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常(cuo)見(wu)的樂器練習方法
不少音樂學習者有一個很經典的練習套路:
- 每天練琴先用爬格子、音階、和各種哈農類型的技巧提高練習噪上個半個小時或更久,直到手指感覺「進入狀態」了。
- 緊接著馬上挑一首新曲目,雙手從第一小節起,小心翼翼磕磕碰碰地彈上個幾頁。跟著節拍器從一個較慢的速度開始,在稍微熟練之後逐漸增加速度直到彈奏的速度上限,然後合上譜子。
- 這倆小時過去之後,已經足夠熱身了,所以趕緊趁熱彈幾首熟練的曲目。畢竟今天經歷了這枯燥的倆小時,至少得放鬆一下。讓雙手在樂器上飛一會兒吧,看看有啥進步,速度是不是比原先快了?
- 當一個曲目熟悉得差不多能背下來的時候,反覆再彈個十幾遍直到彈奏變成肌肉記憶,腦子都不用想手指就能給彈出來。
- 在演出當天以及前一天,瘋狂地練習該曲目,並且用最快的速度爭取多彈幾遍。最後的機會了,爭取能多彈幾遍就多彈幾遍,反正多練肯定是好的。
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甚至感覺身邊的朋友每天就是像這樣刻苦地練習著樂器?
很可惜,以上五條程序都是錯誤的!這五條里每一個細節都是錯誤的。它們效率低下、違背了人體肌肉與記憶的機能、同時非常容易養成壞習慣,極度限制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這些練習方法究竟錯在哪裡呢?
誤區一:演奏技巧是練肌肉
- 人類從5至6歲開始就已經擁有足夠的肌肉去開始彈奏樂器了,並非需要在增加肌肉上面浪費寶貴的時間。如果肌肉能決定彈奏水平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放下樂器去泡健身房會更有效一點呢?我們學習演奏技巧的目的是讓我們的大腦有能力去控制我們的身體,所以技巧練習是要去練習大腦而並非練習手指。如果在練習的時候,我們沒能每時每刻都用大腦去引導自己的肢體的話,包含手指、手臂、後背、腰部、以及腿部肌肉,這些技巧練習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 用大腦去引導肌肉的練習是非常消耗體力的。一個未受過相關培訓的成年人,強力集中注意力的承受時間是在幾十秒至兩分鐘。也就是說,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進樂器練習的時候,不出幾分鐘就會感到大腦開始疲憊。這個狀態下繼續練習的話,我們能明顯感到控制能力和學習效率有所下降。所以那些一次性持續練習半個小時或者好幾個小時還不累的人,可想而知其練習效率了。正確的練習間隔應該是練幾分鐘(這個時間段會隨著能力提升逐漸增加到到大約20分鐘或者更長),休息一兩分鐘,然後再繼續並反覆此過程。
誤區二:學曲目應該慢速從頭到尾彈
我們學習曲目最忌諱的有三件事兒:一是從頭學,二是雙手學,三是慢慢學。
- 大部分曲目都會有幾個核心的旋律主題、核心的演奏技巧,散布在曲目中的各個段落。我們應該先把這些核心內容挑出來單獨練到十拿十穩,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整個曲目百分之七八十已經差不多學下來了。剩下的時間應該針對曲目中的技術難點,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已經能熟練彈奏的音樂段落上。
- 對於音樂練習中遇到的任何技術難點,無論是唱歌時音準節奏、彈琴時的手指分配、還是打擊樂的肢體搭配,最有效的練習方法就是把大問題分散成更小塊兒的單一技巧來練。例如把雙手合奏分成單手來練,雙聲部分成單聲部來練,多小節的內容拆成單個小節或者更短的片段。這樣我們才能把大腦所有的注意力專註在一個點上,凝聚更多腦細胞去開發並提升這個能力。當然,如果不是技術難點的話,就不要多花時間分開練了。因為我們追求的是學習速度!
- 這也是最反常識的一點,很多人都會認為慢是一件好事兒。其實不然。就如一萬小時法則一樣,我們需要重複一萬次才能真正學會某種能力。以普通練習的效率來看,彈奏一萬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按著上一段解釋的,把大的問題分成小塊兒來練習,甚至小到一秒鐘重複兩三遍,那麼這個技巧我們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就能熟練掌握了。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進正確的練習當中,每一分鐘應該都有比較明晰的提升。當然這不是指一分鐘就能彈得很棒,而是指每一分鐘我們都能發現大腦思路比之前更順一點、控制能力更強一點、發揮更穩定一些。如果我們練習的時候發現進度很慢,說明我們練習方法不對或者所練習的內容不對。趕快停下來,思考一下有沒有其他方法或者能否把練習再簡化再碎片化。
誤區三:練習時間越長越好
因為我們練習效率會隨著練習時間長度而下降,所以把練習時間拆分成20至30分鐘的段落,並且保證10分鐘左右的休息間隔會更有效率。每次練習結束之前,我們需要慢速無錯誤地重複一遍今天所學的內容。這樣才能告訴我們大腦最正確的信息,讓它在剩下的時間裡(尤其是深度睡眠的時候)能夠整理思緒並只保留正確信息。
誤區四:學樂器要練成肌肉記憶
回到學習曲目的話題。永遠不要相信肌肉記憶。它的確能夠讓我們看起來很熟練,但是會有兩個問題。首先肌肉記憶很難運用到新的曲目中,所以每次學習新曲目的時候都會感覺像一個新的開始。其次,依賴肌肉記憶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演出當場很有可能會出現大腦空白的時刻。這種現象在歌手演講家中更加明顯:忘詞了。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用大腦記憶去避免的。當我們所有的動作以及所有動作的意圖都是通過大腦下意識進行的時候,我們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有百分之百的表達力、控制力、以及感染力。
誤區五:演出之前多練幾遍會更順
演出之前不要全力彈奏曲目。
演出之前不要全力彈奏曲目。
我們演出的時候,腎上腺激素會讓我們心跳加快,讓我們大腦接受3-5倍的信息。很多人因為控制不了這個感覺而所以會緊張、彈錯、甚至怯場。演出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提高彈奏機能,那個是日常練習的目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身體調製成能夠讓大腦在演出時放鬆下來的狀態,讓它能夠平和的去操作自己的身體以及行為,能夠放開體驗演奏所帶來的新鮮感。演出當天甚至當周,練習過久過累都會讓大腦疲憊,導致大腦沒有精力放鬆,也沒有精力控制身體的行為。演出之前進行一遍比全速稍微慢一點的彈奏,一遍中速度彈奏,再接著一遍慢速無錯誤的彈奏就可以收拾了。如果有任何出現問題的片段,用中速和慢速無錯誤的片段彈奏來修復。That』s it.
以上泛泛地介紹了一下大眾(尤其是家長)對日常練習的一些誤區。具體正確的練習方法我會在今後的文章中具體講解給大家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