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叔讀書計劃------愛的技巧和訓練(二)

肥叔寫在前面的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後,尋找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的智慧,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件事情叫做讀書。

近期肥叔會尋找市面評價較高的和育兒相關的書單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有時間,推薦你買實體書閱讀,肥叔始終感覺把書捧在手裡閱讀才是最舒服愜意的獲取知識的狀態(也可能是個人的癖好)。

如果你時間緊張呢,肥叔會寫一些讀讀書分享,肥叔會以自己的視角,用最少的文字,佔用最少的閱讀時間,把最精華的東西,傳遞給你。

本次挑選出來的書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上一篇:

肥叔:肥叔讀書計劃------愛的技巧和訓練(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第一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第一章作者給出的總結是:

1、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很簡單,接受他們的感受。

2、我們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3、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但是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4、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5、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的技巧:

(1) 全身關注的傾聽

(2) 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 說出他們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滿足孩子的感受(特指在每條件滿足孩子的健康需求的時候,比如飲食需求,可以和孩子假想已經滿足了慾望的遊戲,孩子會很快從不滿足的哭鬧中安定下來)

肥叔的話:

作者對這一部分的總結,讓我想起來很久之前看的歐文·亞隆的書,名字叫《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在這本書中,亞隆告誡治療師,要讓來訪者能夠接受治療師的協助和洞察,最重要的是,治療師是否能接受和認可來訪的感受,肯定來訪的感受永遠是治療師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因為我們的天性是只能認可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所以這也是一個治療師工作最困難的地方之一。在這裡,我補充一點記憶中亞隆曾經提到的和來訪互動的技術,「那一定是非常XXX的」,面對需要解決內心痛苦的來訪,這個句話可以被解釋為「那一定是非常痛苦的」,面對自己愛孩子,但是孩子並無法理解自己感受的來訪,這句話可以演繹為「你一定是非常愛你的孩子的」。用抽象的話來說,這句話僅僅代表了一件事情,就是肯定來訪的感受,而不是否定他,否定別人的感受,並不能讓別人的感受消失,只能讓你自己心裡舒服;接受別人的感受,並引導別人接受自己的感受,才是讓別人感受最終會消失的辦法。

為什麼要協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

作者用黑體字這麼寫的:

1、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

2、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有好的行為

3、怎樣讓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4、常見的問題:父母常常不認同孩子的感受。例如:

(1) 「你並不真的是那樣覺得」

(2) 「你是因為累了,才這麼說」

(3) 「你沒必要那麼難過」

5、當孩子的感受不斷否定後,孩子會感到困惑或者憤怒。這樣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肥叔的話:

這一段作者的總結和肥叔之前寫「感受是人類行為的唯一驅動」是接近的,只是額外提到了一個問題------我們總是以我們的感受來取代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不再那麼相信自己的感受。

當一個人處於健康成長的環境的時候,他會按照自己大腦里的信息的輸入輸出,在內部形成的感受,來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某些事情做了之後,讓他更舒適,這件事情就是好的,某些事情做了不舒適,這件事就要少做。

父母只有在孩子非常少數的行為上,需要給孩子帶來不可行的感受。

當父母長期以自己的對錯觀(感受)來干涉孩子的行為的時候,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如果你對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非常強,那麼孩子是不會再希望和你多說話的,因為你給孩子造成的感受整體是不舒服的,孩子天性是追求舒服,遠離不舒服的。

2、如果你對孩子的控制力足夠強的,你足夠暴力,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恐懼,能激發起孩子強烈的求生欲,以讓孩子服從於你,那麼孩子內部感受就可能轉化成兩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強烈的內部衝突,即很頻繁的內部的天人交戰,一方面自己的感受被壓抑的壓力越來越高,另外一方面,孩子還不斷給壓抑自己的感受做合理化支撐,直到這個穩定的交戰狀態被打破,一旦打破,人的內在世界往往就進入了病態的狀態;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孩子放棄對自己感受的信任,淪為一個徹底不相信自己在這個社會的生存能力的人,失去寶貴的自信心。

不要嘗試告訴孩子怎麼做,當孩子和你談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只要和孩子談感受就好了,不需要告訴孩子怎麼怎麼做更好,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和發現解決辦法,孩子會尋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並獲得成長的。

一個說明溝通內心感受比告訴別人怎麼做更好的例子:

某天上班的一大早,你老闆就給你布置了一個重要任務,但是這一天經歷的都是無法推掉的緊急而重要的事情,時間完全安排不過來,到了快下班了,老闆交代的事情還是無法完成,這個時候老闆突然出現了,得知結果的時候說,「我請你不是讓你每天無所事事的,我不需要任何解釋」,說完立刻摔門而去。晚上你回到家裡,你向自己的老婆(老公)訴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對方怎麼和你溝通才是你最想要的?

1、「這沒什麼。不值得這麼鬱悶,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題大做的。其實,情況沒你想想的那麼糟。來,笑一笑,你笑起來真好看。」

2、「生活就是這樣,不如意的事情經常有,要學會看開些,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

3、「我告訴你該怎麼做,明天一早到老闆辦公室,告訴他我錯了。然後趕緊把老闆交代的活幹完。別去理會其他的小事。明智點,想保住那份工作的話,最好別讓這種事情在發生了。」

4、「你怎麼不把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完,你不知道老闆的事情不搞定老闆會發飆的么?以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么?他離開的時候,為什麼不追去再解釋一下?」

5、「我能理解你老闆,他可能壓力太大了,沒天天對你這樣很不錯了。」

6、「真可憐。真的太糟糕了。我真為你難過,我都想哭了」

7、「你想過沒有,你這麼難過,是因為你老闆在你的生活中,充當著父親的角色?小的時候,你可能總是害怕讓父親失望,所以當老闆訓斥你的時候,又把你帶到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覺,對么?」

8、「今天對你來說真的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這麼壓力,又在同事面前被老闆訓斥,心裡一定不好受,來讓我抱抱你」

肥叔的話:

肥叔會選擇最後一個,我需要有人來協助我撫平我的內心不適感,感受過去之後,我還是有能力面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的。讀者朋友你呢?

一個完整的和孩子對話的例子。

反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鉛筆。

媽媽:是不是你自己弄丟了?

孩子:不是的呢,我去上洗手間之前,還在我們的桌子上呢。

媽媽:誰讓你亂放東西的,給你說過很多次了,東西要收好,你怎麼總是不聽的呢?

孩子:好了好了,真煩。

媽媽:不許你這麼說,媽媽是在幫你,你為什麼還這樣!

正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鉛筆。

媽媽:啊?你的鉛筆找不到了。

孩子:是的,我上課的時候還在我的桌子上呢。

媽媽:噢。(如果孩子沒有提到未來解決這種的辦法,我們可以適當提起,」哪怎麼辦呢?「)

孩子:以後下課了我給收拾到課桌里。

幾個常見的問題:

1、我應該慣著孩子的負面感受么?比如孩子抱怨小朋友打人,我們是要和他一起說對方不好么?

答:我們只要以描述孩子情緒的語言回應孩子就夠了,這樣會讓孩子知道我們能夠感知到孩子的感受,比如「你真的是不高興了,你還想和他一起玩么」,這樣孩子從我們這裡得到了情感的滿足的同時,並沒有接受到我們成人的判斷準則,還能夠依舊按照自己的判斷,指揮自己的行動,非常大的可能,孩子抱怨的打人並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只是孩子之間的遊戲,孩子在適應彼此捶打的遊戲內容之後,很可能還會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耍,而如果我們說「這小朋友打人是不對的,以後不要和他一起玩了」如果這句話真的孩子聽進去了,之後在面對這個打人的小朋友的時候,遠遠的跑開,這樣孩子就損失了一個機會,一個學習如何和自己不適應的人相處的的機會,之後遇到這種類似的情況就會本能的恐懼以及躲避,這種恐懼和躲避的行為特徵,其實正是很多校園凌霸者挑選霸者對象的首要特徵。

當然父母也要有自己的判斷,看到孩子鼻青臉腫也還安穩的和孩子聊感受的話,我想不會有這種父母存在的吧。

2、我們所有孩子的感受都要認可么,這樣不就變成了溺愛孩子的父母了么?

答:不是,當孩子感受被滿足會傷害你的感受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談你的感受「媽媽這樣心裡不舒服(傷心)(生氣了)」。所有的人際關係,其實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建立的,你不舒服了,表達出來,對方退一點,你舒服了,表達出來,對方靠近一點;對方不舒服了,說出來,你離遠一點,對方舒服了,說出來,你靠近一點。

另外我們還可以在認可孩子的感受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面對孩子不想面對的困難,比如「我們一起玩耍的時間真的好短暫,真的好不舍,但是媽媽不能讓你再玩了,下面是學習時間」

然後平靜的收走孩子的玩具。

3、孩子不認可自己的時候,我們也要認可孩子的感受么?

答:這種情況只建議談感受。比如,「你一定是很難過的」,不要用,「你一定是不相信自己的」「你的確挺無能的」,要注意避免給孩子造成不利於成長的自我認知。

4、我覺得做父母的,有責任給孩子人生建議,引導孩子成長?

答:比指導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習慣和我們溝通內在的感受,並且讓孩子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一旦孩子封閉了和你溝通的渠道,你除了用巨大的恐懼讓孩子服從你之外,重新打開孩子心扉的時間成本很高,需要長時間的接受孩子的感受,重新建立你在孩子心中的效用感,即「和父母交流,內心是舒適的,父母是接受我的感受的。」

5、我覺得我喜歡問為什麼,問清楚為什麼,比較容易引導孩子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答: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不適合這麼詢問,孩子比較不容易說清楚,而且會越說情緒越失控。

6、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有時候容易衝動,當聽到孩子說某些事情,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我會控制不住的想協助他,幫助他完成他需要做的事情,怎麼辦?

答:我們內部天生有一些情緒反應機制,有些情境下,我們可能無法控制的反饋出憤怒的情緒,有些情境下,可能無法控制的反饋出悲傷。解決這種問題的的辦法,只有長期的訓練,沒有別的辦法。不過具體操作也很簡單,最初只要每天嘗試克服一次,自己特別想給孩子做主的意識就好,在自己特別想給孩子建議的時候,遏制住自己的慾望,改用描述孩子感受的語言和孩子溝通,訓練多了,形成無意識反射,問題就解決了。

肥叔的話:

強烈推薦購買紙質書閱讀,這本書中的閃光案例太多了,肥叔權衡了好久,才挑選了這些肥叔認為是骨幹的內容出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您自行閱讀的收穫,肯定會超過肥叔給你帶來的收穫。

再次推薦閱讀紙質書。


下一篇:

肥叔:肥叔讀書計劃------愛的技巧和訓練(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公眾號:百家心理

不定期更新心理學知識的科普文章。

關注後發送「九型人格」可以獲得九型人格測試。

發送「心理健康自評」可以獲得SCL90心理自評測試。

發送「書籍」可以獲得肥叔推薦的心理學書籍。


推薦閱讀:

鼻孔大是什麼感覺?
路痴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工作6年感想
你的生意為什麼越做越「差」?教你八招如何做微商才能不被人「討厭」!

TAG:教育 | 感受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