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國茶技藝 匠心打造精品—第二屆「藝福堂」杯態度茶農西湖龍井鬥茶大會圓滿舉辦
4月1日上午,第二屆「藝福堂」杯(龍塢茶鎮)態度茶農西湖龍井鬥茶大會在西湖區龍塢鎮·九街(茶文化產業園)11幢圓滿舉行。
杭州市農業局經作處處長鄧紅寧、杭州市西湖區農業局副局長姚嵐、杭州市西湖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唐建華、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馬良華、民革杭州市委員會城建環保專委會委員邵大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辦事處農發科馬芳萍主任、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科學研究所所長官少輝、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曉軍出席了此次大會。騰訊、新浪、浙江經視、都市快報、19樓等多家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
本次鬥茶大會以「傳承國茶技藝,匠心打造精品」為主題,由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科學研究所主辦,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福堂)承辦,旨在鼓勵茶農、茶企、茶人匠心制好茶,提升西湖龍井炒制水平,活躍西湖龍井茶葉文化,提升西湖龍井品牌效應。西湖區茶農、茶企、茶人近百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為保證鬥茶大會公正權威,本屆鬥茶大會邀請了浙江大學教授、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國家一級評茶師龔淑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沈紅,浙江省種植業管理局龍井茶品牌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一級評茶師,龍井茶國家標準主要制訂者陸德彪擔任大賽評委,並邀請原浙江大學茶學系主任,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茶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童啟慶教授及《茶博覽》原主編、《浙江通志.茶葉卷》主編、點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阮浩耕老師擔任本屆鬥茶大會的顧問。
本屆鬥茶大會,一改以往單一鬥茶的形式,選取西湖龍井傳統制茶工藝的三個關鍵技能一一「採茶」、「炒茶」、「鑒茶」來斗。相較古人鬥茶之的儒雅,態度鬥茶斗的更是匠人匠心制茶的態度。斗採茶——信手拈來,斗炒茶——爐火純青,斗鑒茶——慧心如炬,一攤一磨,都是茶人的風骨,一聞一品,盡顯龍井之榮光,真正做到「傳承國茶技藝,用匠心打造精品」。
經過多層資格審核,大會最終選取32名富有採茶、炒茶、評茶經驗的選手參加比賽。
早上6:20,參與鬥茶大會的西湖龍井茶手工匠人們就已陸續趕到鬥茶現場進行簽到,在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後鬥茶正式拉開帷幕。
7:00,第一輪採茶技藝比拼正式開始。比賽時間20分鐘,經驗豐富的茶農們,興緻勃勃的前往指定的茶園採摘西湖龍井茶。他們兩手並用,有條不紊的運用「三不採,四不帶「工藝,在茶香氤氳的茶園裡,開始採摘茶葉。
8:00整,選手們回到比賽現場,將採集好的鮮葉交給工作人員後,開始第二輪炒茶技藝的比拼。參與此次大會的選手,採茶、炒茶經驗大多在30年左右。他們熟練的將茶葉倒入鍋中進行殺青、回潮、二青葉分篩、輝鍋、干茶分篩、挺長頭到歸堆等等工序。炒茶環節緊張激烈,選手們根據個人炒茶習慣將鮮葉分批次炒制,炒制過程中選手們的速度有快有慢,手法也不盡相同。相鄰的選手們邊炒制邊閑談,但手中的茶葉未曾停下炒制,足見選手們炒茶技藝的高超。會場里全滿是茶葉翻炒的聲音以及炒茶的清香。經過2個半小時的精心炒制,西湖龍井由青葉,最終蛻變成「綠茶皇后「的模樣。
炒制完成後,參賽選手們將自己炒制的茶葉放入密封袋中,由工作人員統一收取並進行密碼編號後,送至評審團評比。拿著自己炒制的鮮葉,選手們都露出滿意且自豪的表情。
10:40,第三輪鑒茶比賽開始。茶農們憑藉個人對於品評茶葉的多年經驗,對組委會提供的4種不同級別的西湖龍井茶進行了鑒定排序。從香氣和滋味等不同方面,資深茶農們對茶葉進行了品評。品評結果由工作人員統計好後送至評審團進行分數匯總。
在選手們參加炒茶、鑒茶的過程中,專家評審團同時在進行鮮葉的審評和干茶的評審工作。鮮葉評審,滿分100分。採用5個因子審評法,包括嫩度、勻度、凈度、鮮度、重量;其中嫩度10分,勻度35分,凈度10分,鮮度5分,重量40分。 並按照 「民主評茶,集體出分」的原則,由主評先出基準分,其他評委複核調整,最後定分,確保評審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干茶評比,滿分100分,審評項目分外形(干評)和內質(濕評)兩大項。採用5個因子審評法,即外形、香氣、滋味、湯色、葉底,其中外形40分,包括條索、色澤、整碎度、凈度等;香氣25分;滋味25分;湯色5分;葉底5分。同樣遵循 「民主評茶,集體出分」的原則,由主評先出基準分,其他評委複核調整,最後定分,保證評審結果的公正性、精確性。
經過5個多小時採茶、炒茶、鑒茶環節比拼,活動進入了最激動人心的頒獎環節。藝福堂創始人李曉軍在大會致辭中談到,態度鬥茶大會的平台旨促進茶農精益求精匠心打造好茶,通過斗採茶、斗炒茶、斗鑒茶的比賽環節的設置,促進茶農制茶技藝的全面提升,也幫助獲獎茶農加速個人品牌建設,提高個人收入,從而推動西湖龍井茶產業的發展。
緊接著,專家評審團組長龔淑英老師致辭並宣布比賽結果。她言道:「此次態度茶農鬥茶活動,選取西湖龍井傳統制茶工藝的三個關鍵技能——「採茶」、「炒茶」、「鑒茶」來斗。就是希望每個茶農不僅會採茶、會炒茶、更有會喝茶。這是一場關於西湖龍井鬥茶的全能的比拼。在比拼中,大家都表現出專業制茶態度,充分顯示個人技能,並將會湧現出一批卓越制茶人「。隨後,她將代表專家組宣布此次鬥茶比賽的結果:獲得三等獎的3位選手為沈生榮、杜寶全、陳章明;獲得金譜獎的2位選手為;獲得特別金獎的選手為徐金木。隨後,大會進入了激動人心的頒獎環節。
特別金獎由40年制茶經驗的徐金木獲得,他堅持用心做好一杯龍井茶,採摘時他堅持嚴控的標準,務必嫩度一致、長度一致、鮮度一致、勻度一致,炒制的時候更要用心控制鍋溫和茶葉受熱均勻度。對於新增的鑒茶環節,徐金木更有自己的經驗,「喝一口,便知山頭、土壤、溫照情況」,四個茶樣的品級排序,對他來說家常便飯。面對各大媒體的採訪,徐金木表示:「為茶農辦得活動不多,態度茶農鬥茶這個活動好,讓我們茶農有機會展示自己。今年也是抱著參與的態度來的,萬萬沒想到自己可以獲獎」。金譜獎的獲得者為杜正產、杜紅霞二人,他們同樣堅守匠心品質,嚴守採摘標準,不斷專研,用心專註做好一杯好龍井。金芽獎獲得者沈生榮、杜寶全、陳章明,同樣以優秀的採茶、炒茶、鑒茶技藝獲得本次大會的榮譽。
活動結束後,選手們紛紛表示他們認可本次鬥茶活動。「鬥茶本就發源於民間,老百姓茶餘飯後沒事了就拿茶來斗,有了這個活動,相信民間的鬥茶之風有會興盛。希望態度鬥茶大會一年比一年好,讓茶農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讓西湖龍井的炒制水平越來越高,讓更多的人喝上並認可咱們杭州的西湖龍井茶。」現場一位研究茶文化的學者與藝福堂創始人李曉軍交流說。
至此,第二屆「藝福堂」杯態度茶農西湖龍井鬥茶大會圓滿結束。傳承國茶技藝,匠心打造精品,藝福堂始終堅持做有態度的健康茶,從茶葉採集、加工製作、質量檢驗、顧客體驗等方面嚴格把關,匠心制好茶;活躍西湖龍井文化,提升西湖龍井品牌效應,藝福堂堅持用互聯網思維做健康產品,不斷創新,積極打造西湖龍井品牌;通過舉辦內涵豐富的民俗活動,加深國人及世界對於西湖龍井的認識與了解;未來,藝福堂將繼續加大對茶行業的探索與創新,在為更多的茶農、茶人、茶企提供機會和舞台的同時,推動西湖龍井乃至整個茶行業邁向新高度。
推薦閱讀:
※茶界泰斗 張天福:我眼中的茶
※想在茶界立足,前輩們給點建議?
※論茶席上的配角:茶道六君子
※現在幾百塊錢已經買不到真正的手工紫砂壺了嗎?哪怕壺裡有介面也可能是假的?
※雙十一!專屬自己的蓋碗,你選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