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Fintech銀行將統治世界?

金融行業是現今尚未被數字革命完全瓦解的幾大行業之一。但銀行家似乎與幾年前那些經營媒體、酒店服務以及航空業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每個行業最終都會被革新,但大多數銀行家依然認為他們的情況是特殊的。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嚴格的監管環境會保護他們,並在某些方面限制Fintech的增長,至少會限制Fintech對其產生的影響。但銀行家根本不明白科技金融公司已經靈活到足以充分利用任何監管手段來幫助自己發展。

他們也依舊認為,客戶仍然信任銀行,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無休止的金融醜聞(Libor門,外匯醜聞),無論是個人客戶還是企業客戶都對新的金融科技產生巨大需求。銀行家不再被視為合作夥伴,而被當做只顧自己利益和短期收益的純供應商

英國央行外匯操縱醜聞

銀行改革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孵化或者創建風投(VC)基金,投資創業公司,其中一些是Fintech企業,但這肯定不夠。大多數銀行選擇投資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都是可以創造出豐富銀行產品的公司,這會讓用戶體驗更好,但他們幾乎從來沒有投資過那些跟他們有直接競爭關係的產品,他們認為這會蠶食他們。

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覺得他們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現在正處於Fintech的第一波浪潮中,此時表現出來的這些公司與銀行在具體的產品上的競爭有:

? 信貸

? 支付

? 外匯和匯款

? 財富管理

? 等等

在Fintech公司中,LendingClub現在顯然是行業中的領導者。其IPO的成功已經使它成為整個Fintech行業的顛覆者。

新生力量入侵金融,使銀行壓力倍增。但是(注意這個「但是」真的很重要),這些行業的顛覆者和生力軍依舊依靠傳統銀行的銀行服務和銀行基礎設施,比如銀行賬戶、支付、合規和經紀業務等等。換句話說,雖然他們正在重新定義發明用戶體驗和用戶界面和商業模式,但並不是顛覆「所有模式」。依附於銀行做業務,Fintech公司其實也是銀行的客戶,因此也可以為銀行帶來收益。可以說,他們之間是一種合作競爭模式,在這種模式中,Fintech依然依賴於銀行,他們一方面顛覆銀行,但另一方面又為他們帶來業務。最終,銀行仍然是贏家。

不同國家的基礎交易操控者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Fintech公司已經從純「P2P模式」進化成「市場模式」。在市場模式下,其流動資產的來源可以是同行也可以是金融機構。Lending Club出名就出名在其高達80%的流動資金都來自於金融機構而非同行。這裡我們有例子來說明,銀行認為通過Lending Club而非銀行本身已經過時的分支機構進行借貸會使他們獲得更多利潤。無論如何,更具挑戰性的是其擁有深度流動性而不是定位流動性。

第二波Fintech的浪潮(未來兩到五年將會到來)將會是「市場銀行」或者說是「Fintech銀行」。這類型的銀行將是基於以下五個簡單的元素:

1、從零開始建立的核心銀行平台

2、API 層連接到第三方

3、合規/KYC基礎架構和流程

4、銀行牌照,獨立於其他銀行,並且有能力持有客戶

資金而不設限制

5、客戶群/CRM,這意味著Fintech銀行要有客戶以及

客戶支持團隊

Fintech銀行直接提供的產品將被限定為「資金持有」,其組成部分如下:

1、銀行賬戶(多幣種)

2、信用卡和借記卡(多幣種)

3、電子錢包(多幣種)

所有其他服務,包括投資、貿易&經紀、財富管理、貸款、信貸和抵押貸款、眾籌(股權和社會)、保險、加密貨幣、支付、匯款及外匯等等都將由第三方通過API提供,這包括傳統銀行、金融機構和Fintech公司。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這種「市場銀行」的客戶,你需要貸款。你根本不在乎這筆貸款是由LendingClub還是美國銀行提供給你,你尋求的是,以快捷、無衝突的方式拿到貸款,並能獲得儘可能低的貸款利率。

因此,通過API 「市場銀行」 將會諮詢其所有第三方合作夥伴,為你提供最適合你的貸款。

我們現在可以設想有兩種流程:

一種是第三方提供的條件並且無法談判

第二種是採取競標的方式為每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和產品

在這種鏈條中,銀行最害怕的是,技術公司最終擁有了客戶關係,而他們成為這一鏈條中的後端。在此情況下,銀行沒有了客戶關係,只能打價格戰,這會對他們的利潤空間和盈利能力產生很大的壓力,他們的處境會有點像給零售商提供貼標產品的公司。

至於「市場銀行」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接入「市場銀行」的入門費和與提供額外服務的第三方進行收入分成的一個簡單組合。

說到與老牌機構的關係,我們採取的方式完全不同。Fintech銀行,由於有銀行牌照,便不再依賴於任何銀行,因此也就不受限於傳統機構。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市場,老牌機構會成為Fintech銀行的客戶,因此這整個系統會完全逆轉。

將來我們會看到銀行向Fintech銀行支付傭金來服務他們的客戶。「市場銀行」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無需建立所有產品就可以直接與銀行在核心銀行業務上競爭。

現在問題來了,要成立「Fintech銀行」真正需要什麼?

  1. 技術/API/合規/KYC:技術搭建是一個複雜的部分,但許多人有這樣的能力,因此這絕對不會是主要障礙。

  2. 銀行牌照:在歐洲,獲得銀行牌照的預算大約在2000萬歐元,具體的數額每個國家都不一樣,但這不僅僅是錢的事兒。要進入這行,你需要強大並且經驗豐富的董事會成員,沒有他們,監管機構可能不會給你開綠燈。因此,這意味著你必須能夠用一個基於Powerpoint的陳述說服投資人和董事會成員,取得他們的信任,並願意在你身上下賭注。我們需要Fintech的第一波是成功的(有一些出口和大的回報),好讓大家對「市場銀行」有信心並下重碼。作為一名企業家,你需要證明你有能力執行,並將Fintech業務規模化來帶領新企業。

  3. 客戶群/CRM:這是最複雜的部分。你要如何基於簡單的產品服務(賬戶+卡片+電子錢包)和第三方提供的額外服務來吸引主體客戶?如果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那你不可能只依賴於市場營銷和品牌就吸引到大量新客戶。

你需要有一些側重點:你的目標受眾是個人還是企業?低資產個人客戶還是高資產個體?小規模企業、中等規模還是大企業?側重於單一國家還是幾個目標市場?

這些都是為了獲得客戶和收益,因此你需要有明確的銷售和營銷計劃來迅速規模化客戶群。

有人會問,第一批「市場銀行」會由傳統大銀行還是Fintech創業公司建立呢?我認為會是後者。其「破壞性」太強、拆分解體的風險太高,銀行冒不起這樣的風險。

但不管怎樣,大部分銀行並不急著應對Fintech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浪潮。我記得在一個Fintech研討會上,有90%的人都認為Fintech銀行是不可能的事,即便發生了,也是由傳統銀行設立的。鑒於這種認識,這就為Fintech公司創造了極好的機會來做這件事情。一旦成功了,他們那時候再想應對的辦法也為時已晚。

Fintech銀行是必然會產生的!但這只是一個藍圖,要將其實現,還要做很多工作。但是鑒於所有元素都已經就緒,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是否,而是什麼時候出現第一批純Fintech銀行。這類銀行將會很精巧、靈活並且不受原有系統的阻礙。他們會分食現有銀行的業務和客戶,最終統治銀行業。

掃描二維碼關注Fintech情報局,表達您對Fintech的態度


推薦閱讀:

大家都在說金融科技,怎麼沒人聊聊「投資科技」呢?
FinTech Club:「行之有效」的金融行業增長秘籍
凡普金科楊帆:金融科技推進了金融包容性概念
扒一扒49家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現狀
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TAG: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