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卜生】打破魔咒:如何在競爭中佔據心理優勢

在競技比賽中經常會出現「無法戰勝魔咒」。

比較著名的例子有

「恐瑞證:英格蘭男足42年不勝瑞典」

「恐韓症:中國男足44年不勝韓國」

這種超出常理太多的「一邊倒」現象,讓所謂宿命論甚囂塵上。

「這肯定是中了魔咒」 。

明明是水平相當的兩隻球隊,卻為什麼有著懸殊的勝負關係?為什麼這種一邊倒的競爭關係竟會維持多年?

其實是因為絕大多數的心理層面決定的。

仔細想一想是在學校、職場、商業競爭等領域,你是不是也有一些宿命式的無法打破的魔咒?明明自己一直很努力,卻始終無法超越的某個人,無法扭轉的某種劣勢的局面呢?

比短暫的劣勢更糟糕的是:一旦佔據主動的一方確立優勢,就會形成「蹺蹺板效應」【馬太效應】。

雙方的差距會加速拉大,讓被動的一方來不及反應。兩平行作用力分化,並逐漸加劇。

一旦傾斜開始,傾斜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面對被動局面,我們通常會這樣激勵自己或者團隊

「只要我們比他們更勤奮,就能超過對手」。

但回過頭來想想,某人成為旗幟性人物;某些團隊佔據行業領先地位,往往並不是他們是最勤奮的,而是他們總能在競爭中佔據心理優勢。

這樣簡單粗暴的激勵,往往會讓挑戰者顯得更勤奮,卻更像loser。

當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依然不能根本改變局面的時候。多數人只能無奈的歸因於宿命:「這是命中注定的」。

其實,難以超越,很大程度的原因是:

優勢者沒有把挑戰者當對手!

面對多年不勝的對手,我們往往會牢牢記在心上。

相比之下,我們很難記起,我已經多年沒有輸給過誰了。

回想一下,那些年我們一直想挑戰的學霸;

公司里總是顯得比我們優秀的同事;

屹立不倒的行業龍頭。

在我們一直把他們作為最大競爭對手的時候,他們是否真的能感受到我們挑戰的存在?

既然優勢者不可能把每個挑戰者都放在心上,那麼作為挑戰的一方也就自然無法應招了。

你在按照別人的方式存活,而別人卻在按照其他方式發展,當你完全模仿了他的方式,他的方式已經變了。所以只能一直追趕,卻沒法超越。

心理劣勢原罪導致心理劣勢的一方越來越被動的原罪:

1.不敢冒險

處於劣勢的一方,更喜歡偏向保守

2.敏感

社會基層的人們往往比社會上層要敏感

3.井底視野

觀察角度受限

4.更相信直覺

沒有太多理性分析的時間

保守

保守的心態會讓人們失去搶佔心理優勢的最佳時機

A.用人上

更喜歡用攻防兼備,穩健型的人才。而不是在某一方面很突出的。

B. 戰略上

更在乎一時一地,而不是全局。

C.決策上

更依賴參考歷史數據。

有歷史參考只能說明彼時,彼地。不是證明現在同樣可行的條件。這也就是為什麼,NBA選秀上狀元一般很出色,但很少有能成為當界最偉大的球員。而很多劃時代的球員選秀順位並不高。球隊依據從前的數據判斷當前球員未來能取得的成就,通常不會精確。

伊卜生在《創業公司,怎麼被頭腦風暴誤導》(回復091閱讀)一文提到,餓了么經常是客觀數據和主觀判斷結合指導決策。如果只倚賴數據作為決策基礎,未免過於教條。

很多公司喜歡講所謂大數據,經常會說「2015整個市場規模是多少多少億」;「2015年90後的男性用戶偏好某某」等。

其實,當一些事成為歷史,典故越是經典。也就意味越多的人能掌握學習,它的價值也就越來越微小。更難以說明未來趨勢。

數據的意義在於,它構成了我們分析事物的元素。具備價值的是數據分析,而不是數據本身

敏感

對於局勢的細微變化,總會比優勢者更敏感。這種心理敏感導致精力分散,讓劣勢者很難集中在最關鍵的事情上。

比如:同樣是自媒體,一些把伊卜生作為目標的運營人,總會死盯著我的閱讀量、用戶增長不放,花太多的時間去做數據上的對比。卻忘記了深耕內容才是獲取用戶的王道。

還比如:對於平台的一些新規則,公司的一些新章程,有些人總是覺得那都是針對自己的。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怎麼跟規則抗衡上,而不是怎樣做好自己上。

對於自認為任何可能造成影響的細節都去關注,勢必分散在主幹工作上的精力。也會導致本來就處於被動的處境,對自己更不利。

井底視野

讓我們回想那些人和組織是我們想要超越的競爭對手很容易。但如果被問,誰把我們當作競爭對手,恐怕就沒那麼容易回答了。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卞之琳

我們每個人都是處於井底的人,只不過有的井開口小些,有的大些。沒有任何人能看滿整片天空。

你有沒有想過,給我們設立目標的人,或許終有一天恰恰是限制我們視野、格局的人?

你盯著你的目標看,你的目標盯著他的目標看,當你有一天趕上了曾經的他,卻發現他早已走遠。

特定的目標正是決定井口大小的主因。

更相信直覺由於意識到的距離與力量差距,進而意識到「時間緊迫」。處於競爭劣勢的一方更難花時間理性分析。更多依靠直覺和本能對現狀做出反應。

比如:當你在朋友圈看到《10種讓你產品爆火的奇招》,《關於XXX,你不知道的8大良方》《不花錢推廣產品的6大殺器》毫不猶豫的點進去。依靠直覺,你會被看起來有用的信息吸引,在那些列舉出,卻無法落地的方法上執著。無謂地消耗時間和精力。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貧苦出身的人,急於改變自己的處境。卻發現那些出身富貴的人輕易就能做成的事,自己終其一生都沒法趕超。正是這種急迫的心態,讓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理性分析就已經做出了決策。

那麼,已經領先的一方佔據的優勢就真的就固若金湯嗎?

處於劣勢的一方就真的沒辦法打破對方建立的優勢嗎?

打破優勢者心理優勢、建立自己優勢的策略有哪些?

波波維奇的策略打破優勢者心理優勢的策略

邁克爾.喬丹第二次退役之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NBA有一隻球隊一直不是聯盟最強隊,但又幾乎每年都是爭奪總冠軍的熱門。

它就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他們的成功就在於無論多麼強大的對手,在他們面前都沒法建立絕對的心理優勢。

不得不說,之所以能達成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主教練波波維奇的優異策略所主導的。

那麼,波波維奇採用了哪些超乎尋常的戰術,從而打破優勢方的心理優勢呢?

1、捕捉規則盲點,顛峰時期「鯊魚」奧尼爾被稱為「史上最強,沒有之一」。2米16的身高、320磅的體重、加之超級靈活的動作,讓奧尼爾在籃下所向披靡,無人能擋。當時的NBA,其他球隊只要一碰上奧尼爾所在的球隊,還沒開打,心理就輸了半截。

但奧尼爾的弱點也很明顯,罰球命中率極低。波波維奇抓住這一弱點,同時利用規則盲點大做文章。在對陣奧尼爾的比賽中,採取無球狀態下的犯規戰術,送奧尼爾上罰球線,不給他在籃下施展的機會。

正是運用這樣的戰術,馬刺隊多次擊敗了奧尼爾的球隊。並在喬丹退役的第一年,即1999年就拿到了NBA總冠軍。

最近幾年,「砍鯊」戰術得到發揚,針對那些罰球命中率不高的球員。馬刺隊是隨時隨地砍,不一定非得是最後一節的決勝時刻。有時,甚至比賽剛剛開始就砍上了。快船的小喬丹、火箭的霍華德都曾遭遇此節,甚至連命中率不算低的伊戈達拉也被砍過。

面對頻繁的被砍,即便是那些平時命中率還不錯的球員,心理也會發虛。(「我要是罰不進就中招了」,越是這樣想就越可能罰不進。)

2、盤外招奧尼爾這類球員雖然天賦出眾,但有弱點明顯。相比之下,像詹姆斯這樣,身高、力量、速度、技術、意識都足夠出色的球員,就不太好找到弱點了。

但波波維奇一樣有招數應對,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2014年總決賽,馬刺vs熱火第一場。馬刺主場AT&T中心居然停電了,球員們不得不在大約32攝氏度的高溫下進行比賽,熱火隊超級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因此抽筋被迫提前退場。結果是馬刺取得了當場比賽的勝利。

很多人會說這只是一次意外嘛。為什麼只有詹姆斯抽筋,別的隊員沒事?

伊卜生解析一下說它是盤外招,而不是意外的幾點理由:

A.設施完備,技術領先,不可能停電。

NBA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也是科技含量最高體育賽事。計時精確到百分之一秒,同一鏡頭至少五個角度回放。發生大型設備故障的概率幾乎為0。

B.準備工作科學詳細,不會沒有備案措施。

每場比賽之前,準備工作事無巨細。科學嚴謹。空調會在比賽開始前至少24小時就調試完畢。況且這還是總決賽,重要性不言而喻。開打之前AT&T中心已經7天沒有舉行正式比賽了,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工作人員有時間也有能力制定備選措施,應對突發事件。

C.大數據的支持

在這種條件下,詹姆斯為什麼是最容易疲勞的球員?

【背景】

體重最大:詹姆斯體重280多磅兩隻球隊體重數一數二的。

年齡:30歲

時間最長:當賽季48分鐘的體重常規時間裡他平均上場時間超過40分鐘,在兩隻球隊所有球員中排名首位

跑動最多:主要控球球員,支配球,要掌控局勢。

身體接觸最多:重要的進攻終結點,經常要殺向內線。

綜上,消耗卡路里最多。所以最容易疲勞。

D.因為是波波維奇制下的比賽。

最後一點,正是因為是波波維奇制下的比賽,才讓人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因為他太善於使用盤外招讓自己佔據心理優勢了。

近20年里,沒有一直球隊敢不把馬刺放在眼裡,就是因為無論自己球隊陣容多麼強大,天賦多出眾。波波維奇都能找到弱點,利用規則內和盤外招數,讓對手基於實力更強的心理優勢,蕩然無存。

心理優勢策略打破優勢者心理優勢的手段和心態

1、創造性在某些人的思想中,「創造性」意味著風險。

但很多事實證明,結果正相反:

具有創造性的策略,可以規避很多競爭風險。

在追求身體、速度、力量等美國籃球文化的NBA。沒有人會對歐洲籃球看上眼。

但波波維奇認為,

美籍球員缺團隊意識,個人主義凌駕於團隊之上。

1988年起赴歐學習。採用歐洲籃球的理念,啟用更多國際球員,在當時看來是一種冒險。

但在不願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大環境下,主動求變成就了馬刺後來的輝煌。

類似的事例還有:足球領域,在速度致勝大行其道的世界足壇,教父約翰.克魯伊夫制下的巴塞羅那扛起團隊至上,精細化技術、慢節奏足球的大旗。為巴薩稱霸歐洲奠定了夯實基礎。

2、規避弱點強點即弱點,波波維奇很清楚這個哲理。

縱觀馬刺全隊,即便再大牌也很少有單場上場時間超過30分鐘的,無最強點就意味著規避了弱點。

馬刺全隊,罰球命中率沒有太低的(即使是鄧肯,職業生涯罰球命中每年都在提升)。這樣讓對手無法,其人之道還之我身。

3、挪動支點當人們想獲取優勢地位時,最直覺的判斷是增加自己一方的作用力;也就是增加已端的砝碼,讓天平向自己這方傾斜。但往往事與願違,有時付出幾倍於對手的努力仍改變不了被動趨勢。要想既省力又能扭轉乾坤,就得學會挪動支點。

挪動支點的兩種策略:

(1)捕捉規則盲點

神州專車:

在專車市場還沒有統一標準和規則的節骨眼上,抓住規則盲點(專車不安全)攻擊競爭對手,也算是挪動支點的有效策略。

(2)使用盤外招

加多寶:

博取了同情:草根出身、打官司外行

聲明了地位:買涼茶可以(份額領先)

表明了態度: 自立的決心、涼茶要賣好、官司不能輸

讓競爭對手無力還招,加多寶可稱得上是盤外招策略大師。

4、井口延伸,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上,都會有被自己視為標杆,偶像,想要超越的人。卻從沒想過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標杆,也有自己想超越的人。

也許,讓我們設立成目標的人,恰恰是限制我們視野的人。讓我們堅定追隨的事,正是讓我們陷入井底視野的原罪。

所以,與其盯著自己目之所及的局部天空,不如學會用預測和推理的方式,判斷目所不及的地方。

舉例:

很多人看到其他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會坐立不安,急於求成又患得患失。其實大可不必。

曾經有人對伊卜生說:你寫這麼多文章費力又不討好,大家沒有耐心看。你看看那些火起來的自媒體,很多定位都是娛樂搞笑,不強迫用戶思考的。為什麼不學一學?

伊卜生的邏輯:

  • 判斷:輕閱讀市場潛力大
  • 現狀:碎片化信息是主流
  • 條件:人們的閱讀喜好正在改變
  • 驗證:用戶反饋
  • 結論:輕閱讀市場可期,可以堅持。

雖然現在是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互聯網上滿是撕逼、明星軼事、新編歷史、二次元等讀物。創業圈的文章講故事的成為主流。時間長了會讓一些人,形成心理繭子,甚至會可以排斥此類內容。

而輕閱讀【定義:介乎書和文化快餐之間的存在形式】正是適合這一類人,他們願意像正在閱讀此篇文章的你一樣,深度思考,找尋普遍規律。

況且,這個時代,很多人會感到彷徨。不知道自己堅持的是否值得,更不明確自己放棄的是否可惜。人們需要被認可,需要新方法論指導創新實踐。

所以,伊卜生的結論是:未來輕閱讀市場可期。

為此,伊卜生收集大量用戶反饋。結果也驗證了此前的結論。

結語:

Q:搶佔心理優勢是單純的利己行為嗎?

A:合理利用經濟學法則,佔據心理優勢是最好的公益行為。

有競爭才有進步,有人領先,才有人追逐。

改革,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在某些方面佔據了實力和心理上的優勢,更多的人才會參與進來。有的人想辦法守住優勢,有的人想法設法打破優勢。有了競爭社會才會進步。

只有少部分人建立了優勢,其他人才會意識到價值。整個社會才會發展。試想如果我們還活在大學教授和普通工人同酬的年代,該是多麼無趣啊。

有哪些產品的搶佔心理優勢行為讓你印象深刻?歡迎舉例並給我留言。

本周公號內回復「內功」兩字附贈上周文章的思維導圖。

PS:

有人說,「伊卜生的理論無非是一些常識,你不說我也知道」。問題的關鍵恰恰是,人們每天都在重複犯著簡單的錯誤,卻總安慰自己那只是一時疏忽。為了證明在有提示和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做事情的效率是不一樣的。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大家同時關注一張圖片,在某一時間圖片上迅速閃過一張帶著笑臉的猴子。

停止關注後,實驗者分別與每位交談,並暗示有沒有發現那隻猴子。但93%的參與者根本沒有在他們的回答中提及任何關於猴子的信息。

接著,操作者問其中一組參與者,是否注意到有一隻微笑的猴子。82%的參與者回答,是的我好像有印象。當重新給他們看剛才的圖片時,他們也更堅定了:「沒錯,我當時的確注意到了,只是忘了說」。

由於結果看起來似乎具有預見性,所以我們更傾向於為那些事後看起來「顯而易見」的道理忽視別人的努力,卻並不因那些同樣「顯而易見」的道理褒獎他人。

人們重構自己的記憶,喜歡事後說:「如果當時能選擇另外一條路就好了」。問題是用現在的記憶,重構之前的認知很多時候是經過事後加工的。在當時的場景下,貌似沒有別條路可選。

本文引用的心理學理論:

[1]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Robert K. Merton.《科學社會學》.(1973)

[2]事後聰明式偏見:indsight bias

David G.Myers《Exploring Psychology in Modules》.(1981)

請勿抄襲,盜版必究

作者:伊卜生,微信號:kangjian0705。微信公眾號:Ibsen2020。


推薦閱讀:

庫里和小托馬斯誰的扣籃能力更強?
如何成為一名擋拆高手?有哪些擋拆技術一流的球員?
2012 年 5 月 13 日的 NBA 季後賽,有哪些亮點?
如何評價 2017-18 賽季哈登 11 月 6 號對陣爵士拿到 56 分 13 助攻的表現?
杰倫-布朗:是天才,更是地才。

TAG:NBA | 心理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