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百花吟茶山行第一期丨探訪臨滄「班章」—魅力昔歸
昔歸產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綁東鄉境內的昔歸村忙麓山,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向東延伸至瀾滄江,山腳便是歸西渡口(原嘎里古渡);嘎里古渡在古時,是臨滄一帶前往普洱景東方向古驛道上的要津。
清末民初《緬寧縣誌》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裡說的蠻鹿,現稱為忙麓,錫規現稱為昔歸。
早上8點我們就從臨滄趕往昔歸,直至當天下午3點多我們才到達了被稱為臨滄的班章的《昔歸》。
去往昔歸的路是彎彎繞繞的黃土路,爬了一座山還有一座山等著我們,進入到昔歸村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
2018年臨滄整體降雨量少、開春較往年晚一些,位於忙麓山上的昔歸古茶園也是如此,古茶樹只是部分發芽,預計四月上旬左右才會大量開採。昔歸古茶園的山腳下便是風景秀麗的瀾滄江,周邊生態優越,植被豐富。
昔歸古茶園裡的土壤是呈黃黑色,茶樹周圍的土質都比較疏鬆,土壤里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孕育著昔歸古茶樹,為昔歸古樹茶優越的口感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圖為百花吟茶藝師-青衫
昔歸古樹茶,沒有修剪,只採春秋兩季。昔歸茶樹葉片形狀比較細長,當地人比喻為「藤條茶」,「柳葉茶」,茶樹生長形狀比較有特點,茶樹主幹相對較細,分出支幹又細又長,特別多而且蓬雜。
圖為百花吟茶藝師-青衫
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形容昔歸古樹茶「柳葉形,黑荊條,背無毛,梗難瞧」;「柳葉形」指昔歸茶的鮮葉長的很像柳葉;「黑荊條」指茶葉的葉面的葉脈顏色比較深;
「背無毛」指茶葉背面沒有毫毛,經我們多處觀察發現真正的古樹茶茶葉背面毫毛很少,幾乎沒有。
「梗難瞧」指採摘的枝幹到茶葉的葉面比較長,因為昔歸茶的梗比較長很多人認為它是秋茶,其實梗長是昔歸古樹茶獨一無二的特點,鑒別真正的昔歸茶,茶友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
後來我們到了當地的初制所,有少量的昔歸古樹茶在製作中,昔歸古樹茶,干茶葉色濃綠,富有光澤,葉質厚軟;嫩芽綠色,肥壯多茸毛。
圖為百花吟茶藝師-青衫
沖泡品飲時,茶湯湯色金黃明亮,茶香氣高銳明顯,茶湯初入口微澀帶苦主要表現在舌面,但無雜味,且苦澀化得較快,隨即回甘生津顯露,口腔兩頰與舌底尤為顯著,回甘甜度高。
三泡之後回甘生津會更為顯著,且持久而綿長,茶湯淳厚度增加。四到六泡,茶香近似蘭香,並且有冰糖韻開始出現,湯質飽滿稠厚。
到第七泡茶湯湯色依舊金黃通透,湯質顯得更加的醇厚,喉韻鮮爽深邃,韻味悠長,茶氣強烈醇厚、顯著。十泡之後滋味減弱,茶湯回甘依舊持續,冰糖香仍舊留存。
昔歸茶氣的強勁在眾多普洱茶山頭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但昔歸的茶氣又不同於老班章的霸氣,轉而是陽剛之中透著溫柔,它就是昔歸古樹茶的「陽剛之美」。
昔歸茶強勁的茶氣融合於溫潤細膩的茶湯之中,帶來迅猛而持久的回甘生津,給品飲者有別於老班章的微妙感受。
一葉茶,取自山野,能窺見一脈山水,
探千山,尋百味,行萬里,覓一茶!
一片葉以昔歸為名...
一把壺以雲水山間留筆...
一段文以無缺續寫...
山間一壺茶...
自在喜樂心...
茶湯湧入喉...
足矣慰風塵...
愛喝臨滄茶,您一定不要錯過昔歸!
17年百花吟做了一款《昔歸龍珠》,得到了廣大茶友的好評,2018我們延續做了一款《昔歸》古樹小餅,已經開始預售,預售期間享全年最低價,誠邀茶友們品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