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邏輯?

通宵達旦地寫了一個方案拿給老闆看,通常都會得到一句:「你的方案沒有邏輯」或「你的方案邏輯不對」,然後就一臉懵逼地回來繼續改;寫文章和說話時,我們也都會聽到別人給我們說:「要有邏輯」。可是究竟什麼是邏輯呢?當老闆或其他人跟我們說「要有邏輯」的時候,他們在說什麼?

在百度百科上,邏輯一詞有四個含義:1.指客觀事物的規律;2.指某種理論、規則、觀點或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3.指思維的規律、規則;4.指邏輯學這門科學。而在邏輯學中將邏輯定義為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屬性規律的科學,分為具象邏輯和抽象邏輯。

當我看完這些定義或含義後,我似乎更加迷惑了,我還是不知道當別人跟我說邏輯的時候到底說的是什麼?難道是說我的方案不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那客觀規律又是什麼?是牛頓力學還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又或者是說我的方案不符合某種理論、規則?那這種理論和規則又是什麼?而我的方案又為什麼要符合或有某種理論或規則呢?至於思維的規律或邏輯學似乎跟我寫的方案就更沾不上邊了,那到底什麼是邏輯呢?老闆們又是基於何種評判標準得出「你的方案沒有邏輯」這一結論的呢?

最終經過梳理我發現,其實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到底什麼是邏輯:邏輯層和認知層。

邏輯層:即人的大腦是如何認識客觀事物的(HOW)。是直觀的對客觀事物進行鏡像反映(形象思維)還是藉助於概念、判斷(命題)、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抽象思維)。

認知層:即經過邏輯層我們認知到的客觀事物是什麼(WHAT)。一棵樹的形狀、兩顆石子的大小關係、宇宙規律等等。

邏輯層,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我們的大腦(或思維)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和規則,而邏輯學所研究就是我們大腦思維的這種規律和規則(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屬性規律的科學)。

其中抽象思維(抽象邏輯)是指人們藉助於概念、判斷(命題)、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這裡面有三個重要概念「概念」、「判斷」、「推理」。

概念是指通過使用抽象化的方式從一群事物中提取出來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維單位,即對事物共性特徵的描述。例如「人」這個概念是指能製造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製造工具、使用工具、高等動物就是抽象出的人這一客觀事物所具有的核心共性的特徵。

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種屬性以及事物之間是否具有某種關係的肯定或否定。例如「小明是人」就是一個判斷。判斷可為真可為假。

推理是從一個或多個已知命題得出一個新命題的思維過程。例如,

條件:

1.人是一種能製造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2.小明是人;

結論:小明能製造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

便是一個推理。

推理又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由一系列具體的個別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是一個由個性到共性的推理過程。例如,

條件:

貓A喜歡吃魚.

貓B喜歡吃魚.

貓C喜歡吃魚.

貓D喜歡吃魚.

結論:貓喜歡吃魚。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是一個共性到個性的推理過程。例如,

條件:

貓喜歡吃魚。.

我家養的阿喵是一隻貓。

結論:阿喵喜歡吃魚。

所以當我們說要有邏輯或符合邏輯時,在邏輯層就是指你描述的概念是不是準確;判斷是不是真;你為得出事物之間的關係時所進行的推理是否符合歸納或演繹的基本規律。在認知層則是指我們對於客觀事物的描述要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這種規律是指客觀事物自身的各種屬性以及其和其他客觀事物之間的互動關係。

但是一切的客觀存在都表現為主觀認知,所以當我們說要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時,並不是真的去符合絕對的客觀規律,而是符合的人類對於客觀事物屬性及其相互關係的最高或普遍認知。比如,當我們描述宇宙時,如果你的描述是和科學家對於宇宙的最新認知是一致的,那麼你的描述就是符合邏輯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80%的人類都認為月亮是方的,那麼你把月亮描述為圓的就是不符合邏輯的。所以衡量我們是不是符合邏輯的標準就是人類對於客觀事物的最高或最普遍的認知。

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人,當我們對一個事物進行是否符合邏輯的判斷時,其實只是基於我們自己對於客觀事物的最高認知或認為的人們的普遍認知是什麼,這種判斷具有局限性和主觀性。所以下一次當你的老闆對你說你的方案沒有邏輯時,有可能是因為他對於一件事物的認知確實比你深入,但也有可能他自己就是錯的。


推薦閱讀:

知識付費玩家大洗牌,第一撥韭菜割完後面臨謎之困局
《簡單的邏輯學》書評
思維導圖的核心——思維
批判性思維提升4
線性,非線性與自恰性:

TAG:邏輯 | 邏輯思維 | 邏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