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誰才是降噪耳機的最強王者?
作為一名常常奔波於各地的差旅狗,曾經我也以為在飛機或是火車車廂的一片喧鬧之中給自己罩上一副碩大的頭戴式耳機,打開一首「動詞大詞」的音樂就能讓自己超脫於凡世之外,但隔壁熊孩子的尖叫、大爺大媽們的爭吵以及情侶間搔首弄姿時的嬉鬧,都如同磕了葯的電流一般樂此不疲的刺擊著我的耳膜,讓我不免開始懷疑這年頭的噪音都升級成了魔法攻擊,單純的物理防禦已經無法奏效。
此時我才明白為什麼近兩年降噪耳機的需求越來越高漲,原來大家都在享受著那如同把自己的耳朵轉移到了另一個次元一般的暢快感。不過面對愈發膨脹的降噪耳機市場,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在降噪能力之外,又有哪些因素左右著我們的選擇?今天我們就請出了BOSE QC35、索尼MDR-1000X、森海塞爾PXC550以及繽特力BackBeat Pro2這四款各自品牌家族中的降噪旗艦機型,來看看究竟誰才是那個最值得被選擇的降噪耳機。
高顏值就可以為所欲為
宅居並不是降噪耳機們最常出現的工作場所,我們大多只有在在飛機、火車、或者是人流涌動的咖啡館裡,才會想把自己與嘈雜的環境隔離開來。而在大庭廣眾之下,降噪耳機這種直接架在我們頭頂的設備就再也無法逃離關於顏值的考驗,甚至大多數時候這都是放在首位的問題。而在長時間的佩戴下,舒適性也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
每當我們提到顏值,就總難免會帶有過多的主觀色彩,不過當我們把四款耳機擺放在一起,還是能明顯的看得出它們在設計風格取向上所走的不同的道路。比如這支可以說是將降噪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的BOSE QC35,作為一家老牌的音響廠商,BOSE在對於QC35的外觀設計上下了足夠多的精力,雖然還是有點來自傳統品牌的保守風格,但黑色磨砂塑料外殼加皮質耳墊的組合大概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橢圓形的耳罩設計讓耳機機身看起來更為修長,戴在頭上看起來也不會過於突兀。
但BOSE QC35最值得稱道的則是它極為優秀的舒適感,耳罩的厚度恰到好處,頭梁部分的墊層用料也非常良心,加上310g的自重,我曾經連續佩戴了4個小時以上都不會有太多的不適感。
作為QC35最大的假想敵,索尼MDR-1000X的設計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得出MDR-1000X身上有著索尼那種追求時尚感的理念,寬大的頭梁、飽滿的耳罩設計、再加上些許傾斜角度,恰好對上了大多數男性用戶的胃口。耳罩處的淺皮革紋路設計不論是觀感還是手感都極為迷人,所以MDR-1000X的風格更為硬派且具備索尼一貫擅長的流行色彩。
不過MDR-1000X為了「時尚」二字顯然犧牲了一部分佩戴舒適感,比如強行與頭梁兩側延長支架保持一致厚度的設計,讓頭梁的墊層並不能很好的對頭部進行貼合。耳墊厚度不僅十分「可觀」,在佩戴時甚至會明顯感到偏硬,並不能很好的應對長時間佩戴需求,而且對於一款設計取向更偏向於男性的耳機而言,索尼MDR-1000X的耳罩架和頭梁的角度還是需要更寬鬆一些。
不過最令我驚艷的卻是這支森海塞爾PXC550,雖然帶有些許主觀色彩,但我一直認為那些老牌耳機設計者們用了99%的精力去提高音質,剩下的1%精力才會分出一絲來照顧一下產品的外觀。而PXC550從外觀上來說大概是最不「森海」的一款耳機,倒三角式水滴形的設計,銀色金屬環狀裝飾,就連麥克風都隱藏的恰到好處。雖然明顯看得出同樣還是走的「商務」路線,但森海塞爾PXC550比BOSE QC35更多了一些時尚的元素。
就佩戴體驗上,森海塞爾PXC550也是不遑多讓,就耳墊的設計來說可與BOSE QC35媲美,頭梁處的墊層更是達到了全覆蓋,長時間的佩戴也毫無壓力。而即使採用了水滴形設計,耳罩看起來要比其他競品更為精緻一些,卻也能完整的覆蓋耳部,不會出現夾耳、漏音的現象。
而當拿到繽特力BackBeat Pro2後,你甚至都能隱隱約約的嗅到一絲火藥味,作為一個有著軍工背景的品牌,繽特力對於BackBeat Pro2在對BackBeat Pro2的設計上也是沒含糊,灰色配色、木紋加金屬紋刻耳罩加上咖啡色頭梁墊層,設計風格極為硬派,但似乎這樣的設計很難獲得妹子們的垂青。
不過還好繽特力BackBeat Pro2還有著「鐵漢柔情」的一面,耳罩雖然如同索尼MDR-1000X一般肥厚,但更為柔軟,貼合耳部的舒適感也算上佳,289g的體重也不會對頭部帶來多少壓力。不過與其他三位選手不同的是,繽特力BackBeat Pro2的頭梁處墊層使用了有孔隙的織布面料包裹,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提升透氣性的設計,但實際上就我們日常佩戴而言它與其它降噪耳機也沒有太多不同,看來繽特力還是用了一種「軍工」的理念來打磨了這款耳機。
一耳朵好聲音
根據主動降噪的原理,在耳機的線路上往往會添加一部分降噪電路,通過降噪電路上的麥克風來接收環境噪音,並且經由電路處理,來產生與環境雜訊相反的聲波信號,以此抵消環境雜訊。但是同時由於接收聲音信息出現的誤差,降噪電路總是多少吞掉些許音樂聲音,所以降噪耳機的音質和效果往往不會特別理想。但既然掛著「耳機」之名而非「耳塞」,那麼音質就是這群降噪耳機們逃不開的話題。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去年風頭一時無兩的QC35,音質方面卻也令人詬病,特別是在人聲的表現上會比較尖銳,低音也略顯沉悶。但好在BOSE後來通過手機端的APP向QC35推送了固件升級,一掃之前的頹勢,即使開啟了降噪模式,聲場的表現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中音變得清晰而且乾淨,低音處的表現也更為明朗,可以說僅憑音質已經足以立足降噪耳機的第一梯隊,而且有了APP端的固件升級,QC35即使不經歷換代,未來也有著不錯的升級空間。
而隔壁的索尼MDR-1000X可以說最初就是含著「高音質」的金鑰匙出生的,畢竟刻在臉上的「Hi-Res」可不是擺設。高解析度音頻40mmHD驅動單元、液晶高分子振膜再加上數位音效強化引擎DSEE HX,但從硬體配置上就比其他選手高出一檔。特別是在人聲的表現上,索尼MDR-1000X有著不俗的實力,中頻層次感豐富而且飽滿圓潤,有著瞬間抓耳的吸引力,高頻的表現雖沒有特別亮眼但同樣收放自如,而在索尼一貫喜歡強調的低頻方面,也沒有像那些「動詞大詞」耳機一樣過分張牙舞爪。再加上索尼自家的LDAC技術,可以傳輸約三倍於一般藍牙連接的數據,從而帶來幾乎近似於Hi-Res Audio的表現,還有自家APP Headphones豐富的可調節選項,你很難在MDR-1000X的身上找到關於音質表現的短板。
不過令我比較感到意外的是,森海塞爾在最擅長的音質領域卻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PXC550的聲場表現確實非常廣闊而且自然,女聲的表現也非常輕柔,不會有刺耳之感,但單論音質表現,它似乎還不能打敗自家產品中價位更低一檔的大饅頭momentum。而且在弦樂類的高頻表現上,森海塞爾PXC550甚至出現了失控現象,聽起來會有撕扯之感。不過好在森海塞爾在手機軟體層面提供了足夠多的可調節內容,雖然索尼和BOSE同樣有著自家的APP,但森海塞爾的Captune不僅可以調節降噪功能,還可以自行定製EQ曲線來調整音效,並通過立體聲、混響、動態控制等等操作來針對自己喜愛的音樂做最適合的調整,可玩性和專業性都要超出其它耳機一個層級。
而繽特力BackBeat Pro 2的表現則是標準的美式調音,在低音的表現上尤其用力,衝擊感足量,但動態略顯不足,解析力也比較差強人意。而在中頻的舒展性方面,繽特力BackBeat Pro 2的表現還算足夠令人滿意,但久聽之後還是感覺略顯單薄,依然算不上優秀。但好在它支持AptX藍牙音頻技術,所以在我們常用的藍牙模式下對於音質的保留還是比較令人滿意,可以說是一支音質表現沒有明顯短板但也沒有太多優點的耳機。而相對於其它三為對手功能豐富的APP來說,PLT Hub中有用的功能卻只有「查找我的耳機」和部分按鍵以及指示燈調節,不能提供任何音質上的提升,可玩性泛善可陳。
打開降噪宛如失聰?
最中心的話題終於壓軸登場,要知道雖然大家都掛有「降噪」之名,並且技術方向也都沒什麼差別,但就佩戴體驗來說總能分出個三六九等。就拿BOSE QC35來說,雖然同樣使用了反向投射聲波抵消噪音的技術,但QC35在打開降噪模式後對於耳部的壓迫感要明顯小於前輩QC25,在不播放音樂的情況下,耳膜也只會感受到一絲較為輕微的壓迫感,甚至要弱於電梯極速上升到高樓層時對耳部帶來的影響。
在典型的聲音嘈雜的地鐵車廂中,打開QC35的降噪模式後,能明顯感受到周圍環境音的迅速抹削,周圍的人聲、地鐵行駛聲都被抹削的非常乾淨,只剩一絲不可分辨細節的餘音會傳入耳中,但已經不會令人產生煩擾的情緒。而在打開音樂後,周圍的環境音幾乎已經被完全隔離。
而在底噪方面的表現中,索尼MDR-1000X與BOSE QC35不相上下,雖然厚重的耳罩帶來的壓迫感要比QC35更為明顯,但耳膜在反向噪音的衝擊下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不適,耳壓感甚至還要弱於BOSE QC35。而雖然MDR-1000X對於地鐵中雜亂的噪音也能夠乾淨而且有效的過濾,但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中的表現卻不似BOSE那樣對所有噪音一刀橫切,周圍的人聲還是能夠傳到耳中些許,當然在打開音樂後他們就沒有了太多區別,絕大多數噪音都已經無法侵入到耳中。
雖然單就隔離噪音的能力而言無法超過BOSE QC35,但索尼MDR-1000X在其它方面還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說用手罩住右耳耳罩開啟環境音模式,來讓自己在不摘下耳機的同時還能留意到地鐵中的報站音或是過馬路時的道路信息,同時還通過耳機下方的按鍵提供了人聲模式,在嘈雜的環境中使得MDR-1000X可以過濾掉噪音單純保留人聲,從而在嘈雜的環境中與朋友交談時甚至比不帶耳機的對話辨別都更為明晰。
與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相比,森海塞爾PXC550的降噪效果就沒有那麼理想,即使同時開啟降噪模式並播放音樂,地鐵站中的嘈雜聲還是有些許會漏到耳中,雖然同樣也不會對聽感造成太大影響,但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森海塞爾在降噪技術的底蘊上與前兩位巨佬的差距。
不過還好森海塞爾在功能性方面並不落下風,通過輕觸耳機一側的觸控面板,可以激活類似於索尼「人聲模式」的功能,同時還能調節降噪比率,來讓自己找到需要留意的環境聲音信息與隔絕噪音之間的平衡,所以在可玩性方面,森海塞爾依舊屬於第一梯隊。而且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大部分降噪耳機的麥克風由於裸露在外,所以當遭受風力衝擊時,會將所有風噪放大並傳入到耳中,直接對耳部造成刺激,所以無論是大風環境下還是騎自行車、跑步等運動環境下,降噪耳機都難免受到影響。但森海塞爾的收音單元隱藏在耳罩的裝飾環中,由於孔隙較小並且沒有突出於耳罩表面,所以幾乎不會收到環境風的影響,在運動方面的表現要優於其他競爭者。
而作為一款與另外三位對手相比身價便宜了近一倍的選手,繽特力BackBeat pro2 的表現只能說是不過不失,在同樣的環境下,繽特力BackBeat pro2對於人聲的過濾是較為明顯的短板,在不播放音樂的情況下,距離稍近的人群對話還能分辨出些許細節。不過對於地鐵運行的噪音以及路邊行車的路噪隔離,繽特力BackBeat pro2還是有著高於同價位產品平均水準的表現。所以也許繽特力BackBeat pro2的實力一般,但確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細節決定成敗
我們在提到一款產品時,往往會被那些耀眼的「主屬性」迷惑,卻遺漏了細節之處的處理,而那些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選擇。比如索尼MDR-1000X和森海塞爾PXC550都搭載了觸控面板,這讓它們操作起來更為方便和炫酷。而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的收納包都為硬皮質材料,能夠更好的抵抗衝擊,森海塞爾PXC550的軟質收納包以及繽特力BackBeat pro2的布質收納包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們在攜帶時的安全性。而這些細枝末節的處理,都能夠通過打分來進行判斷。
雖然單純的評分往往會帶有一些主觀色彩,但可以看得出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在最主要的降噪能力表現上已經傾盡極致,而在細枝末節之處,它們也做了超乎其它競爭對手的更為合理的處理,從而沒有顯露出短板。所以這表明了為什麼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能夠迅速積攢如此雄厚的人氣,並且今後也依然是最值得選擇的頭戴式降噪耳機。
—————————
愛活網在知乎上的回答
·愛活網官網
·下載APP
推薦閱讀:
TAG:降噪耳機 | 索尼音樂娛樂SonyMusicEntertainment | BOSE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