空轉, 而貸款資源通過拉升利率來彌補自身的不良率導致惡性循環。

推薦閱讀:

還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感到困惑?你不是唯一一個。

TAG:銀行業 | 行業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