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面船 遼河興衰的那段回憶

如今,沈北的七星遼河濕地已經成了瀋陽市民遊玩休憩的一個好去處。濕地公園從東向西蜿蜒幾十里,盡頭是一座海拔不是很高的七星山。登高遠眺,遼河美景盡攬眼底。就在此處的遼河北岸,法庫的三面船鎮座落於此,這裡也埋藏著見證過遼河興衰的歷史往事。

三面船的地名來歷有諸多說法,一說此地是遼河迂迴轉彎的地方,三面望去,河上全是行船;還有一說是該地的地形似船。現在,隨著遼河的漸漸變窄,原本依河而建的鎮甸已經與河漸行漸遠,走出鎮子幾里路才能到達河堤。站上堤壩,眼前還是一片乾涸河床,暴露出的河底雜草叢生。政府規定不得在遼河放牧,但仍有當地村民的牛羊零星點綴其上。走進草場繼續前行幾百米,才能真正抵達河邊。放眼望去,當年宏偉壯闊的滔滔大河現在已是一個小家碧玉了。小編曾從鐵嶺至下順河走過幾百里,發現此情此景其實是遼河邊上眾多鎮甸的一個縮影。

世事變幻,白雲蒼狗。百年前,遼河漕運盛世一時,三面船就是遼河最早開埠的幾個碼頭之一。彼時彼景是百舸爭流,水載貨忙。關內的各種貨物從營口進入遼河,逆流而上運抵各個碼頭,然後再由此集散,運至東北腹地。三面船因商也曾繁華一時,由於船運,多了船工,多了各種商號。修船鋪、餐館旅社、接運商,還有就地買賣的坐商散商,有時還有兌錢換錢的錢商、保駕護航的鏢局等等。也是因為遼河,東北的大豆一度成為與絲綢、茶葉並肩的中國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三面船以北約四五十里路,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法庫門也就是現在的法庫縣。法庫的地位在當時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從法庫北行不遠就是科爾沁草原,這裡不僅擔負著地區維穩和民族融合的重任,也是進行商品交換的商業重鎮。一條非常重要的交通古道現在已少為人知了——自法庫直線北上到達雙遼,順著科爾沁大草原東緣,直抵當時黑龍江的核心城市齊齊哈爾,再向北抵達璦琿和俄羅斯境內。這條路線最初是一條人煙稀少的驛路,康熙年間中俄作戰期間,這也是一條調兵通道。

此後隨著形勢變化,特別是沙俄勢力東進和東北開放政策下的闖關東大潮,這條通路漸漸為人所熟,並漸變成了一條繁華的商業通道。商人馬隊,南來北往,商人們從關內做到新民、法庫,從新民向北,與蒙古族人交易,從法庫向北經齊齊哈爾,一直把生意做到俄羅斯。

當時,遼河的商船、客船每年都近萬艘,「帆檣銜接,艨艟萬艘」。法庫縣作為連接東北腹地和遼河河口的重要中轉站,各類貨物用車從法庫縣運至三面船,再從遼河運到營口,天天不斷,生生不息。新民由於鄰近遼河,就直接在碼頭邊上建立貨物倉儲和集散之地,因此也就有了「拉不敗的法庫門,填不滿的新民屯」的說法。三面船上游不遠的地方,民間現在還流傳有遼河大集一說,當地政府也在設計如何重現當年大集的場景。

但是歷史是有維度的。水運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工具的制約很大,鐵路修建後,水運沒落——這是很多地方都逃不過的歷史命運。鴉片戰爭後,俄羅斯人在中國東北興建鐵路,他們選擇了從哈爾濱南下經過長春到大連,而放棄了齊齊哈爾——法庫一線。日俄戰爭後,日本人奪取了南滿鐵路,繼續進行侵略性經營。這段歷史造就了哈爾濱、造就了長春,也造就了大連,相形之下,遼河和驛路上的傳統商鎮被歷史所失寵了。

當時,滿清政府和中國商人們也曾為爭奪商權和路權而進行過努力,但終因大清氣數已盡,無力回天。滿清政府曾於1906年在法庫籌劃商埠,甚至動員財政廳、商埠局、驛巡道、奉天府、新民府、鐵嶺、開原、康平等縣,共同商辦擬開法庫至新民的鐵路。但計劃流產,法庫也便沒有發展起來。曾經「四時車馬來往絡繹不絕」的法庫,最盛時如1899年的冬季仍可日行馬車兩千餘輛,但到清末,法庫地面日行馬車已不過二三百輛了。

清末時期,東北總督府和營口商會也曾規划過遼河工程,清理淤泥,疏通河道,修建現代化的碼頭設施和水閘,以期重振遼河運輸。甚至都有人提出過方案,在遼河和松花江、黑龍江之間修建一條運河,打通聯結整個東北的內河聯運。但終因國力不濟,最終都未能付諸實施。

遼河航運衰落以後,不僅航行船隻急劇減少。碼頭上因船而起的各種商號也隨之遷走,城鎮商業日趨蕭條。很多以船謀生的百姓也不得不停業或轉業,「業船者無可謀生,其在船水手,十餘萬人,不能生存。」

時過境遷。現在,三面船的遼河邊上還留存有一家船戶,從歷史遺留來說彌足珍貴。老人家以擺渡為生,一條老船連通遼河兩岸,以便當地人南來北往。小編亦曾慕名探尋,老人家年近七十,「說不定哪天就干不動了」,他曾建議政府在三面船鎮建一座浮橋,但是遼河現在已無運輸之用途,生態保護為首要,政府拒絕了他。對遼河船運的不舍,對世事發展的無奈,都掛在那張滄桑的面龐之上。

時近傍晚,從三面船擺渡至南岸,登上七星山,夕陽流紅,遼塔殘影,彎彎遼河,如織如帶。不管人們無論如何感慨,遼河就是那樣靜靜地不泣不訴。我們懷念當年遼河的繁華盛景,就像懷念轟轟烈烈的大工業大生產時代一樣。但是,歷史有情亦無情,那段時光如同人的童年,再美也是猶不可追的過往了。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任何人和事物,如果不能賦予上時代精神,就會被歷史長河無情地捲入洪流,滾滾而去。

所有事皆是一般。前覓古人,後待來者。千古悠悠,愴然泣下。時也,命也

推薦閱讀:

聶榮臻的臨終遺言?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夏人龜卜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炎黃之戰
清朝末期,清軍的武器裝備其實一直是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救亂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