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別再讓這種有毒的想法毀掉你的生活!

「如果當初…都怪他們逼我…」這些有毒的想法正在毀掉你的生活!

文○周梵

01

一次在課堂上,有個學員C舉手,「周梵老師,我現在不是很開心,我覺得我這麼不開心,都是因為我老公當初逼我。」

然後她跟我講了她的故事,學員C和她先生都是武漢人,他們結婚不久之後C因為工作去了上海,當時做的是翻譯工作,是屬於某種特殊領域的翻譯。

C在做這份工作時如魚得水,很受公司重視,也很有成就感。但同時在上海的那幾年,她的先生一直希望C回武漢,C一直非常不捨得離開這份工作,直到後來先生給她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回去就離婚。

C綜合考慮了很久,覺得還是家庭更重要,就辭掉工作回去了。回來沒多久就懷孕了,然後在家待產,帶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準備去工作。

但等C再回到職場時發現,自己所在的城市想找到完全同類型的工作機會是非常難的,她只好說服自己降低一些標準。

而且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煩心的事情,有的時候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家時她希望先生能給點關心和理解。

他要是表現得不那麼在意或者安慰不到重點時,C就會很失望,心裡生出很多埋怨,會覺得他什麼忙也幫不上,只會拖後腿。

而且越想越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放棄當時那麼好的工作回來,現在種種的不順心,都是當初她先生逼迫她回來才會這樣。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典型,都是一個關於「當初如果不是因為XXX,我就不會那樣,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問題和麻煩。」

比如:「如果不是當年我媽非讓我跟那個人結婚,我現在也不會跟TA過的那麼不開心。」

「如果不是因為我爸不讓我辭職,不然我早離開了,才不會這麼大年紀還留在這個鬼地方呢!」

「如果不是那個朋友慫恿,我才不會浪費錢,買這件一年都穿不上一次的衣服。」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離婚了!」

……

當人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假設,認為自己的某些選擇,是有人「逼迫」自己做的。

然而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其實沒有任何人可以剝奪你選擇的自由。當我們感到自己會被別人逼迫或者限制,只有一個原因:

自己不敢拿出力量去行使自由選擇的權力,或者說,把為自己生命做選擇的權力送給別人。

人們常說,我希望我兒子更快樂,我希望我的伴侶積極點,不要那麼消極固執,我希望我父母能開心健康。

但如果你問他們那你自己呢,你希望自己如何?他們會說,我不想要這個,不想要那個,我不想要孤獨,不想要焦慮,不想這麼累,不想壓力這麼大……

但如果你追的更緊點兒問他們,那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你真正想去做什麼?他們會突然茫然地怔住,回答,我…我不知道…

我們關注別人太久之後,會對自己的感受變得模糊和生疏,甚至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究竟想要什麼。所以很多人最大的困惑,就來自於發現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成長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去發現曾經被養育者和成長的社會階層文化所植入給我們的信念體系是什麼,並學習不被這些信念體系所奴隸。

要敏銳地分辨出,什麼是別人告訴你的,什麼是你被要求,認為自己應該去做、必須去做,但這卻不是內心真正想要的,以及什麼是你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並找回力量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02

C生完孩子重新回到工作狀態,工作中的一些困境會讓她感受到疲憊和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她對先生有了很多的期待,每次都會覺得在工作當中一天很累的回來,她就希望得到先生更多的陪伴和理解。

但是當先生給的不夠或者是不願意給的時候,她就非常的委屈和生氣,甚至會找她先生吵架,然後他們的關係結果越來越僵、問題越來越多。

當她跟我抱怨這些的時候我就提醒她,我說:「你最大的問題是在於當初你做了這個選擇,但是你不認為這個選擇是為自己做的,你認為這個選擇是別人逼你做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逼你做任何決定,每個決定其實都是經過你的深思熟慮,你權衡過你能夠承受的最大的風險和這個當中的利益之後,做的當下你認為對你最適合的決定。

但是,當你做了這個決定之後,你後面因為這個決定而發生的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當你去面對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又受到挫折感以後,你就後悔了,或者是你不願意全然地承擔你的這個決定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後續的問題。

所以每當碰到一些相關的問題,你就會把這個責任推給你的先生,然後認為說當初是他逼你回來,是他搞的你工作不順心。但其實,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你自己而做的。 」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很多人他們既想做自己,又不敢全然的做自己,因為當你做自己的時候,你就要為自己的所有的一切來負責任。

所以那些認為別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人,其實是自己無意識把選擇權交到了對方手上,以逃避選擇。

而每當自己做出一個選擇,我們都要為此承擔風險和責任以及相應的後果。然而人們卻總是常常忘記,即使是別人為你做的選擇,最後的那個後果還是要你自己來承受的。

所以當我們開始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或者是想去規避這些選擇所帶來的風險和壓力的時候,我們就會在潛意識當中。

把這種選擇權去送給別人,而去交到別人手上。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某些人控制了我,是某些人脅迫了我,是某些人不允許我做什麼、或者是強迫我一定要做什麼。

無論你覺得可以控制你的人是誰,是你的父母、你的伴侶、你的好朋友、你的上司……一定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有你想要的東西。

這個東西有可能是有形的東西,比如說金錢、權利,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東西,那還有可能是一些無形的東西,比方說你會從他們身上得到安全感、愛、被關心的感覺,等等等等。

因為你有這樣的攀附心,你越渴望在他們身上得到某些東西,也就授予了越多對方來干預我們的生活的權力。

很多人難受的地方就在這而,希望最好他們把我想要的給我,但同時又不要對我有任何要求。

這個就很像莎士比亞寫的一本小說《麥克白》,就跟他的夫人一樣的,也叫做海盜的夫人理論。

意思就是說海盜會去劫財,會去做一些違法的勾當,燒殺擄掠,然後他會搶一些財富和珠寶回來。

那他的妻子就會享用他的財寶,因為他所做的這些事情給他的妻子帶來一些非常好的生活的改善。

但是有些妻子卻一邊在享受她的丈夫給她帶來的這些好處,同時一方面又在譴責她的丈夫說:

你看你怎麼做這種違法亂紀的事情?你看你怎麼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你這樣讓我每天都擔驚受怕,你就不能去找個讓我放心的賺錢方式嗎?……

03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強盜的妻子。就是你又在享受這個當中的好處,你又在抱怨對方,又在不想和對方一起承擔。

所以其實你要做的很簡單,你要麼就把責任全部收回來,如果你真的是這個海盜的妻子,你要是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你要麼就離開他,或者是改變他。

如果你既不想離開他,又不能改變他,那麼你就感恩他!你就感謝他用這樣的方式來為他的家庭盡責,然後你能夠享受到這個當中所帶來的益處。

我們常常就是這樣子,又依賴、又嫌棄、又抱怨、又享受、又想做自己、又不敢做自己。

所以你會發現當我們把我們生命的責任,和對我們自己感受的責任推出去的時候,我們也把我們內在的力量也推出去了。

在任何時候,你都有三種以上的選擇,要麼離開,要麼改變,要麼接納。如果你相信自己沒有力量,需要依賴對方的某些資源,那麼就接納你目前的這個現狀。

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也沒有意願改變,那麼你也可以選擇離開這段關係。如果你想要保留這段關係,就提升自己的力量,學會真實的,不帶攻擊性的表達,為你關係的現狀負全責。

當人們說「莫忘初心」時,其實就是指的從始至終的對自己的選擇負全責。

例如,你的一個好朋友在兩年前遇到經濟上的困難,於是你借了一筆錢給他。他過了一年,終於全部還清了。

在那個時候,你的幫助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你只是處於本心,純粹的想幫助對方,而且能幫上對方的忙也讓你感到很開心。

過了幾年,你自己遇到一件事,於是你開口向你的好朋友借錢,可是沒想到,他卻拒絕了你。

雖然你知道他也有難處,但是你卻依然很憤怒,你開始腹誹,當年我是怎麼對你,看看你現在,又是怎麼對我的…

而真相是這件事和之前的事沒有任何關係,你最初給予幫助的時候也沒有想過這是有條件的,需要對方來交換什麼。

這一刻你失望了,這個時候小我冒出來利用過去來演繹這件事,強化此刻失望的感覺。

於是被辜負的受害感出現了,你忘記了初心,甚至玷污了它,我們就是這樣經常自我污染的。

這樣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很多時候我們最初的起心動念是很純凈的,在那一刻雖然我們是付出者,但在付出的那一刻其實我們就已經得到回報了。

那種純粹的幸福感,滿足感已經得到了。然而事後我們卻忘記了那份初心,縱容小我利用那個過去來控制別人。

任何選擇都要出自於自己的本心。基於當下的美好感受,如果當下的感受不美好,而期待通過這個行為來獲得別人給你某種回報,那麼就不要做這個選擇,因為這個期待註定是要落空的

擁有自由就會擁有力量,同時就可以有力量接受他人的任何選擇。而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真正想要的來決定是拒絕還是接受,並可以為此負全責。

敢於拒絕才可能真正的承擔,不懼失去才可能真正擁有。

○end

○作者:周梵,幸福心理學家丨資深關係教練丨優質暢銷書作家丨兩個孩子的母親

著有《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推薦閱讀:

如何選擇下一份工作
如何全面判定你團隊的好壞?
面相看你適合在哪座城市發展
2018,22歲的你又在幹什麼?
要敢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TAG:選擇恐懼症 | 自我成長 | 工作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