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突破】發現自閉症社交缺陷的「信息密鑰」

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獨孤擺渡館】【蝸牛大班長】查看更多乾貨知識。

相信看過電影《海洋天堂》的人

總能為影片中溫暖父子情潸然淚下

影片想要喚起公眾對自閉症認識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兒童先天性嚴重的神經發育性疾病,發病率約1%,致殘率高,主要癥狀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和行為刻板反覆,不小比例伴有智力障礙。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自閉症至今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行為訓練和康復方式的效果不確定,人類仍繼續探索在攻克自閉症的道路上。近日,浙江大學羅建紅教授團隊在自閉症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當地時間3月1日,羅建紅教授團隊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神經元》發表了關於自閉症小鼠模型社交行為的研究。

文章題目為「Gamma Oscillation Dysfunction in mPFC Leads to Social Deficits inNeuroligin 3 R451C Knockin Mice」。

這項研究工作為期四年半,研究結果表明,內側前額葉皮質一種特定式樣的腦電波異常導致自閉症模型小鼠出現社交障礙,在成年期通過操縱該皮質的特定類型神經元可恢復這種腦電波並克服社交障礙。這個發現可能還適用於其他自閉症模型,並且提示了成年期治療自閉症的可行性。這一發現或為人類自閉症治療帶來新的思路。

圖片以中國剪紙的風格展示了自閉症模型小鼠光遺傳治療前後的兩種狀態。左邊的兩隻小鼠在社交時由於腦電波異常不能順利交流,所以失落驚慌。但是,當接受了特定頻率的光遺傳刺激治療,小鼠們開始載歌載舞了。音符代表了mPFC中的腦電波振蕩,右邊的音符強調了theta-gamma節律。

羅建紅團隊表示,通過研究發現提示,可以通過精準調控特定神經元的活性來治療自閉症,且由於實驗模型鼠已經成年,該手段對於成年的自閉症動物仍可具有治療效果。羅建紅團隊認為,如果人類自閉症有相似的機制,則可以通過物理或藥物手段提高人的前額葉PV神經元功能,以重建前額葉低頻振蕩,達到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能力的目的。作為核心癥狀的社交缺陷的改善,可能還會對自閉症兒童智力和語言發育具有積極意義。

一位匿名評審專家表示,這項研究的新穎性基於這樣的論證:存在特定的皮層區域與特定行為相關,並且作者發現該區域中gamma振蕩改變和PV中間神經元異常,從而提供了行為、腦網路改變和自閉症相關的基因突變之間的聯繫。

從小鼠的自閉症治療或可推論到人?

這是因為,該研究的基礎就是將從自閉症患者中鑒定的到神經連接素基因突變,通過遺傳工程技術複製到小鼠模型中,該小鼠也表現類似自閉症的行為異常,存在社交障礙。

簡單說來,小鼠的遺傳缺陷的基礎信息來源於人的自閉症患者。與人類一樣,小鼠也有NL3基因,其在神經發育中的功能也相似,這是推論的科學基礎。

羅建紅表示,科學家研究疾病動物模型,就好像是想用一面鏡子來折射出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但因為進化上的差異,用小鼠模型得出的有關腦高級功能的結論是否適用於人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驗證。


推薦閱讀:

自閉症孩子情緒問題處理方法
自閉症不放棄就還有希望
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這三種發育行為性疾病如何區分?
自閉症家長如何去做
哪些措施有效的預防自閉症疾病呢?

TAG: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