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形創新和無形創新?frog 創意總監告訴你
大約十年前,發生了一件很荒誕的事,有人把鞋子放進自己家的冰箱里。
那是第一台帶液晶屏幕的冰箱上市的時候。
人們好奇而興奮,把這台看起來很有科技感的大傢伙從賣場搬回家。但他們很快發現,冰箱上的液晶屏除了顯示溫度,別無他用。
加上體積大占空間,並且比一般的冰箱耗電,這台先進的冰箱最終變成了家裡的累贅。
於是,人們拔掉了電源,把它用作了存儲倉,甚至把鞋子也放了進去。
誠然,當下液晶屏冰箱已不罕見。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通過屏幕可實現的功能也多種多樣。
但類似的荒唐故事卻依然在不同的行業里不斷地發生著。
┃有形?無形?
當我們談論創新,我們要考慮有形和無形兩個部分。
frog 的創意總監 Ian Lee 對筆戈科技說。在他看來,當無形的創新跟不上有形的創新,就會出現類似於第一款液晶屏冰箱的產品,這也是某些產品「很雞肋」的原因。
frog(青蛙設計)是一家國際設計諮詢公司,在設計圈和科技圈內頗有名氣。
創始人 Hartmut Esslinger 曾為蘋果圍繞 Apple IIc 電腦及多款電腦周邊設計了 「白雪公主」 設計語言,即使是現在的蘋果設計,都還留有它的影子。
筆戈科技採訪組成員在氣溫四十攝氏度的炎熱下午,拜訪了 frog 的上海工作室。
接受採訪的 Ian Lee 是一位亞裔英國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商學院,2011 年加入 frog,這次魅族 PRO 7 是他參與設計的作品之一。
frog 創意總監 lan Lee
Ian 對設計與創新有嚴苛的追求。在他的領英個人頁面上,第一句便是「No bullshit innovator」。
聊到手機行業的創新趨勢,他提起了有形的創新和無形的創新兩個概念:
有形的創新指的是可見的創新,大都表現在硬體上。
觸摸屏取代鍵盤,接著出現了愈大愈薄的屏,雙攝取代單攝,並出現了各種搭配的雙攝,這些都是有形的創新。我們可以看在眼裡,握在手裡。
無形的創新則指的是不可見的創新,大都表現在技術和設計上。
悄無聲息滲透人們生活的手機支付和移動社交,都是無形的創新。人們甚至感覺不到它在哪一刻、哪個地點闖入我們的生活,後知後覺才發現早已深入骨髓。
有形和無形的創新時刻都在發生,卻並不總是並肩而行,錯落之間,許多新奇都被閑置,就像那台變成鞋櫃的液晶屏冰箱。
今天的手機圈也不乏這樣的故事。
┃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作為一門新興技術,安全性高於指紋識別,卻受限於對硬體的高要求。
如相機鏡頭產生圖像畸變的概率較大,會導致取樣拒真率升高等等,諸多原因導致這項技術目前還無法在手機上得到很好的實現。
即便有廠商大膽地試用了,也被認為是形同虛設。
有形的創新跟不上無形的創新,便無法提供有力的硬體支撐。
Ian Lee 說。
再如三星 S8 上惹眼的全面屏,乍一看酷炫帥氣,但實際使用卻不盡人意。用戶發現在這個大屏幕上,單手操作幾乎無法實現,正面指紋識別也被放棄,使用體驗大打折扣。如此一來,這個創新反而給消費者帶來了壓力。
這是有形創新超前於無形創新的結果。
若是三星的軟體交互等方面有更多的突破,或許情況會轉變。
目前的大環境下,有形創新總體領先於無形創新。許多硬體上的突破因為缺乏新技術的支撐,無法充分發揮優勢。
然而這樣的不同步在整個行業發展中都是難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認為,是創新的必經之路。
兩種創新交叉前行,在整個發展進程中形成和諧的關係。
事實上,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我們都需要激進的創新。「雞肋」和「花瓶」很多時候恰恰是創新的推動力。
┃觸控屏
手機觸控屏是從「雞肋」走向「寶貝」的典型例子之一。
早期智能手機使用的都是電阻屏,觸感遲鈍,依賴於手寫筆,使用體驗並不好。直到電容性多點觸摸技術的出現,蘋果把電容屏手機推向市場,觸控屏手機的春天才真正到來。
這個一度被稱「空有噱頭」的創新等來了它的技術支撐,一舉成為了行業主流。
有形的創新和無形的創新不僅是行業內部的創新,還有行業外的。
Ian 補充道,他舉了 Pokemon Go 的例子。
Pokemon Go 這個風靡一時的遊戲,利用 AR 技術打破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解鎖了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一個手機遊戲能讓用戶興緻勃勃走出家門,也算是一次頗具意義的小革命。
AR 這個手機行業外的創新,呈現了一種手機行業的新可能。
┃無人駕駛汽車
Ian 指出,另外一個可能對手機行業造成衝擊的相關產業將會是是無人駕駛汽車。
這個想法其實是魅族的黃總(黃章)和白總(白永祥)提出來的。
在兩位魅族高管看來,手機、人和汽車三者未來會變成一個綜合體。
目前手機在駕駛中扮演的角色基礎而單調,除了導航指路,便是藍牙連接播放音樂,而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幾乎是無法直接使用手機的。
但當無人駕駛走向成熟,進入 L4 甚至 L5 級別,駕駛員將不再需要操控汽車。
那時候,得到解放的雙手會跟手機發生什麼故事,人機在車內可以實現的什麼樣的交互,手機使用體驗與汽車使用體驗如何更好地融合,這些未知都給手機廠商帶來了無限可能。
近來,不少手機廠商已涉足無人駕駛,其中不乏蘋果的身影。在有形創新無形創新相互配合的方面,蘋果給了很好的示範。蘋果推向市場的創新,總是軟硬結合,這保證了用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能收穫較好的使用體驗。
不管驅動力來自內部還是外部,只有當有形創新與無形創新在門當戶對之時相遇結合,才能真正帶來手機行業的變革。
這也應該是一切激進與荒誕的最終歸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