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讀後感

赫胥黎: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美麗新世界》

奧威爾: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1984》

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提出媒介即隱喻的觀點,認為媒介並不是中立的信息傳道者,而是會對傳播的信息進行篩選。比如,印刷媒介適合傳播完整的、具有邏輯的信息,而電報、電視則適合傳播散亂的、沒有關聯的信息體。印刷媒體適合知識的傳播,而電視則適合傳播娛樂的信息。

娛樂至死告訴我們,電視的出現,打開了人類娛樂的大門,越來越多的信息都通過電視進行傳播,然而媒介即隱喻,電視的技術特點註定其傳播的信息是以娛樂的形式進行的,因此政治、教育、宗教等通過電視進行傳播的信息都變得娛樂化。人們根據候選人的外貌進行投票,而不是根據候選人的才能及其政治傾向進行投票。此外,由於電視傳播信息的碎片化、缺乏背景知識等特點,人們不可能通過電視媒介進行嚴肅的思考。在娛樂化的時代下,人們慢慢地失去了判斷力、沉溺於娛樂之中,最後娛樂至死。

作者(尼爾·奧茲曼)擔心,電視媒介的出現,會衝擊印刷時代的寶貴文化(邏輯、思考、嚴謹),人類成為了娛樂的附庸品。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從不同的方面描述電視媒介對社會文化的衝擊,電視媒介的出現導致童年概念的逐漸消逝,兒童成為了微型的成人,而成人卻童年化,缺乏足夠的思考力和邏輯思維。童年的消逝,或者成人的消逝,正是娛樂至死的前提。這兩本書從兩個側面表明了電視媒介的出現給印刷文化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娛樂至死可取嗎?

之前看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都被設定為快樂的,他們被催眠成為熱愛自己的工作。還有一種藥品:soma,有鴉片之益而無鴉片之害。無論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一片soma就能讓你無條件快樂起來。而且完全沒有副作用。新世界裡面的每個人都沒辦法擺脫對soma的依賴。他們很快樂,很幸福。我問自己:這樣的世界不好么?我努力一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幸福快樂么?我沒有被說服,為什麼這樣的世界不好。但是我知道,這樣的世界在我的有生之年是不會存在的,我知道,我必須通過我的努力才能找到我的幸福。也就是說,我是嚮往美麗新世界的,只是不切實際罷了。

然而,當我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結論就不一樣了。如果這個社會是娛樂至上的社會。那麼人類必然會退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娛樂至上的社會缺乏憂患意識,必然會被殘酷的自然淘汰。

個人可以娛樂,但是整個社會不可以是娛樂至上的社會。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有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談數據時,我談些什麼
又是一個戊戌年,咱說好不要變法行嗎?
當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現實謬誤及其所暗示的可能的解決方法

TAG: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