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筆記127:讀《佛像的歷史》隨筆

讀《佛像的歷史》隨筆

這本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出版,作者為中國現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梁先生不僅對建築研究頗深,對佛教造像埃也有濃厚的興趣和一定研究,其實本書為梁先生生前一些關於佛像的手稿,並未出版,由他的第二人夫人林洙整理出版。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南北朝、隋唐、宋遼金、明元時期的佛像發展狀況。

在講述雲岡石窟的時候,梁先生將雲岡石窟佛像的鼻子成為「楔形鼻」,我以前看到其與犍陀羅、龍門的鼻子大有不同,稱呼前者為直棱鼻後者為扁圓鼻,而對於頂部較平坦的這種雲岡石窟的鼻子卻不知道改如何命名,今日看到「楔形鼻」的名字便覺得實在是巧妙,能夠體現出其形狀,這是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插曲,而這種鼻子的形狀想必也不是鮮卑人的真實樣貌吧,不知道是一種特殊形象的誇大還是具有某種特殊的寓意。隋代是佛教造像發展的良好時期,而唐代更是一個鼎盛時期,世俗融入佛教,佛教也深入了人們的世俗生活當中,宋代之後佛教更加世俗化,表現在造像上更是融入了俗事的器物和人物形象,更加生活化、裝飾更加繁縟,但還保存著一些優雅。到了元明時期藏傳佛教較盛行,佛教造像整體水平下降,沒有漢代的粗獷、六朝的嫵媚、唐代的自信和宋代的優雅,走向獃滯死板,而雕刻也成為了一種沒有靈氣的手工勞動。

我一直不知道雲岡石窟佛像身上的小孔之怎麼造成的?有傳言說是以前日本人造成的,不知真假。又中國之重視畫作而輕雕塑,畫家可名流千古而雕塑者只是籍籍無名的工匠,其原因何在?或許人們認為琴棋書畫是一種君子修養之行為,是一種雅行,而雕刻則是工匠做的「粗鄙」行為。

本書圖片較多,能夠令讀者欣賞到文中所描繪的佛像,只是文字和圖片分開不在一頁,不便於看著文字學習。一些章節看似如文人遊記,值得仔細閱讀。

如此來看,梁先生在四十年代就已經考察了雲岡龍門等重要石窟,並對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可以說是早期研究佛教考古的幾個人了,雖然與後世的諸位先生相比尚不十分成體系,但已經具備了很多研究的要素,如從佛像造型中歸納時代特點、通過建築和造像互相印證、分辨佛教造像中的多方面文化因素,只是未對其進行系統的梳理與分期,但仍舊值得學習。

推薦閱讀:

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指禪定嗎?
我發現很多學佛的人不讓自己看大街上的美女,他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
隱僧連載——73
問三個疑惑很久的問題(關於佛教)?
怎樣理解「活在當下」?

TAG:佛教 | 考古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