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停止發布關於任何藝術留學經驗相關
很久沒有更新過了,最近關注了 @楊舒蕙 的專欄,感覺挺受用的。突然意識到其實我發布的這些內容基本上都和留學申請相關。然而其實你們的申請並不是我能左右的,而且還會讓人有一種我是機構老師的錯覺,然而我對藝術留學這個行業又有一種其實並沒有理由的本(深)能(惡)抗(痛)拒(覺),以至於被人這樣誤解都會覺得怪噁心的。所以我決定停止發布任何關於留學方面的東西,而是轉移到真正的生活記錄以及思考隨筆方面。
當然我對史論的研究還只停留在我們學校的藝術史101課上(是一節很爛的課),所以你們並不能指望我給你們帶來高質量的這方面的內容。
那我到底能寫些什麼呢,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讀的一篇文章。Camnitzer "Thinking about Art Thinking",裡面簡述了一些關於博物館,藝術學院,以及學生三者間對藝術教育的共同責任的探討。否定「不論學校怎麼教,最後真正有這個能力去探究藝術認知層面的學生,真正能「成功」的學生不論如何都會成功,所以學校應該把中心放在不那麼有希望的那群人身上」這種看法。簡單來說這篇文章就是就是提議創造一個art thinking的環境,「只只螞蟻抓上樹」。然而作者有意思就有意思在他花費了很多功夫很詭異的邏輯來闡述這個觀點,但是完全沒有提到任何解決方案,當然你也可以說沒有也不需要解決方案。我並不同意這個想法,但是這也不是我現在要說的。
現在RISD的教學與實踐很大程度上反應上面那篇文章的講法(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我們這邊的大一學生一方面承認大一的EFS課程很inspiring,另一方面又覺得其實什麼都沒學到,但是這也不是我想講的)。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生存在這個新藝術教育環境下的學生,我可以做到的是對我在這個環境中經歷的主觀記錄。用人話說也就是說我會發任何我覺得有意思的東西。
並不是說這個專欄的新方向比之前的留學經驗總結更加有意義,有可能其實更加沒意義,但是我覺得這樣試試也無妨。有興趣的人可以關注一下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專欄,挺有意思。
推薦閱讀:
※在倫敦時裝學院讀預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Vol.1
※台上見證了演員的誕生,台下要如何過好如戲的人生
※藝術管理—一入此門深似海
※用一套完整的平面設計作品集,來紀念雞年
※日本藝術類留學-1概述篇
TAG:藝術 | 藝術留學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