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情感與意義的讓渡

劇本要把部分情感與意義,讓渡給觀眾。

保持故事內核,同時兼顧文本的開放,讓觀眾擁有感受的自由。

Let the audience feel,而不是tell audience exactly what to feel。

劇本是用畫面寫的故事,以場景為單位--這個結構原理,類似詩歌,為情感與意義的讓渡留出了地步。

跟我一起寫過劇本的小朋友都知道,劇作的難點固然是結構,但在結構形成之後,我們還有更加複雜的一步:將結構打散

如果結構過於工整,宛如推理小說般嚴絲合縫,表面將不具摩擦力,觀眾的感受無處掛礙。

以詩歌為例。

黃庭堅有一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寄黃幾復》)

兩個場景(姑且看作場景,不去考慮故事時間的因素)簡單並置,沒有給出表示邏輯關係的連詞。

讀者根據自己的心境,可以自行體會:

(曾經)桃李春風一杯酒,(如今)江湖夜雨十年燈。

(之所以)桃李春風一杯酒,(是因為)江湖夜雨十年燈。

(如果要)桃李春風一杯酒,(就得先)江湖夜雨十年燈。

……

不同的讀者,由於不同的心境、經驗、體悟,可以從具體的場景並置中,自行加諸邏輯,生成不同的情感體驗。

這就是文本的開放,是文本對觀者在情感和意義上的讓渡。

結合《寄黃幾復》的創作時間和背景,詩歌賞析中對此句給出的解釋是: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固然表意精確,但是觀者的情感無處掛礙。

中國古典小說創作,也常常講究「閑筆」。

某一場景,也許在情節的推進中不起作用,但是,當敘事的洪流停止,情感的暗流就開始涌動。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說,經典文本具有生長性。

這種生長的潛力,正來自於文本內部留給觀者的開放空間。

完全的邏輯自洽,極端的表意精確,對故事的傷害是巨大的。


推薦閱讀: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3)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2)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4)
唐人街探案3劇本

TAG:劇本 | 電影劇本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