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慈不是迂腐懦弱,而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道德經》人生三寶之二

□ 湖 山

在許多人看來,慈是一種消極的態度,是迂腐、懦弱、膽小怕事的代名詞。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慈是人生的大智慧,慈可以使人勇敢、寬容,是維護社會和諧的正能量。慈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化敵為友,使人一生平安。在戰爭中,慈又是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級謀略,是瓦解敵人的戰鬥力。老子告誡人們不要有殘忍的行為,舍慈且勇,必然走向失敗和滅亡。

一、因為慈愛,所以勇敢

老子說:「慈,故能勇」,人因為慈愛,所以勇敢。有慈愛之心的人,會以其內在的愛心,外化為一種勇敢的舉動,捨生忘死地保護弱者。

2014年6月10日上午,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第三小學發生了一起劫持人質的案件。上午9時許,一名張姓男子潛入學校,直接進入教學樓二樓正在上課的一個教室。他攜帶著自製炸藥、尖刀和汽油,劫持了班裡的50多名學生。語文老師秦開美面對歹徒,表現的十分冷靜,她一方面安撫學生,一方面勸說歹徒停止作案。她主動提出,讓學生們先走,自己留下作為人質。 張某答應了秦開美的要求,驚慌失措的學生們得以迅速離開教室,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潛江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後,浩口鎮派出所民警及鎮上的領導迅速趕到現場,與歹徒展開談判。經過談判組反覆做工作,張某最終答應,由鎮委副書記王林華來頂替秦開美老師當人質。上午11時許,張某情緒開始失控,他將王林華逼到教室的角落,用汽油潑灑到王林華的身上和課桌上,並將手指按向與自製爆炸物相連的打火機上。情勢危急之下,警方當機立斷,命令狙擊手果斷開槍,當場將歹徒擊斃。

秦開美老師說,當時她只想讓學生們安全離開,她連遺書都寫好了,根本沒想到能活著出來。王林華書記也說,面對歹徒根本沒想到害怕,只是事後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情況十分危險。這就是老子所說的 「慈,故能勇」,因為他們有慈愛之心,才能臨危不懼,捨己救人,做出這樣勇敢的舉動。

二、因為仁愛,所以寬容

人心存仁愛,就會變得寬容。老子是非常寬容的,他主張「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可以使人人行善。有些人認為老子的這一主張,是一種迂腐的觀念,是理想主義,其實這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1754年美國獨立以前,弗吉尼亞殖民地議會選舉總統,華盛頓作為駐軍長官也參加了選舉活動,大多數人都推舉華盛頓為候選人。但一個叫威廉·賓的人堅決反對。他同華盛頓發生爭吵,並把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帶槍趕了過來,當時的氣氛十分緊張,只要華盛頓一聲令下,威廉·賓就會被當場打死。然而華盛頓頭腦十分冷靜,他只說了一句:「這不關你們的事。」

第二天,威廉·賓收到了華盛頓派人送來的一張紙條,要他到一家小酒館去見面。威廉以為這是華盛頓要約他決鬥,於是他帶了一把手槍前往。到了小酒館,他見到的是華盛頓真誠的笑臉和一桌豐盛的酒菜。華盛頓對他說:「威廉先生,犯錯誤是人之常情,糾正錯誤則是一件光榮的事,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威廉·賓被華盛頓的寬容感動了,他握住華盛頓的手說:「華盛頓先生,請你原諒我昨天的魯莽與無禮。」從此威廉·賓成為了華盛頓堅定的擁護者。華盛頓用仁慈和寬容化敵為友,並最終羸得了競爭對手的支持,這難道不是大智慧嗎?

三、「報怨以德」,必有所得

老子主張:「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無論大小多少怨恨,都用德行來回報。王弼的註解說:「小怨則不足以報,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順天下之同者,德也。」小的怨恨不值得去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兩敗俱傷。大的仇怨,也不用你自己去報,讓國家的法律去制裁,這就叫做順從天意,是德行的體現。王弼的解釋很到位,體現了老子的寬容大度,只有寬容大度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報怨以德」。

戰國時期,魏楚兩國邊境有一個小縣,宋就是這個縣的縣令。邊境兩邊的村民都有種瓜的傳統,這一年春天, 天氣比較乾旱,由於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這邊就組織一些村民,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澆瓜。連續澆了幾天水,瓜苗的長勢明顯好轉。楚國的村民看到魏國人種的瓜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於是一些人晚上就潛到魏國的瓜地里去踩踏瓜秧。

魏國的村民氣憤已極,要去報復。宋縣令知道了這件事,就對他們說:「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村民們怒氣難平,紛紛嚷道:「難道我們就怕他們不成,為什麼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

宋就搖搖頭,耐心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只能解解心頭之恨,出一口氣,可是以後呢?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得到的一個瓜的收穫。」

村民們皺緊眉頭問:「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宋就說:「你們每天晚上去幫他們澆地,結果怎樣,你們自己就會看到。」村民們只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楚國的村民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後來被楚國邊境的縣令知道了,便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於是主動與魏國和好,並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讚賞。魏王見宋就為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報怨以德」不是軟弱怕事,而是以諒解求得和解,看上去好像是吃虧了,實際上是有所得,消除了自己的對立面就是一種福報。

「報怨以德」是一種化解矛盾的高等智慧,它的特點就是逆向思維,從結果來看行為,結果是好的,說明你的行為是對的,「報怨以德」的結果一般都是好的;如果結果不好,損人不利已,就說明你的行為是錯的,冤冤相報的結果只能是加深仇恨,惡性循環。當魏國的村民要採取報復行動時,宋就採取的辦法就是從行為來看結果。「報怨以德」,必有所得,魏國村民的善舉,不但保住了瓜地的收成,而且化解了兩村矛盾,從而促使了兩國關係的改善,結果比預想的要好的多。

四、最大的寬容是放棄報復

老子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這句話講的非常深刻,與別人發生過大的仇怨,經過調解之後,難免還會留下一些余怨。因此最好的為人處世之道,就是盡量不與人結怨。

《墨子·兼愛》中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天下的禍患,起因就是篡奪、結怨和仇恨,這是不相愛造成的。不相愛就是沒有慈愛,人沒有慈愛就會惹禍上身。避免與人結怨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篡奪,更不要作惡。篡奪就是損害和剝奪他人的利益,損人利己必然會與人結怨。作惡就是做壞事或是具有殘忍的行為,作惡必然與人結仇。凡事都有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善得到的是善報,作惡得到的是惡報。

班固的《漢書·酷吏傳》記載了一位酷吏嚴延年。嚴延年廉政無私,為官清正,但因為「疾惡太嚴,過行殺戮」,最後身敗名裂,不得善終。

武則天重用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來俊臣不僅「以其人之道」,刑訊逼供了自己的「同夥」周興,還撰寫了一本讓人震驚的《羅織經》,此書收錄了多種羅織罪名,刑訊逼供的手法。審訊前,來俊臣一般先請囚犯「參觀」刑具陳列室,囚犯們看後,很少有精神不崩潰的,再清白的人也都乖乖認罪。酷刑之下,不知平添了多少冤魂。在一些忠直大臣的冒死揭發進諫下,這些酷吏最終結局悲慘。如周興、索元禮一個在被流放途中被仇人殺死,一個慘死獄中,而最「酷」的來俊臣被武則天下令斬於洛陽西市。行刑之日,人皆相慶,行刑後,眾人爭著剜眼、剖肝、吃肉,這還不解恨,又騎著馬踐踏屍骨。「三酷吏」被嚴懲後,唐朝就再也沒出現過「酷吏時代」。

許多祖上讀過史書的宗族,在後代家訓中都有「戒殘刻」的規定,要求本族子弟,尤其是為官的子弟要汲取歷史教訓,避免為官以後的殘忍行為。同時也提醒人們,立身處世應當以「慈」為懷,即便你是秉公執法,也不要有殘忍的行為。

人的一生可以做到不作惡,卻很難做到不結怨,人與人相處,磕磕碰碰,誤解誤會,總是難免的。不管是什麼原因與人結怨,都要用寬容去化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不能寬容,就會處處樹敵,寸步難行。在老子看來,最大的寬容不是不記舊怨,而是放棄報復,以寬大的胸懷,求得人與人之間的諒解與和諧。這就是「報怨以德」要得到的結果,從根本上消除怨恨。

五、「慈」的力量是巨大的

老子講的「慈」是與戰爭相聯繫的,老子是反對戰爭的,他說:「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以慈愛來說,用於戰爭就可以獲勝,用於守衛就可以鞏固。這裡講的「慈」不是戰術,更不是對敵人心慈手軟,而是一種瓦解敵方力量的謀略。

我們看戰爭片時經常聽到一句話「交槍不殺」,當年解放軍部隊有嚴格的規定,國民黨官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了,就不能傷害他的性命。對於戰爭中的俘虜,也不能虐待,受了傷的給予醫治,想回家的發給路費,這就是戰爭中的「慈」,是革命的人道主義。

老子說:「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如果上天要幫助你,就會讓你變得仁慈。古人認為上天是最高的主宰,上天幫助誰,誰就會取得勝利,幫助的形式就是讓你成為仁義之師,因為仁慈可以使你變得強大。 在戰爭中,「慈」也是一種戰鬥力,它能夠起到分化、瓦解敵人,減少部隊傷亡,爭取民心的巨大作用。敵方的官兵知道你的人道政策,就不會拚死抵抗,這樣就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戰爭的勝利。

《孫子兵法》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矣。」不以戰爭的手段使敵人屈服,才算得上是最高的謀略,「慈」就屬於最高謀略的一種。

六、舍慈且勇,死矣

當然也有相反的選擇,老子說:「今舍慈且勇,死矣」。如果你捨棄了仁慈,還要逞匹夫之勇,那下場只有死路一條了。道理很簡單,失去了慈愛的勇敢就是暴行,你對別人不慈,別人就對你更不慈,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必然覆滅。

「舍慈且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楚霸王項羽,秦將鄣邯的20萬部隊投降了項羽,項羽懷疑秦軍詐降,一個晚上就把這20萬降兵全部坑殺了,非常的殘暴無道。這樣做的結果,一是使項羽失去了民心,老百姓不希望推翻了一個暴君,又上來一個暴君統治國家。二是項羽的部隊在戰場上將付出更大的犧牲,反正當了俘虜也是死,不如跟你死拼到底。在楚漢相爭中,項羽無論從軍隊的數量,還是軍隊的戰鬥力,都遠勝於他的對手劉邦,但「不慈」使得強弱易位,這位殘暴的西楚霸王被韓信打敗,在四面楚歌中全軍覆滅,項羽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自刎而亡,最後讓劉邦得到了天下。項羽就是死於「舍慈且勇」,他在道義和智慧上輸給了劉邦。


推薦閱讀:

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禹音:君子要如玉
【給孩子說故事】知恥近乎勇,皇甫(fǔ)謐(mì)迷途知返
這5種房子千萬不要住,越住越窮
中國「三聖」之:仁聖孔子。[每日真國學?解讀]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