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掙十幾萬靠的是啥?

關於財富,有人曾假設過:因某種原因,富人和窮人都變成一樣的起點,財富上都是一樣了。然後,我們把所有財富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結果會是怎樣呢?可以想一下,幾個小時過後,這樣的平均狀態就會被打破。比如有人拿著分到的錢去消費吃吃喝喝,有的人拿著錢去創業投資找活,有的人會囤著錢不花養金魚。幾小時後,財富就又不平均了。幾年以後,原來的富人還會是富人,原來的窮人還是窮人,大家各自又回到了老樣子。

上面的例子,不過是人家做了一個經濟學的假設,比較理想化,但這個假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這個假說告訴人們,一個人最終是貧窮還是富裕不是光靠運氣就行的,也不是所謂的機遇,而是選擇。那我們更現實一點,這些月掙十幾萬的靠什麼賺錢?

經濟學理論認為,創造任何一個財富都離不開生產要素,創富五大件:勞動力、土地、資本、知識、企業家。也就是說,一般說來,月入十幾萬的人有可能只是比你我會配置(選擇)資源。

歸總起來,月入十幾萬或掙更多的賺錢模式就那幾種,沒啥稀奇的。大家本質上都是出來賣的,賣這個詞不怎麼高大上,經濟學可以用「供給」替代它。你供給(賣)什麼賺錢?取決於兩個條件:一個是有賣的想法,一個是有那個能力(供應的能力)。

而一個人能合法賣的東西,差不多就那幾樣:

1、賣土地。

2、賣資本。

3、賣勞動力。

4、賣知識。

5、賣企業家精神。

?賣土地

土地是一種很好的資源(自然資源的綜合),但能不能很好的利用,取決於是不是在完善的市場經濟下。有些人看到「賣土地」也能發大財,樂了。

拿我自己來說,農村就有好幾畝土地,是不是要發財了。非也,那幾畝地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也就是說變現的途徑只有轉租或者抵押。轉租可以給我帶來財富,但缺乏的是轉租市場,沒那個需求是致命傷。抵押其實也是一種變現模式,但由於我不善包裝和搞關係,這塊基本上廢了。所以,我是沒有那個能力或者說沒有那個條件靠「賣土地」賺錢了。

城市裡就不用說了,很多人啥事都不用干,靠收房租就能賺到錢。還有很多人靠投資房子發了財致了富。沿海那一帶,很多人沒有其它資源,就是靠開放後的土地福利發了起來。

香港的上班族把買的第一套樓盤叫「上車盤」,很形象,買了房,好比上了車在跑,沒有房子的,還在走路,財富上人家就超前了。這就是土地資源轉化了財富價值。

?賣資本

資本是個很大的概念,實在是一言難以窮盡,房產是資本,信息是資本,顏值是資本,技術是資本,負債有時也是資本......總之一句話,資本就是一切能帶來現金流的東西。

①最牛逼的---賣信息

古代信息不對稱,商人靠甲地買,乙地賣,通過賺差價來獲取財富。賺錢的經濟學理論依據:什麼稀缺什麼價值大。胡雪岩做很多生意就是靠信息,開錢莊是,賣大米是,賣蠶絲也是,信息讓他發了不少財。

現在很多生意也是這樣,比如很多中間商,沒有商品的所用權,只有商品的使用權,不承擔生產商的庫存壓力和零售商的售賣風險,就靠聯絡兩方賺錢,因此,找到供給和需求信息就特別重要了。

靠信息賺錢的,再如房產中介,這個行業進入門檻是很低的,但賺錢槓桿率很高。很多傢伙甚至產生錯覺,覺著見過不少大錢,自己好牛逼,其實不然。房產中介能賺到錢,那是行業利好,而不一定是中介牛叉。

北上廣深隨便一套房,可能都是千萬起價,中介費按3%算就是30萬,一年做幾單,遠超加班加點的白領一族。中介的活兒,就是通過一些行動,將所有權由一方轉移到另一方手裡,並且還不承擔相關風險。

②最舒服的---錢生錢

典型的有:利息、租金、分紅、房產增值。

這些資本的回報率遠遠高於勞動回報率,用一個公式表示:資本回報率>勞動回報率。換句話說,勞動致富已是一個傳說,資本致富勢在必行。

所以,從這個層面看,不管你是窮是富,一定要有理財意識,我覺得理財意識概念很小,你我必須要有財務管理意識。有興趣可看:zhuanlan.zhihu.com/p/20

有財務管理意識,相當於有了資本意識,他們知道:

1、配置資本很重要?

2、資本收入比工資賺得還多才牛氣......

賣資本的人,坐的是火箭;賣勞動力的人,可能是在走路。有沒有這種意識,那是很重要的。

?賣勞動力

我們多數人,沒本錢,沒人脈,只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只是靠自己的時間賺點小錢,經常處於「找活路」的狀態。

賣勞動力賺錢最辛苦,同質化的競爭者以億計,我們的可替代性太強了,因為技術含量太低,誰都可以闖進來搶活。賣勞動力的人基本上沒有議價權,很難討價還價,處在競爭鏈條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這其中見識廣一點的人,靠逼著自己學習、進修、升職來增加附加值,能比別人好很多。可大部分智力無法支持勞動效率提升的人,就只能靠延長勞動時間的長度來增加收入了。

重慶賣早點的擺攤夫妻,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其實,我們加班到深夜的職場人士也是一樣的,財富收入和自己的勞動時間長短成比例。

其實賺錢有兩種最重要的方式。一個是賣資本,專業點叫資本型收入, 前邊提過賣信息和錢生錢之類的玩意,就是掙的資本型收入;另一個是賣勞動力,專業叫法稱勞動型收入或者時間型收入。一個打工者,工作一年,就得到一年的收入,下一年不工作了,工資就沒有了。所以,當你的:資本型收入>勞動型收入了,你可能就會不怎麼依賴工作收入了。

想要跳出賣勞動力的瓶頸,要做的一個工作,是降低勞動邊際成本(提升附加值),或是找到能降低勞動邊際成本的新領域。還有儘可能地創造條件,加大在買資本的投入上,比如房子、創業、投資等。

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靠賣勞動力是有時間邊界的,產能有上限,這可能是賣勞動力賺不了大錢的一個原因。

?賣知識

......(暫省略,寫文動機餘額不足,贊數突破100後更完。)

注釋:參考了高鴻業版經濟學教材、認識商業、大神肥肥貓的一些內容。

一家之言,錯誤很多!!!!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學術會議上,如何吸引聽眾提問?
需求曲線|來自保姆市場的觀察
對激光電視行業現狀的一點解讀和展望
上海的學區房為什麼這麼貴
認識「科斯定律」

TAG:經濟學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