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清《士兵突擊》背後更深層次的啟示

在2018年4月寫完論文之後,百無聊賴之際,突然想寫一篇關於《士兵突擊》的看後感,沒錯這是一篇10年後的看後感。2007年該劇熱播時候,本人還在讀初三。不得不說,《士兵突擊》這部劇確確實實影響了相當一部分90後。在這個自我膨脹、缺少務實和功利化的年代,該劇的出現給大眾相當大的教育意義:生命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認真地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做得每件事都做得有意義,不因為明天沒有希望就不過好今天。

同時讓大眾看到許三多成長的歷程:對自己自信,學會獨立,學會忍受寂寞,經歷尊嚴被踐踏,理想被泯滅,甚至經歷生死與家庭變故,最終煉成一顆強大的內心。不放棄,不拋棄。

以上是該劇精神層次的,相信不少人對其進行過論述,這裡不在多說。本文作者本人更想說的《士兵突擊》該劇背後的現實層次---當代解放軍的新軍事變革

相信不少人記得,該劇第一集講述的是以袁朗為隊長,許三多、成才和吳哲四個人組成的特種藍軍小分隊潛入紅軍核心,引導蘇30戰機發射對地攻擊靈巧彈藥進行「斬首行動」。本次演戲的大致劇情是:敵軍在一個陰暗的早晨發動了攻擊,「我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被撕碎,獻血和生命換來了時間。各主力集團軍得以迅速集結並構築第二道防線。洪水終於撞上了堤壩,雙方都傷亡慘痛。高烈度的戰爭吞噬著難以想像的資源,複雜的戰情突然變得明朗起來,誰能最先發起第二波有效攻勢,就是勝者。

回顧26年前,一場42天打垮一個軍事強國的戰爭--海灣戰爭,給現代戰爭的實力強弱進行了全新的定義,數字化信息化對軍隊的改造後,其戰鬥力的躍升是維度級別的。


1991年,強人薩達姆打造的伊拉克軍隊是彼時當之無愧的海灣勁旅,其整體戰鬥力與裝備先進程度均在解放軍之上,強大的裝甲部隊和最新米格戰機武裝的空中力量,最新代的立體防空體系和中遠程導彈系統構成了伊拉克蓬勃的野心,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薩達姆向美軍叫囂:即使你們有最強大的空軍,你們的軍隊也將被消滅在伊拉克的地面上。

1991年1月17凌晨2時30分,從海灣的美國戰艦上發射出的第一顆「戰斧」巡航導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炸,拉開了海灣戰爭的戰幕,新的海空一體戰,信息戰等紛紛登場。人們期待中的坦克大會戰沒有爆發,所進行的不過是一場坦克射擊大比賽,當伊拉克的坦克集團試圖在中東的沙漠上重現蘇德坦克大會戰的壯觀場面時,伊拉克的士兵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個鋼鐵堡壘轉瞬間就化為了一堆堆的廢銅爛鐵。留下了驚的目瞪口呆的伊拉克步兵們不知所措的在一旁觀望,也給這些阿拉伯的勇士們留下了深深的恐懼和震撼。美軍僅僅用了42天時間便消滅了幾十萬共和國衛隊,結束了伊拉克戰爭,精確猶如手術刀般的肢解了整個伊拉克的武裝力量,那些先進的米格戰鬥機甚至沒來得及升空就被匆匆埋進了沙漠里。與此同時也拉開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新軍事變革的序幕。

如果說當年海灣戰爭隔岸觀火的解放軍高層僅僅是嚇出一身冷汗;那麼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則是「當頭一棒」。90年代的兩場局部戰爭成為我國軍事力量快速建設的大皮鞭,因為低維度向高維度的對抗是沒有勝算的。

美軍越戰後經歷了20年的新軍事變革,美軍就從比解放軍高一個重量級的對手變成了不可想像的其他物種,伊拉克軍隊的毫無還手之力簡直就是自己活生生的翻版。指揮單元顆粒度的細化落實到一個單兵,一輛坦克,一架直升機。而其他國家的武裝力量,通訊指揮單元最深也僅能下到班排一級,一個坦克營,一個直升機中隊。

傳統以蘇聯為代表的華約成員國,軍隊以師為主要作戰單元,架構臃腫。尤一個作戰師獲得戰術指令後,需要自行組織情報勘察、戰場信息流監控、支援信息匯總申請。而美軍在新軍事變革後,在後續幾場地區衝突中,已經沒有成建制的投入師一級部隊進入戰場作戰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模塊化、扁平化的特種部隊,以情報雲做指引,整個技術支援雲(空軍、海軍、特別技術)做後盾,執行在敵方關鍵點上的手術刀式的打擊和斬首行動。不僅降低人員傷亡,而且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戰場形態經成為過去時。

相信講述了那麼多,再回頭看《士兵突擊》,彷彿講述的是另一個故事:當代我軍的新軍事變革。 如果我們把海灣戰爭以來我軍的新軍事變革的過程作個分段,可以概括1990—1999年,為思想激蕩的十年,輿論準備和理論學習的十年。2000—至今則是著眼軍隊轉型、加快技術創新和戰略調整變化的階段。中國很快捕捉到海灣戰爭披露的軍事革命信息,迅速從這次戰爭中獲取營養。中國的空軍部隊迅速轉變了戰略方向--從國土防禦轉換為攻防兼備;海軍的戰略重點則從近岸防禦轉變為近海防禦;陸軍的結構也從不設集團軍部隊轉變為建立綜合聯合的集團軍;導彈部隊則從單一的核力量改造為核力量和常規武器同時發展。


此時,不得不佩服《士兵突擊》編劇的眼光構思。從鋼7連的整編、702團與老A的紅藍對抗,再到最後的紅藍軍對抗。正如袁朗所說的「一個數據與非數據的結果,將要在這幾天得到檢驗」。該劇更多的講述我軍新軍事變革之後數字化與信息化

而本劇中的「A大隊」正是我軍新軍事變革之後數字化與信息化的代表;是高科技戰爭背景下,新軍事變革浪潮中新軍人形象。

中國現在的軍事題材影片太過泛濫,粗製濫造。從當初熱播的《突出重圍》熱播還能體會一下我們的新軍事變革。還頗有新意,但是後來的《導彈旅長》,《DA師》,《沙場點兵》,《垂直打擊》的泛濫,甚至2011年之後熱播的《我是特種兵系列》。想起來就讓人心痛,那哪裡是反映軍隊的生活,簡直就是軍隊里的童話愛情故事,這裡我就不多寫了。

《士兵突擊》背後更深層次的啟示,現在基本講述清楚。最後回憶一下劇中的一個場景作為結尾: 成才走的時候,團長正在參加一個由更多高層舉行的會議。師長在談一個議題,說我軍正在掀起一場觸及筋骨的改革,曾經是從游擊戰模式轉入裝甲化集團化的正規模式,這是個拿來主義。現在是從拿來主義轉為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作戰模式,這牽涉到編製。而那場不公平的夏季演習就是試圖改變官兵作戰意識的一個部分。

團長點頭說:我明白。這關係到很多部隊的存亡。師長說得斬釘截鐵,這份斬釘截鐵導致了一片沉默。沉默中,團長有些心煩地掃一眼眼前放著的列印材料:《全重裝部隊是否完全適合低烈度局部戰爭的需要》《傳統的偵察部隊是否能滿足C4I戰場的要求》對他來說每一個都是一個理性而殘酷的問題......

寫於2018年4月15下午,嘉陵江,晴空萬里。吳瑕


推薦閱讀:

《想你到世界盡頭》這本小說好看嗎?
小說贅婿的故事情節是什麼啊?
阿加莎的文學有哪些特點呢?
詩人北島的生平經歷是什麼?
詠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