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 武悼天王冉閔
最終版本:
縱觀整個華夏歷史,晉朝幾乎是中國史上最爛的大一統王朝,開國嚴重腐敗,毫無開國新氣象,反而比前朝更腐朽。皇帝賣官鬻爵,引進胡人,胡亂分封;後宮干政;士族服食毒品,壓制人民思想,極端的拜金,信仰虛無,舉國上下一片亡國之相。
公元280年,晉朝滅孫吳,統一全國,史稱西晉。
公元291年,統一不過十年就爆發八王之亂,這一亂就是16年!
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各族相繼叛亂。此時,西晉的蠢貨們在自相殘殺,中央到地方兵力空虛,由於眾多游牧民族以僱傭兵身份進入中原,附帶全民皆兵的組織性質加成,胡人勢力相繼做大。
公元306年,八王之亂結束,此時忠臣良將盡數死於政變當中,精銳的中央軍徹底報廢,地方軍隊精銳部隊損失嚴重、百姓流離失所、經濟中心的北方一片焦土,最終給五胡亂華徹底掃清了障礙。
公元311年,在匈奴人進攻下,洛陽、長安相繼失守,史稱永嘉之亂。北方許多士族紛紛南下,其中有八個大姓: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由此,南方進入了門閥政治時期,北方則開啟了五胡亂華、漢人不如狗的大動亂時期,還最導致了中國將近300年的南北大分裂。此時距離晉朝統一全國不過才30年!
此時歷史的大趨勢是:
1,漢人剛剛經歷了東漢末年混戰、三國大戰、八王之亂戰、永嘉之亂,漢人正處於五胡亂華之中,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
2,由於出現小冰河期,北方氣溫降低,大量胡人紛紛南下,人口呈現增多趨勢。加上胡人全民皆兵的組織形式,善於騎兵作戰,總體呈現胡強漢弱的趨勢。
3,若是這種胡人不斷南遷的局面持續下去,那麼:北方漢人可能在五胡亂華時期徹底被胡人取代。而東晉時期,南方尚未充分開發,人口不過300萬人。北方漢人若被胡人取代,南方漢人可能也無法再自保,最後極有可能漢文明也將不復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羯族、鐵弗匈奴(匈奴和鮮卑混血)、丁零族(又稱鐵勒、高車)、盧水胡、慕容鮮卑族、九大石胡(昭武九姓)等是白人或者是黃白混血人種。
如圖羯族:
丁零人後裔:涅涅茨人
其他的如:匈奴、拓跋鮮卑、氐、巴氐、姜、夫余、烏桓、高麗等為黃種人。
公元349年,冉閔殺胡令之前,在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初期四朝幾百年間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高達500萬之多。漢人呢?按《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據此:北方漢人最多不過400萬左右!
什麼仁政,什麼安撫,靠著容忍、妥協、退讓得來的東西,不過是五胡亂華的胡人、安史之亂的胡人,五代十國的胡人們一波又一波的輪迴罷了。而那些統治者和利益集團們,從來只會為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瘋狂,根本不會為自己的愚蠢負責。血腥與殺戮,最終都是逃不掉的人民去承擔。
書本里的正義與邪惡,不過是勝利者的自述,真實的歷史往往現實而殘忍。血與火的修羅場里,兩腳羊與胡虜肉才是真實面目。什麼同化、什麼融合都只是美化的結果罷了,認知上的東西,只有思想泯滅和頭顱砍去之後才有真正的統一。美蘇爭霸如此,國共內戰如此,民族融合也是如此。
公元349年,冉閔在政變中佔領鄴城後,為了測試人心,先後頒布了兩條法令:
第一條:「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胡人反應是:「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第二條:「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胡漢人反應是:「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
從這兩條法令頒布後的效果來看,當時胡漢矛盾十分嚴重。冉閔開始本質上胡化漢人,但正是這兩條,讓冉閔覺醒了民族意識,發出了第三條命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於是,冉閔殺胡開始:「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者誅之,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然後,冉閔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向胡人復仇,在冉閔號召下,北方漢人掀起了一場民族復仇運動。這就是著名的《殺胡令》。
因為冉閔是《殺胡令》領導者,所以諸胡又聯合起來對付冉魏政權。由於冉閔自立皇帝,東晉方面拒絕了對冉閔支援,在與諸胡人政權的鬥爭中,冉閔越打越弱,最終在廉台之戰中戰敗被殺,死後被鮮卑人追封為武悼天王。
關於冉閔的史書載:
1,《晉書.載記七·冉閔傳》:
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友情翻譯:自從石虎末年,冉閔散盡糧倉、兵器用來樹立自己的威望,與羌人、胡人互相攻擊,沒有一個月休息。青州(今天山東地區)、雍州(陝甘地區)、幽州(京津唐地區)、荊州(湖北安徽地區)遷來的百姓和諸多氐人、羌人、胡人、蠻族數百萬,各自返回自己的老家,路上混合在一起,互相殺戮掠奪,經歷飢餓、疾病死亡,能到達目的地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2,《晉書·載記七·石季龍下》:
俊送閔既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歲永和八年也。
史臣曰: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師也;窮凶騁暴,戎狄之舉也。蠢茲雜種,自古為虞,限以塞垣,猶懼侵軼,況乃入居中壤,窺我王政,乘弛紊之機,睹危亡之隙,而莫不嘯群鳴鏑,汨亂天常者乎!
友情翻譯:
慕容俊(慕容鮮卑首領)將冉閔押解到龍城,處死在遏陘山。冉閔死後,山方圓七里左右,草木都枯萎了,出現蝗災,一直到十二月,五個月不下雨。於是慕容俊派出使者來祭祀冉閔,謚號:「武悼天王」,祭祀當天下起了大雪。這年是永和八年。
史官評價:拯救水火之中的人民,是帝王的軍隊啊!(暗指冉閔);窮凶極惡,暴虐非常,這正是戎人、狄人的舉動(暗指五胡)。這些愚蠢的外族雜種,自古就是大禍患,用關塞和長城限制他們,尚且擔心他們入侵,更何況他們已經進入了中原,窺探我們的政權,乘著我們內部混亂,看到我們危亡的時候,聚在一起,全部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發射響箭,擾亂我們正常的社會秩序呢!
3,《晉書·載記七·石季龍下》:
世龍之殪晉人,既窮其酷;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此句源於孔子: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友情翻譯:世龍(石勒)屠戮晉朝人,徹底且殘酷;永曾(冉閔)殺羯族人,也消滅了其種族。沒有德行就沒有好報,不正是說這事情的嗎?
某些人,既沒有古文功底,又不肯好好研究古文,乃至歪曲解釋古人評價,抹黑冉閔,真不知道是什麼居心。
雖然冉閔稱帝只有幾年時間,雖然冉閔兵敗被殺,但是驅趕走了中原腹地的胡人移民,徹底消滅了白種羯族人,使得胡人內遷的浪潮一舉逆轉,使得漢文明轉危為安,足以稱得上民族英雄。
同一時期晉朝在幹什麼呢?"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闌亭",國家都要亡了,北方人民在水深火熱的異族鐵蹄之下,王羲之之類的群賢還在吃著毒品五石散,喝著酒,聊著天吟詩作對,這就是南朝的情況。
嚴格來說,冉閔並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冉閔的民族情緒是在政治鬥爭中誕生的。冉閔也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剛愎自用,不聽勸告,最後導致失敗。甚至冉閔的戰功也遠不及秦皇、漢武、光武、明太祖等皇帝,不僅沒有完成驅逐韃虜的任務,甚至在他之後在北方大地上還出現許多胡人政權。
但是,冉閔卻一舉扭轉一個時代的潮流,成為為數不多的造時勢、扭轉趨勢的英雄。時勢造英雄造與英雄造時代比起來,後者逆勢而上,不是更加值得尊敬嗎?同時期古羅馬帝國在遭受日耳曼蠻族入侵,今天羅馬文明何在?如果沒有冉閔振臂一呼,誰能保證中華文明不會像羅馬文明那樣滅絕呢?
所以,冉閔歷史功績也很簡單,扭轉了中原地區漢族人口逐漸減少,胡人日益增加的大趨勢,保住了中原地區漢人的主體地位,解除了漢人民族滅亡的危機。
試想某天漢人逐漸凋零,外國人作為僱傭兵蜂擁入華,發動叛亂,佔據政權、軍權肆意殺戮漢人,漢人民不聊生,民族主體慢慢轉移向白種人。這時一個叫某閔的人登高一呼,天下漢人群起響應,漢族再次成為中國主體民族,外國人再也不打竊取中華的主意,不也是一令人驕傲的事情么?
冉閔墓:河南省內黃縣高堤鄉冉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