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現代文學<筆記>

一.名詞解釋

1.文學研究會:由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王統照、許地山、朱希祖、蔣百里、耿濟之、瞿世英、郭紹虞、孫伏園、葉紹軍等人發起,並於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新文學社團。沈雁冰接編、經過革新了《小說月報》。它的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主張「為人生而藝術」的一派,寫法上一般傾向於現實主義,也借鑒自然主義。他們的創作大都以現實人生問題為題材,產生了一批所謂的「問題小說」。

2.創造社: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非常強調文學是作家的自我表現,極力反對文藝的社會功用,認為於是應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時,他們又極力反對社會黑暗,創造社的主要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重在抒發個人感情,表現自己個性。

3.學衡派:是活躍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個文學團體,或可以說是反對新文學運動的封建復古流派。1922年1月,梅光迪、吳宓、胡先驌、劉伯明、柳詒徵等七人,在南京東南大學發起創辦了《學衡》雜誌而得名。該雜誌的創刊標誌著該派的誕生。宗旨是昌明國粹,融化新知。是當時最重要的站在新文化運動對立面的陣營之一,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4.國劇運動:1926年,趙太侔、余上沅等留美學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報》副刊上創辦《劇刊》,提倡"國劇運動"。他們主張從整理與利用舊戲入手去建立"中國新劇":主張發揚傳統戲曲"純粹藝術"的傾向;提出要"探討人心的深邃,表現生活的原力",進而提出要糅合東、西方戲劇的特點。在"寫意的"與"寫實的"兩峰間,架起一座橋樑,並預言"再過幾十年大部分的中國戲劇,將要變成介於散文、詩歌之間的一種韻文的形式"。——他們的這一設想,帶有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由於不適合當時社會的需求,終未能實現,但作為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在現代戲劇發展史上留下了痕迹。

5.《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設立隨感錄欄目,專門刊發雜文。向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其中有李大釗、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等,而以魯迅的雜文最具代表性。這些雜感作者被稱為《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這個作家群奠定了雜文在現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6.新感覺派:新感覺派是20世紀30年代產生於上海文壇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劉吶鷗、施蟄存、穆時英、葉靈風等。內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生活百態,著重病態生活的描寫、畸形的兩性關係及心理等;極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覺、印象,著力表現二重人格,並追求小說形式技巧的花樣翻新。承上啟下,成為海派文學的一個完整階段。提高了文學中「都市」的地位,使平民文學越過通俗界線。

7.東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東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蕭軍、蕭紅、舒群、端木蕻良等。

8.《死水微瀾》:是著名作家李劼人的一部長篇小說,成書於1935年7月。小說通過對普通小老百姓生活的描寫,生動的展現出1894年到1901年,這一段時間市井百姓的一連串故事。具體寫出當時社會上兩種勢力教民與袍哥的激蕩、消長,社會的腐朽。就在這如死水一般的社會當中,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所帶來的啟蒙思想卻讓這死水泛起了一點點微瀾。小說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舊時代氣息。與《暴風雨前》、《大波》合稱「大河小說三部曲」。

9.問題小說:是指五四以後的幾年形成的一種小說類型或題材熱,問題小 說並非流派,而是一種創作的風潮,貼近青年所關注的人生問題,它是五四時期,最早形成的一種小說實踐形式,雖然大多數都不太成熟,不重於藝術技巧和結構形式。但對整個五四文學有著很大的影響,直接導致著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佔據著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流。代表作家冰心、王統照等。

10.左聯: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

它是由創造社和太陽社同魯迅以及其他革命的「同路人」聯合起來成立的統一革

命文學組織,以對抗國民黨的文化圍剿為目的。「左聯」成立標誌著共產黨在組

織上自覺領導文藝的開始。

11.中國詩歌會:左聯領導下的群眾性詩歌團體。1932年成立於上海,由穆木天、楊騷、任鈞、蒲風等共同發起。主要刊物是《新詩歌》。中國詩歌會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廓清新月派、現代派在詩壇造成的某些迷霧,推進和發展革命的詩歌運動。

12.現代詩派:現代詩派是在自由主義文學思潮激蕩下,自覺追求「純詩」藝術美的一個詩歌流派,得名於1932年5月施蟄存創辦的《現代》雜誌。這一詩派既受益於法國象徵詩「純粹詩歌」觀念的影響,又與20年代以李金髮為代表的初期象徵詩派的詩美追求一脈相承。

#13.中國新詩派:中國新詩派又稱九葉派。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九葉派"是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14.「文協」:是指於1938年3月27日在武漢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它的成立標誌著30年代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自由主義文學,以及國民黨民族主義文學等幾種文學運動的匯流,組成了文學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包括國共兩黨作家在內的大聯合。

15.《果園城記》:是師陀一部出色的短篇集,作者帶著濃厚的懷舊情緒,以他所特有的既凄涼又溫暖的回憶手法,寫一個小城的歷史和各種小人物的命運。書中以一系列描寫人物的篇目反映了20世紀初期到抗日戰爭前期日益凋敝的中國封建鄉村小城的生活場景,其基調滯重哀痛,沉鬱複雜,帶有濃重的鄉土情結。《桃紅》、《顏料盒》、《一吻》、《狩獵》等都是《果園城記》的著名篇目。

16.《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毛澤東1942年5月在延安舉行的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延安舉行的文藝座談會是延安整風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在於解決中國無產階級文藝發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講話》論及了延安整風中提出的許多問題,對當時當地的文藝運動有現實針對性,但其對革命文藝歷來所關注並需要重點解決的諸多理論問題也做了系統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17.《文學改良芻議》:是著名學者胡適於1917年1月1日發表於《新青年》的一篇提倡改良中國文學的文章,提出文學改良之「八事」, 「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它是白話文向文言文挑戰的發難之作、開山之作,掀起了巨浪狂風,成為白話文運動的第一炮。

18.喬寓文學:即鄉土文學,是指20世紀初出現於文壇的一股文學潮流,主要就是指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

二.簡答題

1.試述胡適與周作人的新文學理論。

一.胡適的理論建樹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白話文學」論和「歷史的文學觀念」論,這兩者相輔相成,築起胡適的文學思想的基本架構。

胡適的新文學理論

1、文學的歷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陳代謝的歷史,是「活文學」隨時代替了「死文學」的歷史。1918年4月,他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明確標示出要以「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作為文學革命的宗旨。他主張建立言文一致的統一的「國語」,取代往昔言文脫節的狀況,以此實現思想啟蒙和建立統一的現代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

2、為強化「白話文學」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胡適一方面加緊在橫向上評介西方文學思潮理論,同時又在縱的繼承中找根據,這導致他對中國文學傳統的重估。1923年創辦《國學季刊》,提出「整理國故」 .

3、在新文學思想內容與方法上,胡適重視宣揚個性主義,主張採用寫實主義,來挽救瀕於死亡的中國文學的命運,挽救缺乏活力的中國社會。

提出以寫實的方法「實寫今日社會之情況」這些主張引發了「五四」後一、二年間的「問題小說」與「社會問題劇」的創作熱潮。

胡適還在《論新詩》等著作中提出過「詩體解放」說,認為新詩要擺脫舊詩詞曲的束縛,不但要用白話,還應不拘格律,向自由詩發展。

周作人de文學理論

1.最突出的貢獻是以「人的文學」來概括新文學的內容,標示新文學區別於舊文學的本質特徵。1919年周作人還提出「平民文學」的概念。

(1)以「人的文學」來概括新文學的內容,標示新文學區別於舊文學的本質特徵。「人的文學」成為「五四」時期文學的一個中心概念。 1918年發表的《人的文學》.

(2)反省「人的文學」口號中包含的功利主義. 1920年1月,周作人做了一次題為《新文學的要求》的講演 . 1923年,周作人出版了評論集《自己的園地》,強調尊重藝術個性,抒寫表達作者各自的情思。

在以後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試圖探討新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銜接匯通,推崇「即興言志」的創作心態,強調尊重文學的獨立性與維護自由表達思想見解的文學原則。逐漸由新文學主潮的帶頭人,變為自由的思想者,並超離主潮。

2.對現代散文文體的理論確認 

  1921年6月周作人發表《美文》,真正從理論上確認了文學性散文的地位

2.簡述京派小說的流派特徵。

(1)它所顯現的是鄉村中國的文學形態,多寫鄉土中國和平民現實的題材。

(2)京派小說的審美感情是誠實、從容、寬厚的,多有從容節制的古典式審美趨向。。

(3)京派為現代小說提供了比較成熟的抒情體和諷刺體樣式。

(4)京派小說還是一種意蘊深厚的文化小說。

(5)小說注重「回憶」,憶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現實進行對照。

總,京派小說經由穩重開放的學院文化,整合了傳統與現代、雅與俗等各種因素,成為特具中國文化風貌的文學。

3.《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開闢洪荒」的大我——「五四」時期覺醒的中華民族的自我形象。a.是一個具有徹底破壞和大膽創新精神的新人。b.把自己的本質神化,熱烈地追求精神自由與個性解放。C.目光不局限於中國一隅,而是面對整個世界與人類。

二.詩人的個性與靈魂的真實袒露。不加掩飾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這是五四時代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五四時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大特色。

4.簡述田漢早期戲劇的基本主題與藝術特色。

早期創作的一個總的主題是「真藝術與真愛情」

一.這一時期田漢是將現實的關懷與「人性之真」的超越性的關懷融為一體的。

二.另一個主題是「美的幻滅與毀滅」,這一部分作品更具有社會批判性,而且是越來越強烈的。

藝術特色:a.自覺地吸取西方現代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藝術資源,顯示出「重象徵,重哲理,重抒情「的特色。

b.「詩人寫劇」的特色是十分鮮明的。人物常有長篇的獨白,或敘事,或抒情,以此作為推動戲劇發展的要素,在這個意義上,田漢早期戲劇是更重視「語言的藝術」的,而此時劇作者的語言風格又是偏於華麗的。

5.評蕭紅《呼蘭河傳》的文化內涵與文體特色。

一是文化內涵。她的作品多以纖細的感覺回憶與抒寫北方中國農村生活的沉滯閉塞,人民的善良、愚昧,並由此展現深刻的生命體驗;

二是文體特色。作家創造出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的新型小說,自由地出入於回憶、現實與夢幻,善於捕捉細節,語言樸實純凈,風格凄婉明麗。

6.試評何其芳《畫夢錄》的藝術特色。

以精緻細膩的筆觸.探索人生表現形式的色彩、圖案,孤獨苦悶,耽於幻想,刻意畫夢,遂成為內心哀怨獨語的散文詩。在《畫夢錄》中,「獨語」既是一種和作家的主體意識密切相關的語調,又是一種獨特的組織意象和營造氛圍的感覺結構方式。一、散文的獨立創作

  在當時,抒情為主的小品,相對受到忽視,何其芳則認為散文應該是與詩歌、小說、戲劇處於同等到地位並應該是獨立創作的。何其芳對當時的散文現狀極其不滿,他決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證明「每篇散文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創作不是一段未完篇的小說,也不是一首短詩的放大。」他想證明散文並不像別人所說「閑話」,而是有它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藝術價值。因此他宣稱:「我的貢獻是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園地。

 二、注重情調和氛圍的創造

(一)融合詩於散文,創造意境美

  何其芳的散文,無論從思想感情,還是從藝術表現來看,同他的詩都很相似,都是那麼精巧、美妙、有風格。《雨前》是篇散文,可是一系列的意象分明像畫面,如果說它是畫,偏又那麼像詩。讀了這篇短文,不禁會聯想起一些諸如「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這樣的詩句,這些景物名詞都列在一起,詞語原先的本義在欣賞過程中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而這些景物共同組合成的神韻、格調則散發出強烈的意味,形成意境。

(二)刻意拓展散文的表現手法,追求散文的藝術美

  何其芳早期的散文,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製作」,因而他的散文「詩意濃郁,意象豐富,描繪細膩,語言優美,具有夢幻和綺麗的色彩,有著委婉和沉鬱的風格。」何其芳不是一般地隨意地創作散文,而是「製作」,因此,《畫夢錄》寫得纖細而精緻。一本薄薄的《畫夢錄》,作者不惜運用婉轉多姿,刻意求變的筆致創造了一系列,近乎空靈的精緻,華麗雕琢的文字,使其充滿了「顏色、凹凸、深致、雋美,」為《畫夢錄》平添了藝術的魅力。在《畫夢錄》中刻意追求藝術美,通過多個方面表現出來的。

7.評艾青詩歌獨特的意象和主題

艾青詩歌的總意象是「土地」和「太陽」。

一.「土地」的意象里,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愛國主義是艾青作品中永遠唱不盡的主題。把這種感情表現得最為動人的,是他的《我愛這土地》。「土地」的意象還凝聚著詩人對於生於斯、耕作於斯、死於斯的勞動者最深沉的愛,對他們命運的關注與探索。

二.「太陽」的意象表現了詩人靈魂的另一面:對於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熱烈的不息的追求。這正是艾青的「永恆主題」。這一時期寫得最好的光明頌是《向太陽》與《黎明的通知》.

8.分析趙樹理評書體現代小說的特點。

一.揚棄了傳統小說章回體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講究情節連貫性與完整性的結構特點:開頭總要設法介紹清楚人物,故事連貫到底,最後必定交代人物的結局、下落,做到故事來龍去脈清楚,有頭有尾。

二.在描寫與敘事的關係上,吸取傳統評書式小說的手法,把描寫情景融化在敘事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節發展矛盾衝突中,通過自身的行動和言語來展現其性格,少有靜止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在描寫的粗細上,又摒棄了評書在小趣味上大加渲染的傳統手法。

三.不但在人物對話上,而且在一般敘述的描寫上,都是口語化的,他的語言具有明白如話的特色,而且吸收了傳統說書藝術的長處,能琅琅上口,具有可朗讀性。

9.試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首先表現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經驗寫大小雜院、四合院和衚衕,寫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現的場景風致,寫已經斑駁破敗仍不失雍容氣度的文化情趣還有那構成古城景觀的各種職業活動和尋常世相,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北京風俗畫卷。這畫卷所充溢著的北京味兒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學價值。

二.對北京文化心理結構的揭示。北京長期作為皇都,形成了帝輦之下特有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習慣,以及與之相應的審美追求,迥異於有更濃厚的商業氣息的「上海文化」。老舍用「官樣」一語來概括北京文化特徵包括講究體面、排場、氣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藝術」;講究禮儀,固守養老撫幼的老「規矩」;性格的懶散,苟安,謙和,溫厚,懦弱等等。

三.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的影響,同時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老舍的幽默帶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質,既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發泄,又是對自身不滿的一種解嘲。

四.老舍的語言藝術也得力於他對北京市民語言及民間文藝的熱愛與熟悉。他創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同時又在俗白中追求講究、精緻的美。老舍成功地把語言的通俗性與文學性統一起來,做到了乾淨利落,鮮活純熟,平易而不粗俗,精緻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語詞、句式、語氣以至說話的神態氣韻,都有他獨特的體味與創造,又隱約滲透著北京文化。

10.為什麼說《白毛女》是中國新歌劇藝術的豐碑?

(1)《白毛女》的成功在於其既有鮮明的革命性主題,又充分注意滿足農民觀眾的趣味與審美習慣,是民間(農民)文化、受到西方影響的五四新文化與革命文化三者的融合。

(2)《白毛女》的成功也是解放區文學的典型現象,其現實影響以及對後來民族歌劇藝術發展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三.論述題

1.試分析《吶喊》《彷徨》表現生活的視角與小說的結構模式。

一、表現的深切:題材、思想、情節結構

1、題材的更新

與以往傳統小說對比,魯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態社會中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開創了「表現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生活」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表現的深切

2、思想的深刻(眼光的獨到):重在揭示中國人病態的靈魂,關注病態社會裡人的精神病苦。

華老栓一家的愚昧,閏土的麻木,祥林嫂在封建神權下所感到的恐怖,都是那般觸目驚心。

《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是辛亥革命的高潮中覺醒,並隨革命退潮而跌落的一類。

表現的深切

3、小說獨特的情節、結構模式

A「看與被看」

a、在作品中人物的看與被看之外,還有作者在看,看著看客們的麻木——《示眾》。

b、先驅者與群眾。質疑啟蒙本身,有魯迅自己的生命體驗——《葯》。

B離去——歸來——再離去,即歸鄉模式。《故鄉》、《在酒樓上》尋找希望——無所依著——絕望——反抗絕望

二、格式的特別

1、突破中國傳統小說的格局,建立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

《狂人日記》打破傳統小說的順序講述,按狂人心理活動組織小說。

《孔乙己》有讀者、隱含作者、敘述者、人物多重視角。

《阿Q正傳》《傷逝》具有主觀抒情性。

主體滲入小說的形式。在《在酒樓上》與《孤獨者》中,小說敘述者「我」與主人公是「自我」的兩個不同側面或內心矛盾的兩個側面的外化--有自我靈魂對話與相互駁難的性質。

格式的特別

2、 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

「要極簡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3、實驗的廣泛性

A、借鑒詩歌、散文、音樂、美術,以至戲劇的藝術經驗來從事小說創作,並試圖將它們融為一爐。出現了「詩化小說」、「散文體小說」、「戲劇體小說」等等。

格式的特別

B、自覺借鑒西方小說的形式,由不算自覺到自覺地借鑒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經驗,來創造現代小說的新形式。

C.無羈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每篇小說一個新樣式。日記體、手記體,第一人稱、第三人稱、人稱交錯使用,正敘、倒敘,選取一個生活場景,選取生活的橫斷面,幾個場景的拼接等。

2.略論不同歷史時期對《阿Q正傳》的不同解析及其與時代主潮的關係。

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學典型一樣,是說不盡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層次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去接近它,有著自己的發現與發揮,從而構成一部阿Q接受史,這個歷史過程沒有、也不會終結。

1、在20年代啟蒙主義思潮時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時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時代課題,阿Q成為「反省國民性弱點」的一面鏡子。

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們強調要對文學作品進行階級分析,阿Q被視為「落後的農民」(或「農民」)的典型。

3、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運動中,人們又從《吶喊》《彷徨》是「中國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的觀念出發,給予阿Q新的解釋,阿Q再一次被確認為「國民性弱點」的典型。

4、近年來,人們開始對阿Q性格的人類學內涵展開探討,作出了另一種分析:阿Q作為一個「個體生命」的存在,幾乎面臨人的一切生存困難,在這個意義上說,精神勝利法的選擇幾乎是無可非議的。

魯迅是不朽的,阿Q的意義也是說不完的。阿Q是超越時代的。

3.聯繫創作,概述30年代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學派別之間對峙與互相滲透的狀況。

4.為什麼說茅盾的文學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部20世紀前半期中國社會的編年史」?

一·小說注重題材與主題的時代性與重大性,要求創作與歷史事變盡量地同步,自覺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與「廣闊的歷史內容」,能反映時代全貌及其發展的史詩性。

二·茅盾小說以社會鬥爭為故事的軸心,必然顯示出題材的強烈政治性。他的愛情描寫,也是從屬於青年知識分子階層的表現,是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小說敘述者的身份,與五四時期大部分的敘事作品以個人立場敘述不同,所持的是社會化的、集體化的立腳點。這樣,茅盾的小說敘述人,顯出個人化體驗的缺乏,更多以歷史代言者的面目亮相了。

6.結合具體作品比較巴金前期與後期小說創作風格的異同。

巴金的前期小說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描寫青年、革命者所從事的社會鬥爭的,如長篇《滅亡》、《新生》和《愛情三部曲》等;另一類是揭示封建舊家庭殘害青年罪惡及其走向崩潰的命運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為代表。《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創作風格:只求與青年讀者情緒溝通,不求深刻雋永,傾向單純、熱情、坦率,以情動人,情感汪洋恣肆,語言流水行雲,雖然有時少鍛煉,不耐咀嚼,整體上卻有一種衝擊力,能滲透讀者的內心。

巴金後期的小說創作,從題材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續順著《家》的路子寫舊家庭的沒落的,除了《春》和《秋》外,還有《憩園》;另一類是反映抗戰時期的現實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巴金不再是一味地正面抨擊封建階級的角色,他意識到人性與人世變遷的複雜性。在現實批評的同時,他又夾帶著對人性弱點的理解與同情。如果說《激流三部曲》在反映青年反抗的同時,著重揭露的是封建制度對年輕一代青春、愛情和身心的殘害,《憩園》則集中揭示封建階級本身所經歷的人格的墮落及人性的扭曲的過程,有一種悲涼的輓歌的調子,有一種追懷舊夢的遙深感慨。

7.試述胡風的文學主張,並分析說明他的理論主張如何體現在受他影響的作家和流派的創作中。

胡風是四十年代乃至當代最有影響又最有爭議的文學理論批評家,近年來學術界對胡風的研究空前地重視,並有新的成果。

(1)胡風理論可以概括為「重體驗的現實主義」,或能動的「反映論」。核心命題為「主觀戰鬥精神」。關注點始終是從生活到作品的「中介」,特別是作者的主體因素在創作中的決定作用。

(2)構築胡風理論的三大支柱,或主要觀點:一是「到處都有生活」說,即主張題材自由;二是「精神奴役創傷」說,反對以「民粹主義」立場將人民理想化,也不贊同貶低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三是「世界進步文藝支流」說,強調「五四」新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聯繫。

8.試述老舍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躍著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等幾種不同的人物系列,各式人物的性格構成往往都在闡釋著某種文化內涵,老舍寫「人」的關節點是寫「文化」。

老舍寫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們雖然是城裡人,但仍是「鄉土」中國的子民。身上負載著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們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都是很「舊派」,很保守、閉塞的。

而在描寫新派市民時,鄙夷不屑之情便溢於言表。就小說所描寫的道德失范、價值混亂而言,老舍的批判是有其現實針對性的,然而這種比較膚淺的嘲諷或批評裡頭,又包含著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反思。批判傳統文明時的失落感和對「新潮」的憤激之情常常交織在一起,並貫穿在老舍的小說中。

9.曹禺劇作從《雷雨》、《日出》到《北京人》藝術風格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雷雨》既是關注現實的,同時又超越現實,追索著隱藏於現實背後深處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奧秘。

二.《日出》則不再追求精心構制的故事,而注重展現日常生活,也即將關注與表現的重心由傳奇轉向平凡,由變態轉向常態;在戲劇結構上也不再集中於幾個人身上,而借鑒印象派繪畫的散點技法,用片段的方法,用多少人生的零碎來闡明一個觀念。

三.《北京人》則是曹禺追求已久的由「戲劇化的戲劇」生命向「生活化的戲劇」生命的轉變:不僅是對人的日常生活的表面形態的關注,更是對人的日常生活的內在神韻與詩意的開掘,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升華。


推薦閱讀:

哪些網文最好看?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給你答案
他的詩不是用來讀的——木心詩歌漫談
胡適早期的白話文詩《希望》的原詩是什麼?
雲中鶴:如何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精神病…

TAG:中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