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丨他們都應感受春天的溫暖
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滬上逐漸回暖的天氣讓許多人都感受到春天回歸的氣息。在我們看來,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抹去冬夜的寒冷,給灰暗的世界帶來光明。有這樣一位教師,他做了許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卻仍舊遭到校長的辭退。初到時,他不受班級同學待見,卻在最後深刻地影響了每一個人。他為放牛班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個春天。
初入學校的馬修老師
這位其貌不揚的教師名為馬修,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主人公。這是一部充滿了溫情,充滿天籟童聲,讓人靜靜流淚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讓人感動的不僅是馬修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抱著平等、希望的心去對待,更重要的是,在電影中的人物里,我們看見了成長中孩子的樣子,也看見了身為家長、教師們在引導孩子成長方面的責任。
拉齊校長
實際上,校長的化身是強權的象徵。「池底教養院」雖是一間極不起眼的小學校,卻仍然存在著不平等地位的劃分,其中校長這一職位便給了拉齊膨脹的權力。在他的意識里,他人只能服從,而不允許任何反抗。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們容易陷入拉齊校長的角色里,當孩子的知識接觸面逐漸變得廣泛時,家長們已逐漸滿足不了孩子們的求知慾,他們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家長們試圖以長輩的權威去壓制。拉齊校長代表了主流社會中長輩與後輩們的隔閡:在權威下,我們小心翼翼地生活。
可是,每一個家長都是從孩童時期成長過來的,因而,面對孩子出現的叛逆或反抗,我們也應以寬容的心態去理解。而不是像拉齊校長一樣,面對孩子,連說話都要限制,必須加上「校長大人」才能滿意。家長的權威來源於孩子自身,強加在他們身上,反倒適得其反。正如影片揭示得那樣,在一片反對與投訴聲中,拉齊校長最終下台。
拉齊校長(左)
馬修老師
馬修老師心地善良,在多年顛沛流離以後仍舊無法完成自己的音樂成績夢想。他是一個小人物,因而也來到了無關緊要的「池底教養院」授課。他需要面對一群無法無天的問題兒童,校長教他以暴力相對,而馬修老師卻選擇了自己最熱愛卻始終無法取得成績的音樂去感化他們。當孩子們內心因春天陽光的普照而變得越來越明亮時,馬修老師卻遭到了校長的不公平對待,所幸,他仍舊給孩子們留下了希望的種子,並在未來的日子裡不斷發芽、成長。
他是一位理想的父親形象,允許孩子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玩鬧,他發掘孩子的優點與潛力,並進行鼓勵與指導。這樣的父親,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溫情,而不會帶來太多壓力。
然而,當孩子逐漸成長後,如影片中功成名就的皮埃爾回鄉時所表現得那樣,他忘記了這個老頭的名字,他將「父親」的春風化雨都視為理所當然。在教育中,哪怕是理想的家長也不應一味地無私奉獻,應當讓孩子懂得家長的付出,試著讓他們了解父母的艱辛,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那些「理所當然」的背後,都飽含了父母的艱辛。
馬修老師
皮埃爾的媽媽
她是理想的母親形象:美麗,並且永遠美麗著。母親為孩子含辛茹苦,無條件地奉獻著。影片中的皮埃爾認為,母親只能屬於自己。為了孩子,她放棄了諸多幸福的可能,捍衛了理想的母親形象。
可是,作為孩子,真的能體會到母親的付出嗎?當我們自以為幸福都環繞在自己身邊時,是否能體會到母親為了我們的幸福而放棄了本屬於她的幸福呢?母親是孩子生命的來源,不要讓母愛失去了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它是家庭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長的核心。
皮埃爾的母親
皮埃爾
電影由他引出整個故事,在合影中,他同樣在正中央的位置,標誌著這是電影的中心人物。他被稱作「天使面孔,魔鬼心腸」。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的極端形象:他們是世界上的天使,卻也藏有極強的破壞力。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破壞力,成為教育的關鍵。事實上,「魔鬼心腸」對皮埃爾而言顯得有些過於惡毒,因為他和許多孩子一樣,敏感,自尊,還有些許自閉。
當孩子沒能得到長輩的讚揚時,他們便希望成為同輩人的偶像,將他們的創造能力變成破壞能力,蔑視主流價值,為反抗而反抗,為叛逆而叛逆。倘若設身處地去想,他不過是一個因為害怕被拒絕,偷偷在努力的小孩。一旦被人讚賞,則會加倍努力學習。因而他是一個脆弱的孩子,需要我們細心呵護,當家長們忙於事業而疏於陪伴時,孩子便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我對於父母而言到底是什麼?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讓孩子明白,整個家庭他們也是重要的一份子,父母的事業不僅僅為了金錢,還有這份充滿濃郁之愛的家庭體驗。
皮埃爾的眼神流露出複雜情感
佩皮諾
佩皮諾是一個有點喜歡耍小聰明,又有些傻乎乎的孩子。考試的時候故作老套與鄰桌套答案,卻寫出了5+3=53這樣的烏龍結果。他代表了大部分人的童年,被人欺負而不知如何解決,等待著長輩的救援,等待著永遠也不會來接他的父母。
而最後他與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卻恰恰達成了父母接走自己的心愿:他在提醒著我們,沒有了家庭的成長始終是有所缺失的。因而,長輩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馬修老師是父親,佩皮諾是孩子,當孩子懵懵懂懂不通事故時,是父母讓孩子享受到了樸實無華的最真的人間大愛。
懇求老師帶走自己的佩皮諾
黑板評論:
近代的教育具有濃厚的工業時代特徵:標準化。孩子像在流水線生產的工廠一樣成長著,而人作為個性突出的個體,很難像產品一樣變得統一。因而,作為父母,應當尊重並且欣賞孩子的獨特性,通過關愛和引導去挖掘孩子的潛力,尊重他們。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在家庭秩序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與自己的獨特性。《放牛班的春天》故事並不新鮮:好老師改變壞學生。可它卻是讓人喜極而泣的電影,如一股清流,用最古老的方式講述了最純真的故事。也因此能夠打動觀影的群眾。
文| 挪窩的森林 編輯| 堂堂
推薦閱讀:
※做父親的我過於嚴厲,擔心兒子懦弱怎麼辦?
※「眾說紛紜」愛孩子不是愛控制孩子
※願在有限的生命里,全心全意陪伴你
※媽媽在這4點越懶,孩子未來越成功
※父母應該為孩子的錯誤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