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依,別打「好媽媽」牌了,你和你兒子根本不熟

最近追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其中有一對嘉賓是黃聖依和她五歲半的兒子安迪。鏡頭掃到他們老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老家的主人、安迪奶奶寵起大孫子來壕不手軟:比如安迪喜歡玩,就給他造了個遊樂場;

喜歡滑雪,就給他修了個滑雪場……

面對鏡頭,奶奶還慈祥地放話,他要什麼我都滿足他。

彈幕頓時飛來很多振聾發聵的提問:

奶奶您還缺孫子嗎?!

在常人看來,安迪是被寵上天了,要什麼都能得到,一定特別幸福吧?

事實卻恰恰相反。

1

有一幕,節目組安排了一個「對孩子了解程度」的測試。

這個測試共10道題,由媽媽和孩子分別回答問題,通過對比前者的答案是否和後者一致得出分值。滿分100分的考卷,黃聖依得了28分。

節目組問:安迪覺得月球上會有什麼?

黃聖依的答案——

安迪的答案——

「媽媽爸爸弟弟,安迪最喜歡誰?」

黃聖依回答——

安迪的答案——

「安迪會害怕父母變老嗎?」

黃聖依說:「我覺得他不會害怕。一般的孩子會說『怕』,安迪肯定不會這樣回答。」

安迪的答案——

隨後黃聖依說——

而當問到「爸爸媽媽工作忙,你覺得孤單嗎」,安迪回答「不孤單,因為習慣了」,黃聖依落淚了。

可是,真正讓人心疼的,是小安迪吧!看過視頻的人,都能感受到孩子回答時,那濃濃的苦澀。

仔細看題中母子倆的答案,她連孩子關心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和孩子的「頻道」也共振不到一塊:她眼中的兒子,更像無憂無慮的稚嫩小孩;但安迪的答案,卻表露出早於他年齡的成熟。

強勢復出的黃聖依想賣好媽媽人設,卻忘了兒子和自己根本「不熟」。

2

去年的一次演講上,黃聖依也打了「好媽媽」的苦情牌。

她說:為了要保護孩子,就盡量不在公開場合和他接觸,也不能帶他去遊樂園。

早年間,她和楊子夫妻二人一直對外否認已經結婚、生子的消息,留孩子在老家和奶奶生活。

節目里,黃聖依訴苦說,就算家人把他保護得再好,安迪一看到相機對著自己還是本能地抗拒。

言下之意,似乎在怪罪外界環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太大的壓力。

這種邏輯,真的讓人無語。

明知道孩子抗拒鏡頭,卻要帶他來上真人秀,這還能怪外界壓力大嗎?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她難道不該問問自己原因嗎?

一個不被父母承認的孩子,要如何建立起自己和外界的安全感?

一個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又要怎麼衍生出對父母的依戀和感情?

3

黃聖依也是很想對兒子好的。

安迪從老家來北京,她提前在家裡準備好了一堆零食,精心布置了孩子的房間;也帶著安迪去商場,想給他買鞋子、買衣服、一起拍照合影……

這種好,太刻意。

她真的問過孩子要的是什麼嗎?

節目里有一幕是黃聖依對兒子說「我走了」,安迪問了一句「不是明天去嗎?」

黃聖依說「我現在要去了,送我一下」。此時沙發上安迪的眼神:

黃聖依又走了回來。這時候字幕旁白打出了「竟然不留我」。

她就像一個撒嬌求關註失敗的小女孩。顯然,她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運用媽媽的身份跟孩子溝通,親子間互動的默契一點都沒有。

反觀安迪和奶奶的相處呢?我一點都不懷疑奶奶對安迪的愛,但這樣「予取予求」的方式,又何嘗不是把孩子當寵物養?

孩子所需要的,是引導他更加正面地認知世界、對成長和未來的安全感、相信自己被需要和證明自己可以……奶奶無限度的給予里,我不知道有幾分是關於這些的。

一面是物質條件的極度富足,一面是親子溝通的極度匱乏,五歲半的安迪,就這樣變成了剋制早熟的小孩。他一次次對媽媽冷淡,默默表達著內心的抗拒。

孩子近乎本能地,早早給自己穿上了保護衣。

4

新一期《奇葩大會》上,有個家產200億的超級富二代來到現場。他說自己「不幸福」。

這麼有錢還覺得痛苦?是的。

讓他痛苦的事,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生活。

金錢和物質,真的不是讓一個人幸福的最根本力量。

還是在《奇葩大會》上,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人天生就帶有一種「生命力」,當這個生命力被看到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正向的愛;反之,這種力量就會變成恨、憤怒等負面的破壞性能量。

這放到黃聖依養孩子身上,其實就是最好的警醒。

你可以給孩子住1000平方的大房子、可以給他買豪華汽車甚至私人飛機,但對孩子來說,支撐他認同自己、建立他對世界和外界產生安全感的,一定是家庭里真正的愛、尊重和用心的陪伴。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成了真的媽媽。每個為人父母,或許都該「一日三省」:我看到他的生命力了嗎?我把他像一個平等的人一樣去尊重嗎?我的教育,能呵護他更好地成長嗎?

當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當媽媽的這個課題,才真正成立。

部分圖片來源《媽媽是超人3》官微

推薦閱讀:

小孩子吃飯不讓別人喂 但是自己又吃不到嘴裡怎麼辦?
怎麼引導男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
適合 0-12 個月寶寶的音樂有哪些?
BBunion國際早教:寶寶經常打嗝是為什麼?
孩子早教學英語:英語繪本故事精選彙編

TAG:母嬰 | 育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