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十 )——書法的鼻祖——李斯

李斯

很多人想不到,李斯成為聞名歷史的大書法家,是從幾隻老鼠開始。

話說,李斯在老家活到四十歲,由於字寫的漂亮,適合記賬,被聘為糧庫保管員。但他總覺著這個職位太小,沒有發揮出全部才能。

他也嚮往大公司,希望做個CEO,可不知這條路怎麼走。

我的未來在哪裡?我要怎麼做呢?李斯蹲在茅坑裡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不經意間看到廁所中的老鼠,一邊躲著自己一邊吃著糞便。

他想:老鼠生活的困苦不堪,就像底層的窮苦人。比起它們,自己活得算不錯了,起碼還有個像樣的工作。想到這些,他有點釋然了,隨手從懷裡掏出乾糧餵給老鼠。

這時候,他還不知道這次和老鼠的親密接觸,影響了整個後半生。因為下一刻,他就在糧倉裡面見到了另一群老鼠,徹底改造了他的世界觀。

李斯從家裡出來,去糧站清點倉內的糧食。當他打開倉門,看到糧倉里的老鼠四處亂竄,空地上堆著很多谷粟的空殼......

李斯愣在那裡,他並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見了老鼠就喊打。

他開始思考:

「廁所里的老鼠,吃著糞便,又經常受到人和狗侵擾,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堆積如山的谷粟,住著寬大的房舍,不僅沒有任何人來打擾,還生活的逍遙悠哉。」

李斯頓悟了:一個人有無出息就像這老鼠,關鍵是能否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和平台。人的賢與不賢、做的事大不大、生活質量好不好都決定於他所處的地方。

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學」,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

做天下第一流的人,做天底下最大的官,做名垂千古的事業。這是李斯畢生的理想,從這一天開始他朝著這個目標進發了。

他先從齊國開始,拜師學藝,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經營,最後到了秦國,終於碰到了賞識他的老闆——秦始皇。

秦始皇

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書寫中國書法史的那個機會,這個機會就是秦始皇統一文字。

統一天下,先要統一天下的文化,統一文化從文字開始。

中國的漢字迄今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從最早出現在陶器上的符號,刻劃在獸骨龜甲上的甲骨文,和鑄造在鍾、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文(大篆)。到戰國各國的半象形、半符號的文字,沿用了很久。

戰國時期,不但各國的政治、經濟是分裂的,文字也不統一。各國文字不同就有很大問題,比如秦始皇發布一道命令。這道命令到了東邊,齊國不認識,到了南邊,楚國也不認識,命令就成了擺設。

如果大家不太明白漢字統一的必要性,請看看這幅戰國七大國的文字就好理解了。

六國的「馬」字

試想,秦始皇的簽名,底下的人都看不懂,那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所以,文字不但要統一,還要要重新設計。

他早就知道到李斯擅長書法,就把這任務交給他。

李斯本來就是個書法行家,他也知道文字統一的重要性,迅速組織了漢字規範化編寫小組,認真的總結和改進六國和前代留下來的文字。

李斯知道,這將是一個光耀後世的工程。

大篆

李斯曾經說過:上古創造大篆字體,廣為流傳,但由於時間久遠,人們多不能認識。所以現在刪掉繁雜筆劃,省略異體字形,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也就是小篆。

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對發展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時,人們對小篆的結構不太熟悉,很難寫得稱心如意。李斯就和趙高,胡毋等人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等範本,供大家臨摹。

人們第一次為漢字書寫確立一套標準化、方法化教程。但這還不是終點,起碼李斯不這麼認為。如果秦朝以前的人還把寫字當做一個簡單的符號的話,那李斯已經開始構思漢字的未來了。

李斯知道,小篆的未來不僅僅要承載文字,傳播文化,還要有美感。這樣的文字書寫才是藝術,才可以叫做「書法」。

於是,李斯開始了賦予書法美的設計。

李斯賦予小篆的第一個美感是,端正。橫平豎直,端端正正。正體現出煌煌大秦,像泰山一樣穩。

這還遠遠不夠,新的帝國文化要純凈,要像玉石一樣不留雜質。筆畫就要像玉一樣純粹。

接下來,還要如鼎一樣正直、如絲帶一樣飄逸。

小篆就是基於這些原則,帶著大秦帝國的新銳之氣,帶著大秦帝國的磅礴之氣,在李斯的手裡完美的創造出來。

我們來看看李斯的代表作——《嶧山刻石》,正是這種美的體現。

《嶧山刻石》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的十餘年間,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先後五次遠途巡視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東齊魯故地登陶縣的嶧山(今山東鄒縣東南)時,登高遠望,激情滿懷,對群臣說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銘,遺傳後世。」李斯當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於嶧山之上。這就是著名的秦《嶧山刻石》。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戰亂,原石被野火焚毀。此石是宋太宗趙光義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鄭文寶根據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陰有鄭文寶題記。《嶧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由宋代人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為最佳,現藏在西安碑林里。

《嶧山刻石》局部1

《嶧山刻石》局部2

這塊石刻作品,是李斯的代表作,我們從中能看出李斯書寫小篆的特點。

首先,對稱均衡,肅穆縝密,安穩端正,全篇高度統一,完全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似乎每個字都是軸對稱,恨不得都是用尺規作圖法做出來。這種秒到毫顛的控制,只有功夫練到極致的李斯,才能書寫的出來。

古人把這筆筆渾圓,稱為「玉筋」,上緊下松,弧線婉通。由於筆畫粗細幾乎完全一致,為了不使橫豎交織也過於呆板,因此,弧轉的處理和斜線的穿插,賦予秦小篆獨特的藝術魅力。筋,本來是有彈性有張力的,但這種「筋」竟然是堅硬的玉做成的,可見書法家們對李斯的欽佩之情。

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看到,細如絲的筆畫,自然分割營造出很大的空間留白,開闊宏大的氣象。

李斯 《會稽刻石》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錢江險濤,東下會稽(今紹興),祭過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後來教叫做秦望山),俯瞰東海涌潮後,命丞相李斯手書《會稽銘文》。李斯奉命連夜寫畢後的隔日,他又采嶺石鑴刻,然後立於會稽鵝鼻山山頂(後叫刻石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會稽刻石」。

李斯用盡了全身力氣,把小篆寫成了藝術,一種富含美感的藝術。

魯迅曾稱讚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勛。」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從此,他被稱為書法鼻祖。

從一個小小的倉庫保管員,到大秦的丞相,又讓漢字書寫成為一門藝術,成為中國書法奠基人,李斯的事迹告訴我們:

即使你是個普通人,如果你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完】

書法藝術從李斯開始,踏上了輝煌的歷程,從此之後,始終貫穿著中國的文化藝術史。不過,小篆好看是好看,就是字形過於嚴謹,不適合我們平時使用。下一位出場的人,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他的起點比李斯差了很多,還坐了十多年的牢房,卻勤奮練字,不僅改變了命運還改變了書法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詩畫文化」。


推薦閱讀:

大清帝國1905式新軍陸軍制服略談(一):軍官軍佐禮服
東漢最有名的自媒體月旦評是如何來的?
《神探狄仁傑》的演員表是什麼?
為什麼古代人稱呼還有字?

TAG:書法 | 秦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