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芳華,右眼妖貓,人生的三岔口而已!
多年後,無法釋懷的吵鬧早已忘卻,記憶,總將那份美好永留心田。重溫美好的瞬間總能讓人熱淚盈眶,是記憶欺騙了我,還是那份美好給了我最為單純的信仰?我堅信美好的力量,就像我堅信你未曾離我而去,波光粼粼的那張微笑的臉就是那份美好給予我最大的恩賜!
看了《芳華》,也看了《妖貓傳》,前後腳,隨之而來的觀影評論讓我開始懷疑當下人的欣賞水準與理解能力,難道看圖長大的一代已經無法理解略顯複雜的情感與道義嗎?難道只是那一抹生物本能的感官體驗才是最為真實的嗎?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維度,可我們一定要如此low嗎?
關於《芳華》,馮小剛說他的內心是溫暖的是柔軟的,但他的電影呈現出來的卻是冷酷的僵硬的!我相信記憶是會欺騙人的,當我們每個人回想往事,只有那些美好的片段才能被我們喚醒,而曾經的吵鬧早已經變成可笑與幼稚的代名詞。或許,記憶也偏愛美好吧!馮小剛的記憶給了他一份美好,那是他在文工團的一份美好,那是一張張波光粼粼的笑臉般的美好,那是陽光灑在修長大腿上的無限生命力的美好,可馮小剛呈現出來的故事實在有違他的記憶。這或許源於編劇嚴歌苓那顆過於冰冷的心吧,傷痕文學如果沒有苦難似乎就像炒雞蛋沒放鹽一樣寡淡。可是,如果文工團的苦難都可以算得上苦難的話,那當時的中國農民的苦難又該如何定義呢?這就像90%的人都在挨餓,而有人卻說自己因為每天都要吃難以下咽的北方饅頭而遭受了巨大的苦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矯情呢?
回到電影的本身,故事依然是以「好人受苦」的老舊橋段引導大眾聚焦於「階級」、「陰暗」、「苦難」等,這些字眼足以激發當下眾多鍵盤俠那早已按耐不住的豪氣,於是乎,劉峰成了好人沒好報的代言人,何小萍成了底層階級的苦難者,郝淑文成了撬走閨蜜男朋友的心機婊,林丁丁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政委成了陰險狡詐的集體利益的維護者。嚴歌苓的冷酷與馮小剛的淺薄,將曾經的青春年華,將波光粼粼的笑臉,硬生生的變成了污穢不堪的狗血故事!影片最後呈現的畫面是,劉峰對於現實的滿足竟然是他與死去的戰友相比,自己還活著,活著還有什麼不該滿足的嗎?拜託,這樣的命題太蒼白,太操蛋了!如果我是編劇,如果我是導演,我會讓劉峰說:「躺在這冰冷中的每一位戰友,他們都用自己鮮活的生命滾燙了人世間的那一份美好,與他們在一起,我知道了溫暖的味道」。我不會讓劉峰一生對於美好的堅持變成了對現實無奈的妥協,我更不會讓他用最低的標準來粉飾自己的窘境!我會讓每個觀影人都知道,劉峰堅持學雷鋒,堅持對美好的追求不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是雷鋒,處處充滿了和善,他才天真地貢獻了自己的熱情自己的青春,而是他知道,世界上的不堪,人性中的陰暗這些或許都是常態,但即便這些都是常態,他依然能以「殉道者」的態度來向世人展現一份美好與一份和善!劉峰的一生不是因為天真不是因為謊言而變得荒誕,而是他堅信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找尋一份原本就不存在的美好!找尋這份美好的過程會讓他付出常人不可及的代價,可他能依然如故,這才是劉峰,這才是那個年代每個人的芳華!
對於那個特殊年代的反思,馮小剛做得很不徹底,不知道是出於缺乏勇氣還是缺乏思考能力,或者兩者都缺乏,他用了一個荒誕的人物完成了一個荒誕的指向!林丁丁之所以要告發劉峰「耍流氓」,不能簡單讓觀眾理解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要告訴觀眾,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一個好人是如何變成一個壞人的!一個糟糕的時代,是逼著好人說假話,是逼著戰友污衊戰友,最為惡劣的是,逼著自己污衊自己!林丁丁的恐懼是有原由的,可在這點上,馮小剛估計沒有什麼勇氣交代清楚!當然,話說回來,那個年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最初最大的受益者,總不能以最後的受害而忽略了最初的受益吧!可這蜻蜓點水的描述卻讓林丁丁成功地背起了這個大鍋!
編劇嚴歌苓以冷酷的視角看待自己的青春歲月,可這份冷酷來得無厘頭啊!影片中的蕭穗子算是嚴歌苓的青春代言人吧,或許通過蕭穗子看待世界的視角就能看出嚴歌苓的三觀吧!影片中蕭穗子、郝淑文、陳燦三者的關係處理上,展現的是蕭穗子喜歡陳燦,她也誤以為陳燦喜歡自己,畢竟,陳燦會有意無意地接近她!可她始終沒有察覺,陳燦以最熱情的狀態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的旁邊總有一個蕭淑文!可當她與陳燦單獨在一起時,陳燦是冷漠的,即便是她拿出金鏈子幫陳燦做牙托,陳燦依然只是禮貌性的說聲謝謝。這點,電影講得很清楚,可為什麼一定要讓郝淑文說出那句門當戶對的話呢?於是,郝淑文成了心機婊,陳燦成了渣男,蕭穗子成了值得同情的對象!這三個人在一起,根本與蕭穗子無關,她始終只是個局外人,只是她一味地認為自己才是那個重心,於是,通過她的視角,她成了那個被傷害的對象,這難道是傷痕文學的精髓嗎?就這一句門當戶對讓前期的鋪墊瞬間瓦解,於是乎,網友哭訴蕭穗子受委屈了,郝淑文、陳燦太卑鄙了!這樣的處理難道是馮小剛的小伎倆,是他對當下觀影人群理解力的一種嘲弄?或許今天的人對於略顯複雜的情感已經沒有解讀能力了吧,一個男人接近一個女人,他未必是因為你,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室友,你的閨蜜,這樣的感情路徑很難理解嗎?可能,當下的人們更喜歡直接一點吧,略顯含蓄的事都會讓人感覺麻煩吧!
總之,芳華這部電影,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兩個沒有「文人使命」的傢伙炮製了一鍋爛茄子,用極其刺眼的字眼讓鍵盤俠宣洩了一次廉價的正義感,順便讓這個社會上的戾氣變得更加渾濁一些!當然,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去看《妖貓傳》的原因,那就是「文以載道」的陳凱歌是有「悲天憫人的大慈悲心」,編劇王惠玲亦是足以對得起「文人」這個稱呼的!
坊間對於陳凱歌的點評顯得過於苛刻,對於這個電影的解讀也過於直白,文以載道不是哪一個導演隨隨便便就能實現的,批判很容易,也很容易引發共鳴。但理解很困難,包容更困難,能做到同情那更是難上加難!一部電影,能讓觀眾熱淚盈眶那就是成功的,何況對我而言有四處之多。其一就是當空海閱讀阿部日記,鏡頭展現出大唐無比輝煌的盛景時;其二就是當阿部想對楊玉環說出愛的誓言卻又欲言又止時;其三就是當醉醺醺的李白出現時,肥胖油膩也無法阻攔那不可一世的才氣;其四就是當阿部懇求楊玉環隨他離去時。這些片段之所以能讓戳中我的淚點,那是因為整部電影的氣息是連續的,情感是遞進的,結構是升華的。眼淚流過而不知,直至冰涼才提醒我回到現實,阿部寬、辛柏青、張榕容,了不起的演員啊!
電影中的白樂天、空海、白龍、丹龍,都是沿著「相信—懷疑—堅信」這樣的一個過程完成自我救贖,只不過每個人承載的對象不同而已,白樂天承載的是愛情,空海承載的是生死,白龍承載的是正義,丹龍承載的是親情!而所有的這些情感都被匯聚到開元盛世,這個人世間最大的美好中來!那時的大唐,是自由、開放、包容、平等的象徵,每個外族人都暢想著這份美好,每個生活在大唐的人都在體驗著這份美好,而在這份美好皇冠中最為耀眼的明珠就是「愛情」,是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白樂天最初是相信李隆基與楊玉環的這份愛情,而且他也嚮往這種美好的愛情,哪怕已經過去了很久,他依然迷戀著那份美好!可隨著對妖貓的追查,他發現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是一場騙局,美好的隕落讓他開始懷疑,他曾經堅信的價值觀就此分崩離析!可當他看到楊玉環面對死亡時的平靜,看到白龍對楊玉環遭遇不公時的殺戮,他理解了這份美好,他也堅信了這份美好!
空海是智慧的,他能洞悉世間的幻術,這就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所呈現出來的認知維度一樣,白樂天是處於看山是山的層級,可空海卻已經是看山不是山的層級了。這份智力上的優越感讓他對佛法對生死有著異於常人的解讀能力,可當他真正面對死亡時,他是慌亂的,因為他無法達到最高維度的認知,可就在對妖貓的追查過程中,當他看到楊玉環能坦然面對死亡,他突然明白了生死的意義。同樣,丹龍對於白龍是有親情的,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白龍除了自己再沒有其他親人了,這種不離不棄就像他的台詞一樣:「我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誰來陪你」,「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我一直都在你的身邊」!淚奔啊!
當然,故事的點睛之筆落在了白龍與楊玉環身上!白龍目睹了楊玉環的美好,他也迷戀這份美好,可當他看到世人用骯髒的手段玷污了這份美好,他開始憤怒了,他認為骯髒是這個世界本來的面貌,他用殺戮開始了自己「衛道士」的征程!白龍有錯嗎?他沒錯,他所謂的美好隕落了,他看到了眼前的事實,他要用他心中的那份正義來捍衛這份美好!白龍錯了嗎?他錯了,他只看到了事實,卻看不到本質,他只看到了周圍人設計的騙局,只看到了楊玉環被詭計害死,可他看不到楊玉環為什麼會安詳赴死,楊玉環不知道這是騙局嗎?
楊玉環知道這是個騙局,但她也知道,只有死亡,她才能讓大唐的這份美好保持下去!沒有這份美好的大唐一文不值,而這份美好的魂魄就是她楊玉環的「愛情」。這個魂魄必須是潔凈的,來不得半點瑕疵,容不下半點褻瀆!她知道李白迷戀她,恃才傲物的李白只有見到了楊玉環才顯得那麼拘謹,她也知道阿部愛戀她,安祿山貪戀她,可作為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她有義務維護這份美好!所以,兵變時,楊玉環拒絕了阿部提供的生路,因為,她知道她的生路就是大唐的死路,就是李隆基的死路!楊玉環對李隆基是有愛的,李隆基也是深愛著楊玉環的,要不然,暮年的李隆基也不會拿著楊玉環臨別時的香囊暗自神傷!只不過兩人都清楚的知道,這份美好需要一個「殉道者」,要麼楊玉環,要麼楊玉環與李隆基!楊玉環是善良的,從她告訴白龍,寄人籬下是苦楚的,但也要用感恩的心來對待給了你安身之所的人!李隆基就是楊玉環的家人,大唐就是楊玉環的家呀,她知道李隆基的窘境,她知道大唐的窘境,她要為李隆基淌出一條生路,她要為大唐淌出一條生路,而這條生路就是她楊玉環的死路!
楊玉環面對死亡是平靜的,因為她堅信她必須要去向世人展現那份「美好」,引領世人相信那份美好,她也知道這份美好需要用她的血來澆灌,只有用她的血,這份美好才能生根發芽,才能開花結果,生死在此時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那份長出來的美好才是她生命的全部意義!這一刻,白樂天悟到了,空海悟到了,白龍呢?他到死都依然執著,他堅信事實,他堅信真相,可他不明白本質,不明白意義,更不知道意義是可以孕育出無窮的力量!白龍是單純的,是值得愛憐的,他有他的堅持,他有他的不舍,可他不知道楊玉環不僅僅是極樂之宴的那個貴妃,她更是極樂之樂的那個「樂」,那個樂是大唐的魂魄,是大唐賴以延續的美好!白龍不理解,嚴歌苓不理解,馮小剛也不理解!
兩部電影,一個在描述事實,一個在描述本質,一個自以為是揭露了真相,一個卻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這就像幾千年來,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荀子是看到了事實,可孟子看到了本質。荀子用嚴苛律法來規範人的言行,孟子用道德人情來馴化人心,多年後,文人們似乎都忘卻了自己的責任,口誅筆伐才能彰顯自己的見識,可那份仁慈之心呢?年少時,喜歡下雨,因為雨水可以洗刷一切,讓所有的事物展現本來的面目。下雪卻是讓人生厭的事情,因為雪花會覆蓋一切骯髒,會以最虛偽的美好來展現這個世界。長大後,知道了希望的重要性,知道了溫暖的價值,知道了因為不堪所以才要善良,知道了因為不存在所以才要堅持。多少次,當我們回首往事,親人、朋友,同學、戰友,曾經的不愉快早已經忘記的一乾二淨,能留在記憶深處的都是美好!因為,美好是希望,美好是溫暖!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我們能在不堪中還能殘存一份對美好的嚮往,那些偉大的殉道者,他們用常人無法企及的力量讓這份美好得以延續,後來的人,才能在冷酷的人性中尋求到一份溫暖,人生的三岔口就在腳下,向左走,眼睛去看,向右走,用心去看,人生,不就是為了尋找那份原本就不存在的美好而變得更有意義嘛!
推薦閱讀:
※在《開學第一課》的煽情中,究竟還有什麼傳統文化?
※清代民間嚴謹家規、族規:干本分活,行狹義事,做正直人
※天珠怎麼鑒定?真正的價值又是多少?
※《生命真諦》
※故鄉的年味,兒時的夢
TAG: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