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中國人愛喝白酒的幾個原因
啤酒太淡,威士忌太柔,紅酒太甜,黃酒太酸,唯有白酒,才能澆俠士塊壘,發戰士豪氣,抒詩人才情,啟美人心扉,一步到位,無需過程。中國人為什麼愛喝白酒了吧?其他酒,不可能讓人進入如此神仙之境。從古到今中國是酷愛烈酒的過度,在白酒的烈酒消費中佔據主導地位,可能很多小夥伴就會問中國人為什麼怎麼喜歡喝烈性白酒,幾千年來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那今天小覃就給大夥分析一下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偏愛白酒,還是烈性白酒。
1、歷史的文化的存在
走完中國幾千年歷史,你會發現中國的飲品只有白酒和茶,更有迎客用酒送客用茶的說法。古人的「酒」也不單指白酒,還有黃酒、米酒等,由於受到低於條件的限制,白酒的影響力較小,有點像物依稀為貴的樣子,白酒逐漸在古人心中變得地位崇高,成為古人不可獲取的日常飲品。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產物,其古代有燒酒、燒刀子等名稱,建國後方將「白酒」這一稱謂統一的確定下來,而對於酒的始祖如今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認為大禹時期的儀狄,甚至也有上古時期猿猴釀酒的說辭等。足見我國白酒釀造歷史的源遠流長。
建國初期,這種情況也沒有避免,當時國內經濟低迷,國際環境緊張,諸如啤機、葡萄酒等還是稀缺之物,而白酒就成為當時的首選,更因為當時糧食短缺,催生了液態法白酒,雖然液態法白酒的口感較之固態法白酒有所欠缺,但依舊難掩國人對於白酒的喜愛。
2、白酒消費的價格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酒也是面子的標誌,有什麼樣的客人,一定喝什麼價位的酒。我在培訓白酒導購員時,特彆強調推薦酒一定要注意兩點:一看客人的身份,根據身份推薦酒;二看菜價,當客人身份不易確認時,就「看菜下酒」,酒價與菜價呈高度正相關關係。如某市中高檔酒店中,白酒通常佔總消費的30%~50%,導購員推薦白酒時就一定得把握火候,酒價太低通常不被接受,酒價太高可能會「被迫」接受(這也是個面子問題),但下次就不願意到該酒店消費了。
白酒營銷,物美價廉的策略肯定行不通,因為消費者喝的就是價格。如果茅台、五糧液的價格降下來,每瓶只有幾元錢或幾十元錢,不管酒質多麼好,在一些重要的場合肯定不再喝它們了。
3、生活中的調劑品
白酒在人際交往中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而這也是國人崇尚白酒的另一個因素。
「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賭博」。這是中國諺語早已點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費。比如老友相逢,把盞敘舊;生意場上,觥籌助興;無論餞行還是接風洗塵,沒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氣氛,所謂無酒不成宴就是這個道理。而白酒在這些人際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氣氛高漲和進一步加深人際關係等。
比如老友相逢,把盞敘舊,生意場上,觥籌助興;無論餞行還是接風洗塵,沒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氣氛,所謂無酒不成宴就是這個道理。而白酒在這些人際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氣氛高漲和進一步加深人際關係等。
4、文化的傳承
白酒的史書記載,基本上與我國數千年的文明軌跡是一脈相承並且同步進行的,這源於我們對白酒的訴求,其精神層面大於它的物質層面。對我們而言,意氣風發時,把酒言歡,失意鬱悶時,借酒澆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纏綿悱惻,卻都在推杯換盞之間予以抒發。正所謂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5、釀酒有講究, 喝酒不將就
國人對於白酒的喜愛,除了歷史的選擇、文化的傳承以及人際交往的訴求之外,還有就是對於口感的極致享受。白酒在經過貯存老熟後,其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飲用後給人以極大地滿足和享受。
隨著社會的變遷,釀造技藝的嫻熟和沉澱,目前白酒更是有著十二種香型,用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味蕾
所以我們的釀酒工作人員應該更具有「工匠精神」,釀出物超所值的白酒,而不是只顧著賺錢,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需要讓我們的消費者喝到更加醇香、安全和放心的白酒。
白酒是中國的名牌,驕傲,更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見證,在液體法釀白酒橫行的當下,白酒行業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幾千年來國人如此熱衷與白酒。
其實,中國人愛喝白酒,這是我國歷史的選擇。我國古代,其日常的飲品是酒和茶水,所謂迎客以茶送別以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古代關於酒水品類的選擇也過於單一,古人的「酒」雖然不單指白酒,還包含黃酒、米酒等,但黃酒、米酒等因受生活習慣、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響力較之白酒實則過小,這漸趨鑄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成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飲品。
推薦閱讀:
※呂咸遜:對中國酒業2017年的七大猜想
※健康酒的市場需求在哪裡?
※酒企做宴席營銷如何實現IP化?
※為什麼酒企需要建立這三個信仰?
※為什麼茅台鎮醬香型白酒能以健康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