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那些穿著手術衣,帶著口罩的人身體里,也跳動著一顆溫暖的心

繼《人間世》之後,又一部醫療記實劇《生門》目前正在東方衛視播出。

生門系列劇,故事集中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它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透過無數孕婦生產,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臨的喜悅。婦產科是一個窗口,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生命的誕生,總會牽動個人、家庭、社會的複雜糾結;生活本就不易,生產背後是普羅大眾的人情冷暖。龐大的故事體系,透過起伏跌宕的劇情,呈現悲憫的視角和情感的溫度,《生門》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環境最真實、最生動、最揪心、最溫情的縮影。

可以看出,近年來媒體與大眾對整個醫療行業,包括醫院、醫務人員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在關注的廣度還是關注的深度上。從關注的廣度上來說,前段時間的現象級醫療紀錄片《人間世》,在10集的體量里,有新生、有120急救、有重症搶救、有一個年輕癌症媽媽的抗癌日記,更涉及到了臨終關懷和公民器官捐獻,力求覆蓋一個人在從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環節。而從深度上來講,無論是前段時間的《人間世》,還是目前正在播出的《生門》,鏡頭下的醫務人員都顯得越來越有人情味。醫生不再被塑造成雖然醫技高超但卻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乏味空洞的形象,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他們是醫生,也是普通人。

現實中有許多這樣的場景,手術室的門打開,走出來的醫生冷靜地對家屬交代病情,要求家屬簽字。他穿著手術衣,帶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眼睛,你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他的形象看起來是那麼的冷漠。

《生門》第一集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李家福主任為一位名叫夏錦菊的孕婦做剖宮產手術。夏錦菊是中央型前置胎盤的孕婦,手術風險非常大。術中胎兒娩出的瞬間,夏錦菊的子宮出血量已達到2000ml, 為了保住夏錦菊的生命,李家福主任決定切除她的子宮。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之下,立即切除子宮,完全是正確且是風險最低的選擇,無論是對醫生還是患者,這一點,李主任不可能不知道。然而,當一個女人得知自己將被切除子宮的那一刻,她的內心該是多麼的絕望和無助。當了解到夏錦菊不希望切除子宮的想法後,當他看見夏錦菊臉上難過的神情,李家福主任猶豫了,他決定冒著風險再等一等,看一看情況,興許有保住子宮的一線希望呢。

可惜的是,命運最終沒有給夏錦菊機會,她仍在大量失血,血壓已經不穩了,最終李主任只能切除了她的子宮。

雖然最終夏錦菊的子宮沒能保住,但李主任試圖保住子宮的過程卻非常地觸動人心。保護一個女人的子宮,維護她的完整,其實是在保護她的尊嚴與心靈,這體現了一個醫生對病人的人文關懷。雖然當保護生命與維護身體完整衝突時,理應以保全生命為最高原則。但當決定切除子宮的那一刻,李主任的無奈寫在臉上,沒能保住子宮,醫生其實與患者同樣難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同樣,在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中,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正在緊急搶救一位年僅24歲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大量輸血。之前血庫已經調來了1200ml血,但患者又出現了應激性潰瘍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進一步加大,需要加大輸血量。毛恩強主任親自給血庫打電話,反覆說「沒辦法了,兄弟,再給支撐一把吧,才24歲啊,24歲啊……」

相信對絕大多數醫生來說,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就是把病人治好的那一刻。無奈現代醫學仍然有它的局限性,有時,醫生拼盡全力,可能也無法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但請相信,主觀上,每一個醫生都希望治好他的病人。醫院不是無情之地,醫生也不是無情之人。那些穿著手術衣,帶著口罩的人身體里,也同樣跳動著一顆溫暖的心。


推薦閱讀:

「害喜」可預測胎兒性別嗎?
「醫科大學」和「醫學院」的區別在哪?相信90% 的人都搞不懂
如何看待中國首部由半數以上演員是癌症患者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
剖宮產橫切好還是豎切好?有什麼區別嗎?
什麼蔬菜可以預防癌症?

TAG:醫學 | 臨床醫學 | 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