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了!今天,再道一聲:小平,您好
1904年,一個名叫鄧先聖的男嬰出生於四川廣安協興鄉牌坊村,學名鄧希賢。那時,這個古老的國度正處於五千年未有之大困局。很多年以後,當他離開世界時,這裡回升的勢頭不止讓國人沒想到,更讓整個世界震驚。
今年,是他開闢的改革開放40年;今天,是他去世的日子。這篇去年此時的文章,是一代人對他的認知和情感,此刻,謹以此文,深深緬懷這位偉大卻平凡的老人。
2018年2月19日,看上去很平常的日子。對於一般中國人來說,不特別提醒,似乎不會想起它是什麼重要的日子。
但若有人輕聲提醒你一句,無論是誰,心裡總會悄然一動,或許還會輕嘆一句,哦,原來老人家已經走了超過二十年了。
在普通中國人的領袖記憶中,鄧小平頗為獨特。他留在大眾影像中的形象大部分都是平靜自若又自帶微笑。用當下流行的「氣場」理論來說,似乎鄧小平有一股自帶的特殊氣場,平易可親,讓人想靠近。
1984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舉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的橫幅穿過天安門廣場。那場閱兵遊行由此成為一場盛大狂歡。
那是遙遠的34年前,人們居然在如此重要的場合直呼他為小平,彷彿在跟一個和藹敬重的長輩開玩笑打招呼。
小平您好,這四個字是那個時代的隱喻,又是鄧小平與中國人民內在關係的最好闡釋。那就是,他讓中國回到了一個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也讓他與人民重新回歸了日常、平常。
連他的逝世都是如此,1997年初春的中國,不同於1976年夏末的中國,也不同於1976年春天的中國,這個國家一切秩序照常。長安街同樣擠滿了人,八寶山同樣堆滿了花圈,全國各地都有自發的祭奠行動,但舉國哀而不傷,人們平靜凝重地送別一個偉大的老人,如同送別他們的一個至親長輩。
你問我鄧小平有多偉大,這就是偉大吧。
1997年2月24日,十多萬群眾自發在他靈車去八寶山經過的路途兩旁送別。
鄧小平遺囑:捐獻角膜,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史上最牛設計師和金句之王
今天的中國,今天的我們,仍然被鄧小平時代深刻地影響著。
原因很簡單,今日中國的基本面仍在改革開放的路線下前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這是黨和國家給鄧小平歷史功績的主要定性之一。這是一個準確的定義。改革開放及小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變了這個國家,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
若以1978年為起點,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鄧小平時代的開幕,整個中國,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藍圖下,蓬勃發展了四十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一開口就直奔主題:今天主要講一個問題,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而他當年的那些設計目標,無論是小康社會還是四個現代化還是三步走戰略,今天看來如同預言。
今天的中國,已經是毫無疑問的大國強國。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時,中國的GDP總量只有3000多億人民幣,全球十幾名開外,人均GDP更是全球倒數第二。1997年,小平逝世時,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接近8萬億人民幣,世界排名第六位。而2017年的中國已經在名義GDP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呆了近七年,總GDP超過美國似乎都並不遙遠。
1979年,鄧小平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訪美的領導人。當時,中國GDP只有美國的1/10。2016年,中國GDP已超過美國的65%。
如果我們把中國國力變化的時間軸再拉長一點,就會看得更清晰。
1904年,當鄧小平剛來到這個世界時,這個古老國度正處於清末大困局,國勢幾乎跌到了秦統一以來的最低點。
1927年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而日本人自1931年開始的入侵和不間斷的國內戰爭使其從未真正獲得過建設國家的機會。
1949年後,新生的共和國經歷了十餘年欣欣向榮的建設期,但也陷入過近二十年的政治動蕩
從1904年到2017年,113年的歷史上,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一個極為誇張的陡峭曲線,前七十多年一直在底部震蕩,而後四十年,則止跌回升,而回升的速度和持久度不止讓中國人沒想到,更讓整個世界震驚。
對於億萬普通中國人來說,鄧小平理論即使不懂,但鄧小平金句都記得。他的「黑貓白貓論」、「小腳女人論」、「摸著石頭過河論」人盡皆知,他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迄今仍被社會精英奉為圭臬,他的「改革也是革命」、「不爭論」、「警惕右、防止左」等論斷極具政治智慧又內蘊很深。
鄧小平留下無數遺產,但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就是他的設計和他的理論。到今天,你才能明白他的許多良苦用心,也到今天,尤其我們這一代,越長大,越深入社會,越了解中國,才越明白鄧小平那些金句背後的真正意涵。
1982年,深圳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在今天看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號,當時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直到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看見這標語後說:「很好,很好」,爭議才得以平息。有人說,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正是從這句口號開始的。
他在生前用二十年設計了現代中國的基本框架和未來藍圖,在他走後,這個設計又讓中國人民受用了二十年。正是在這四十年的基礎上,我們才有底氣說,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共同富裕。
無論怎樣,中國已經走出了1840年以來的前所未有的大困局。一個現代的中國,一個開放的中國,一個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為之奮鬥希望求得的中國。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人永遠不會遺忘鄧小平。
鄧小平去世後,民間依然會不斷自發地緬懷。
南方談話是小平最後的囑託
官方主流音樂界一直反思,類似《春天的故事》這樣的傳唱大江南北的主旋律歌曲為何再難出現。
也許,不是因為好音樂難以出現,而是,春天的故事這樣的傳奇再難發生第二次了。
《春天的故事》並不矯情。1979年的那個圈,1992年的那段著名講話,包括歌詞里的「滾滾春潮」、「浩浩風帆」、「春風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滋潤了華夏故園」,在火熱的1995年,這樣的歌詞的確只是現實的素描。
鄧小平,如果他還沒有逝世,他也許都無法想像自己跟一個城市,跟一個奇蹟會聯繫得這麼緊。他的一生實際只去過深圳兩次,一共只有八天而已。
1992年1月19日上午,鄧小平抵達深圳。
如果說鄧小平逝世時,深圳還只是春芽初發,在他去世後20多年裡,深圳已經長成了參天巨樹。
2017年,深圳的總GDP已超過兩萬億人民幣,這座城市甚至已經將它對岸的老牌城市香港甩到了身後。1984年,小平準備收回香港時,深圳的GDP還不到香港的一個零頭。自從1979年以來,深圳速度一直獨步天下,2017年的國內一線城市經濟增速排行榜上,深圳仍然睥睨天下,而且勢頭越來越猛。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橋橋頭,在風中眺望對岸的香港。8年前,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堅如磐石的意志促成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我一定要活到那一天,就算坐著輪椅,也要到香港走走」,可惜老人家終生未能如願。
鄧小平是一千多萬深圳人的信仰。小平去世後,它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低潮、停滯、彷徨。但在每個重要節點,深圳人都會去追溯他們的本源。他們通過大規模的官方民間討論,不斷領悟鄧小平的遺產,不斷推動深圳繼續改革而不是保守,繼續開放而不是封閉。
鄧小平守護的何止是深圳。在鄧小平去世後,中國繼續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改革開放。中國內地大量城市調研團到廣東實地考察,回去後有樣學樣,獲得了快速發展,可以說,深圳的發展不過是廣東、是整個中國發展的縮影。
懷念鄧小平繞不過深圳,繞不過廣東,繞不過那次南巡,那個著名的南方談話。
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一生中或許有過無數次講話和談判,經歷無數次重大事件,但類似這樣扭轉乾坤的談話,縱觀中外歷史,仍然難得一見。
1992年1月20日,鄧小平在深圳國貿大廈視察時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在鄧小平的一生中,他有過無數豐功偉績,但或許南方談話的重要程度仍然要排在前面。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似乎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接近90歲的鄧小平不動聲色,他帶著全家坐上南下專列,對外稱這只是一次私人旅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鄧小平舉重若輕,談笑風生間就讓歷史的車輪再次快速轉動起來。他再度煥發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深圳,他在植物園裡一邊種發財樹一邊說,「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在中山登山,他刻意不從原路返回,聲稱:「我從來不走回頭路」;在廣州,在珠海,在上海,在他去到的任何地方,都一再強調,要改革,要更快一點。
1992年1月26日,鄧小平在珠海拱北:要爭取時間,抓住機遇,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等到「東方風來滿眼春」,又一次全國性思想解放大討論開始,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已經根本上鼎定了形勢。
1992年的談話和其後兩年的布局是這位老人最後的政治大動作。他鞏固了改革開放的盤面,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完成這一切後,他實現了自己不貪戀權柄的諾言。他對下一代領導集體交代:「對中國的責任,我已經交卷了,就看你們的了」。
1994年後,鄧小平再也沒有刻意公開露面。醫護人員回憶說,小平在最後的日子裡思維清晰,但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那段時間,老人有時昏昏沉沉地睡著,有時異常清醒,但是不說話。臨終前幾周,醫護人員還問他有什麼話想說,他也只是淡淡地說:
「該說的都說過了。」
「鄧爺爺好」,「小平,您好。」
對於70、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他們對鄧小平仍然有著直觀的記憶。
「鄧爺爺好」。這是當時很多報道中出現過的話語。
小平,真是名如其人,人如其名。青年時期的鄧希賢一心改名為小平,不知道是否包含了對自己個性的某種期許。
跟他的名字一樣,鄧小平個性平實幹練。《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認為他有一種極為洞徹的務實精神,但他的務實里又有某種超然。他開會講話幾乎不用講稿,並以精悍簡短不廢話著稱。
晚年鄧小平的權威非常高,但他對於個人崇拜似乎天然缺乏興趣。他一生中確實不斷表現出很多跟「平」有關的特質,平實、平和、平易,但小平之所以有一種奇特的人格魅力,或許正在於另一個與「平」有關的詞語,平凡。
1988年3月25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在主席台就座的鄧小平點起了香煙。一位代表遞上小條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看過條子後鄧小平笑著把煙熄了。
鄧小平是毫無爭議的偉大人物,但他卻保留了很多普通人的本真品質。不管他在什麼樣的高位,他都沒有忘記政治角色之外,還有其他的人生角色。
在鄧榕的《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里,收錄了鄧小平在文革時期寫給毛澤東、汪東興等的15封書信。那時候,鄧小平被流放江西,在艱苦的歲月里,他給中央寫信談個人前途的比例反而不如他談論逆境中的親人。妻子卓琳的血壓,女兒鄧林的婚姻,兒子鄧朴方的病情,鄧小平以極為誠懇的方式請求組織給予照顧。
這也許就是鄧小平作為一個偉大政治家卻表現出很多獨特人格魅力的原因之一吧。無論什麼處境下,鄧小平始終生活在溫情里。在江西的三年,夫人卓琳每天負責掃地、擦桌、洗衣,鄧小平負責相對更重一點的活,劈柴、砸煤、幫助被迫害至殘的鄧朴方擦身洗澡。在江西貧困的鄉下,在鄧小平一生最失意的時候,居然也能自得其樂。
文革時期,鄧小平在江西,與親人團聚。
在關於鄧小平的大量回憶錄里,還充斥著很多類似的細節。一個人在重大抉擇和舞台上表現出的品質和反應,跟這些日常中的人格不能說沒有關係。
他逝世後,有人曾經評價,鄧小平最大的貢獻或許還在於,將人的很多本真與常識又帶了回來。他為知識和文化正名,解放了知識分子,恢復了高考,讓上千萬下鄉知青返回故里,又設法給他們解決就業,改變了幾代中國年輕人的命運。他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有溫情、有秩序、有期盼的世界。做到這些,跟他的政治理念有關,也許還跟他同時也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並且享受普通人世界的情感和美好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鄧小平會讓人感到親切、平易。很多小學生見到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時,畫風會比較嚴肅,但鄧小平跟孩子在一起時就會很融洽。在他的晚年,「鄧爺爺好」成了一個高頻媒體辭彙,顯示這位老人與這個國家的未來之間親密的情感聯繫。在青年、大學生和社會普羅大眾那裡,人們都可以輕鬆自然、發自內心地喊「小平」。
一個偉大卻平凡的人,這樣的評價,我們可能用過很多次,但用在鄧小平身上,你不僅會深以為然,還會這樣想,平凡人的心態、普通人的情感,也許恰恰就是他如此偉大的原因吧。
二十年後,我們這群當年喊「鄧爺爺」的少年都已經長大了。少年時只覺得鄧小平是個可愛的老爺爺,等我們成長以後,重新體味這些年中國走過的和即將要走的路,分外懷念這位可敬的老人。隔著遙遠的時空,突然很想對著大海里的老人家默默道一聲:
「小平,您好啊。」
http://weixin.qq.com/r/RCkuNgjE1FWrrUxV93x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天使投融資法律文件與解析 | 信息權(十二)
※天使投融資法律文件與解析 | 優先跟投權權(十三)
※吳京把茅台股價吹破500,國酒疑隱藏利潤為推股權激勵
※蓋世汽車股東爭奪控制權,給投資人和管理者都上一課
※估值,動態博弈的過程--影響力估值法 | 估值就是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