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媒:中美兩強較勁 大陸晶元廠商對台廠虎視眈眈 台廠要因勢求變

當前,人們通常所說的半導體產業,主要是集成電路產業,而集成電路也被人們習慣地稱作了晶元。事實上,確切的說法是,半導體產業具體包括分立器件、光電器件、感測器和集成電路產業,其中的集成電路產品又包括了邏輯器件、模擬器件、存儲器件和微處理器件。集成電路產業,或者說晶元產業在半導體產業中顯然居於核心的地位。比如,2016年,全球半導體的產值為3389.31億美元,其中,集成電路晶元的產值便高達2766.98億美元。

在所有的高科技行業中,半導體行業被人們視為具有很強基礎性的行業之一。國家政府在近些年來,已經下定決心在中國內陸打造出一條儘可能完整的半導體行業鏈,並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競爭等方式,力爭在今後培養出一批具備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的本土晶元廠商。

2018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出於對本國的國家安全擔憂,否決了博通以1170億美元收購高通的方案,終結了這場轟動全球、歷來最大的半導體收購案。從在這起併購案中,博通與高通之間的攻防、競爭策略,到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大戰,此案顯然給了台灣業界深自檢討的良機。

2017年11月,博通的CEO陳福陽宣布收購高通,曾在一段時間裡引起全球業界和媒體的震撼。此案不僅是併購的金額創新高,更因博通、高通分別在網通企業端及手機消費端等晶元執業界牛耳,合併後將形成一家巨無霸企業,規模僅次於英特爾、三星。

博通為了向世人展現收購高通的決心,陳福陽親自前往美國白宮並與總統特朗普會面。隨後,陳福陽在美國並發表講話,即在2018年5月前,博通將會把總部從新加坡遷往美國。這不僅符合特朗普力主的「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政策,也是為合併高通而避嫌的行為。此外,博通還通過對高通提高收購價,向高通提名6位董事人的名單等方式,企圖成功合併高通。其實,若美國政府沒有出面阻止這起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公司併購案,博通收購高通確實勝券在握。

正因如此,在高通召開股東大會的前夕,高通的董事長雅各布(Paul Jacobs)眼看大勢將去,便才做出了至少兩個方面的動作。一方面高通要求博通將收購價提高至1600億美元,讓博通根本付不起收購高通的價錢;另一方高通面請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到此案中來,並主張這一併購案將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因為高通擁有4G、5G等關鍵的通訊技術,且承包了美國軍方的專案。

在高通引入CFIUS後,雙方攻守態勢立即反轉。過去幾年,CFIUS多次阻擋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收購美國的公司。儘管博通是新加坡商而非有著中資背景的企業,但高通不斷釋放博通的大客戶全是華為等中資企業,最後讓美國政府否決了此案。在雙通激戰的過程中,媒體還傳出過英特爾有意併購博通的插曲,但至今英特爾沒有證實這一傳聞。三年來,英特爾收購多家企業,包括以167億美元收購可程式邏輯元件大廠Altera,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電腦視覺技術公司Mobileye,還以15億美元入股紫光旗下的展銳。對英特爾而言,這些投資案的成效尚未全面發揮出來,若再一口氣吞併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博通,顯然不是聰明的決定。

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半導體業掀起新一輪的整並風潮,晶元廠商之間的併購金額不斷創下新高,關鍵是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此次的博通併購高通一案就是典型的案例。2006年,陳福陽出任安華高(Avago)的執行長,2009年該公司在美掛牌,2013至2015年陸續收購LSI、PLX及Emulex等公司,讓安華高的市值大增4倍以上,三年前再以「小魚吃大魚」的手法收購博通,後將安華高直接改名博通,新博通的股價又漲了近1倍。

博通在完成了一連串的收購後,在全球已是網通半導體零件(企業端)的霸主,尤其在伺服器使用的乙太網絡交換器晶元市場中佔得61%的份額,更具壟斷地位。博通以高市佔為基礎,拉高產品的單價,進而創造高利潤的三高策略,是為主要的競爭策略。

不過,博通對產品的價格所推行的策略,卻成為此次CFIUS否決博通併購高通案的理由之一。在CFIUS看來,博通有濫用市場地位並對客戶實施不合理漲價的事實。例如,亞馬遜向博通採購大部分的交換器晶元,若亞馬遜再向博通的競爭對手購買晶元,博通就會提高產品的報價,逼迫亞馬遜與博通簽訂更長期的合約,亞馬遜才能從博通這裡獲得降價的優惠。

至於高通,兩年前決定收購在荷蘭的半導體大廠恩智浦(NXP),並在博通收購高通打得難分難解時,宣布調高收購恩智浦的價格至440億美元,由於該併購案可能影響雙通併購的進度,雙方陣營又是一連串交火。不過,截至目前,高通能否成功收購恩智浦依然是個未知數。

高通具有關鍵的通訊技術與專利,因此不要求把自家的晶元向客戶賣得很貴,而是直接向各家手機供應商索取專利費,每年獲得的專利費凈利潤超過70億美元,獲利遠好過晶元,因此,高通對晶元實行低價的策略,這也是導致近幾年來聯發科、展訊的毛利率大降的主因之一。

但對中國台灣來說,雖然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晶元設計基地,僅次於美國,但台灣地區的晶元產業與美國的相比,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近幾年還被大陸的晶元廠商進逼,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台灣地區的晶元行業不盛行併購潮。

台灣的企業主們總有「寧為雞首、不為鳳尾」的心理。台灣的晶元產業曾有很強的優勢,但沒有把握好時機,如今許多晶元公司的規模都很小,在國際市場中的布局不足,只能在利基市場中求得生存。雙通合併案之後的又一個值得人們關注的焦點,便是美國政府率先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政府更是對中國大陸祭出一百多項產品的高關稅政策,總計600億美元的重稅,這場風雨欲來的中、美貿易摩擦,更凸顯中、美在科技等領域競爭得很激烈。

對眾多的美國企業而言,中國已經是最大的市場,不論是高通、博通,甚至蘋果,在中國的業務收入及比重都明顯上升。比如,高通2016年來自中國的營收為135億美元,佔總營收的比重達57%;高通2017年的營收223億美元,來自中國的收入多達145.8億美元,占營收的比重進一步上升至65%。可以肯定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讓像高通這樣的美國企業左右為難。加之,國家政府近來進一步擴大投資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政策的主軸就是要以本土廠商的晶元逐漸取代外商的產品,高通想提升在中國的市佔,阻礙將會不少。在中、美兩強在科技等領域競爭日顯激烈的情況下,台商也可能受此波及。因為,目前,台商對中國大陸市場而言,仍然是外商。只是跟美國企業比起來,台廠沒有這兩大地區較勁的包袱。大陸晶元廠商對台廠虎視眈眈,未來台灣的晶元廠商只有因勢求變,才能在中國以至全球市場中取得足夠大的空間。

weixin.qq.com/r/iDoIEG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2018美股淘金——美光科技
半導體設備領域的真正老大 | 半導體行業觀察
中國半導體正在這些領域彎道超車 | 半導體行業觀察
狼性與羊性,華為的國際化思維 | 半導體行業觀察
半導體產業這樣看深度學習 | 半導體行業觀察

TAG:半導體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