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請來了吳曉波、止庵、馬伯庸等10位大咖,推薦20本好書給你!

各位愛讀書的小夥伴們,【大咖書單】又來啦~~在7月的時候呢~我們採訪和整理和第一期 大咖書單 。當時各位小夥伴那激烈的後台留言吶~~就像噴泉的泉水一樣,從公眾號後台一股一股地冒出來~~嚇得我們嘴都合不攏~~

今天這個是大咖書單的第二期,我們又邀請了包括第一期的幾位大咖在內的10位各行各業的精英大咖,繼續為大家推薦他們心目中值得一讀的好書!

1《新物種爆炸》

作者:吳聲

吳曉波推薦語:就如自然環境變化造就新物種,今天技術條件和商業環境的急劇變遷,也將令全新的商業價值、品類、模式、組織噴涌而出,接受殘酷而真實的「自然選擇」。

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們都有必要看到這一個不確定時代的背後,有哪些無形之手在決定勝敗。

2:《一隻狼在放哨:阿巴斯詩集》

作者: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吳曉波推薦語:阿巴斯是一位中國人很熟悉的導演,執導的電影拿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同時,他還是一位蜚聲國際的詩人,堪稱「那個時代最激進的伊朗詩人」。他的電影,兼有紀錄片的真實和故事片的劇情;他的詩句,簡素精練而飽含哲理,預示著阿巴斯眼中藝術的價值——「提升我們,並令我們感受崇高」。

阿巴斯在2016年謝世,這本2017年出版的《一隻狼在放哨》是迄今為止收錄最全的阿巴斯詩集。

1:《下一站,天國》

作者:是枝裕和

止庵推薦語:《下一站,天國》是導演是枝裕和拍了同名電影之後,又將這一題材寫成小說,是他的小說處女作。作者以兼具美感與畫面感的文字,構建出一個奇特而現實的時空,緩緩剝去生活堅硬冗雜的外殼,探觸人的內心,留下生命中真正有分量的部分。「你能不能花三天時間,想想生命中最幸福的片段?」這是一個虛構的命題,卻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命題之一,甚至關係到你如何看待過往的人生,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或許,我們也該在繁冗的日常中停下腳步,靜靜思索一下這個問題。

2:《兒童法案》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

止庵推薦語:《兒童法案》是一部反映人(以及家庭)情感荒蕪狀態的作品,而不是探討兒童法或宗教信仰的作品,雖然書中寫到了這些。假如作者不是要寫這麼一個故事的話,他可能根本不會關注相關法律問題。麥克尤恩的每部小說都有一個大背景,包括《兒童法案》在內;但最終總是回歸到人類情感,而且是最基本的人類情感,是姐妹之間、夫婦之間賴以維繫,無法斷絕的那種情感,他將此挖掘得特別深。總的來說,麥克尤恩是個小而深的作家。慣於大的,可能看不上他的小,流於淺的,可能受不了他的深。我卻覺得這很難得,很珍貴。

1:《最後的耍猴人》

作者:馬宏傑

馬伯庸推薦語:作者把視角擱放在「耍猴」這麼一個行將消亡的古老行當,深入其中,一路跟拍、記錄、與耍猴人交談,甚至還一起扒火車……為的是能揭示出耍猴人真正的生活狀態。

我很喜歡的是這本書的文字,質樸冷靜,沒什麼刻意修飾過的辭藻,鏡頭感超強,就像是一台跟拍的攝像機,默不作聲地把那些耍猴人的一切收錄在畫面里。大概正如作者在序言里的標題那樣說,「我關心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

2:《茶館之殤》

作者:秋原

馬伯庸推薦語:這本《茶館之殤》以「細摳」為特色。內容顧名思義,講的就是「茶館」本身。從茶館的興衰時間、茶館的業務範圍,到圍繞著茶館而展開的江湖潛規則,還有層出不窮的各種講究、切口、黑話等,書里都說得很透。說是茶館,其實寫出了一個小社會的市井百態——頗有連闊如《江湖叢談》的風采,作者還連帶著把相聲源流也做了一番梳理。

我在閱讀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簡直渾身都是戲。每一個揭示出來的茶館小細節,感覺都可以做成一個橋段。凡有志於這一時代的作者和編劇,這本書不可不讀,能給你的作品提供許多絕佳素材,讓時代味道更加濃厚。

1:《駱一禾 海子 兄弟詩抄》

作者:駱一禾 海子

許知遠推薦語:在這個瑣碎、缺乏雄心的時代,它讓我想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思想、文學本身以及人類命運的熱烈追求,很可惜,這種思考方式與維度,似乎也隨他們的離去而消失。西川在其中展現出的友情與理解,也讓人讚嘆不已。

2《袁世凱傳》

作者:陳志讓

許知遠推薦語:在陳志讓先生這本經典的袁世凱傳記中,我尤其感興趣袁世凱的朝鮮歲月。這個年輕人是如何捲入東北亞的緊張關係之中,竭力維持既有的中華帝國體系,並最終將中國引入災難。它為此刻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歷史參照。

1:《與奧遜·威爾斯共進午餐》

作者:奧遜·威爾斯等

史航推薦語:近來讀得最爽的一本書。那個想稱雄好萊塢或者毀了好萊塢的電影金童子,一直為那寸土寸金之地的強橫制度及炎涼世態所傷,所傷。臨終三年里與小友頻頻聚首,三年吐槽所有明星女神大導老闆。他全都記得,他全都不屑,他全都敢說出來。看他電影,愛他十分,讀這本書,愛他百分。

2:《李長聲自選套集》

作者:李長聲

史航推薦語:《雪地茫茫呀》《況且況且況》《反正都能飛》組成了新近出版的《李長聲自選集》。長聲老哥旅日三十餘年,看慣島國春光,也看穿春光里的秋色,他不是仇日派哈日派,他就是知日派,他知道這個民族的頹美喪忍和,他時常一語道破天機而不以為能。他這個人太好,按說性情這麼好的人,不該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1:《不負責任的自我》

作者:詹姆斯·伍德

張悅然推薦語:這本書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及托爾斯泰的讚美寫得絢爛而深情,理性、雄辯的批評的基底,是作為普通讀者在閱讀中所獲得的顫慄和激情。在《歇斯底里的現實主義》這篇引起爭議的文章中,他指出拉什迪、大衛.華萊士、德里羅以及扎迪.史密斯那種萬花筒般的「大小說」中,故事無限繁衍對人物產生的消耗和消解,認為那是現實主義的一條歧路。被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投喂得頭暈腦脹的讀者,很難獲得哪怕一次強烈衝擊心靈的體驗,——那好像也是作為小說讀者的我,曾模模糊糊有過的感覺。「好厲害啊,」我讚歎,然後合上書本,沉沉睡過去,醒來的時候已經把小說中的故事忘記了一大半。但是對於多少存在一點文學達爾文主義思想的我來說,這就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小說。作為19世紀小說忠誠的守護者以及「塑造人物」這一小說使命的堅強捍衛者,詹姆斯.伍德顯然不這麼看。他在小說里尋找的永遠是人心。

2:《如此蒼白的心》

作者:哈維爾·馬里亞斯

張悅然推薦語:這是一本沒有引起足夠反響,也許很快會面臨絕版的書。即便在我審美極高的豆瓣友鄰之中,他也被認為太啰嗦,細膩得過了頭。在《如此蒼白的心》的前半部分,我多少也在忍耐瑪利亞斯的迂迴和漫遊式的思緒。然後在後半本書里,我迎來了一些令我脊背發涼的時刻。一個男人站在街角偷窺「我」和妻子生活,而在那個時刻,「我」想到的是「我」也曾站在女性朋友寓所樓下的窺視和等待。思緒的蔓延和擴散,使這兩個時空自然交疊和穿梭,形成了精彩的敘事復調。「我」被窺視,也在窺視別人,「我」在探究著父輩的故事,然而「我」的故事也正在發生。一切都是不穩定的,就像隨時會被風浪淹沒的甲板。但是放在時間長河裡,風暴的發生不發生,並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一切會被我們以及我們子孫次第遺忘。這裡所存在的一種悖論是:如果我們不弄清楚父輩的秘密,它們必將成為我們生活里的陰影,然而我們打開了塵封的秘密,也並無益於過好眼前的生活,甚至有可能重蹈覆轍,鑽進一個相同的命運火圈。

1:《摩天樓》

作者:J·G·巴拉德

韓松推薦語:J·G·巴拉德出生於上海,幼時被關入日軍龍華集中營,有名作《太陽帝國》。這部《摩天樓》初看下來,我不知該把它歸入哪一類。它有的地方頗像《雲圖》。又有人說這是成人版限制級的《蠅王》。實際上它更接近於一種超現實主義敘事,好像達利的畫,又飽含了科學、人性,是一部人類的心理學。不過,它歸根到底是文學,是十分高級的文學。巴拉德用黑暗、壓抑、怪異的文風,描寫了英國夢的衰敗和西方世界的沒落。我讀了後,不禁想:既生戈爾丁,何生巴拉德。

2:《日本沉沒》

作者:小松左京

韓松推薦語: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是一部出版於1973年的科幻小說,至今仍具有極強現實感,它非常震撼地描述了日本列島在大地震大海嘯中分崩離析一幕,很多場景與2011年的日本宮城大地震極為相似。它其實寫的是當年高速崛起如日中天的日本的內憂外患,是日本的盛世危言。中國很早就把這個小說翻譯過來,197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出了一個版本供內部批判用,稱其為「反動小說」。近年又有多個中譯版。有意思的是該書還催生了另一本小說《日本以外全部沉沒》,對日本民粹主義作了辛辣諷刺。

1:《知識的邊界》

作者:戴維·溫伯格

姬十三推薦語:極富洞見,對互聯網時代的「知識」做了全面闡述。什麼是知識超載,如何評估專家體系,什麼是知識的長形式和網形式,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建立社會共識……在知識經濟成為熱點的大環境下,閱讀這本書為當下很多爭論提供了共識基礎。

2:《這才是心理學》

作者:基斯·斯坦諾維奇

姬十三推薦語:經典且好讀的一本書,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具備一定認知架構的非專業讀者。大眾媒介對於心理學的認識和解讀,很多是偽科學信念系統的產物,彷彿無論什麼都能納入心理學的範疇。藉助本書,我們可以去偽存真,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的本質,弄清什麼才是真正的心理學。

1:《創新者》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李翔推薦語:寫作完《史蒂夫·喬布斯傳》之後,沃爾特·艾薩克森把目光轉移到了整個計算機的歷史。這本書就是他對計算機歷史梳理的結果。用艾薩克森自己的話說,計算機和互聯網並不是由某一個或幾個天才獨自完成的創新。在這個領域沒有像愛迪生和貝爾那樣的人物,「數字時代的大多數創新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

這是一段正在進行中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所以,艾薩克森的敘述越往後推移,我們會覺得其中出現的人物越為熟悉,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馬克·安德森、拉里·佩奇、埃文·威廉姆斯這些創新者紛紛出現。

它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身處的互聯網世界。而且,一如艾薩克森往日的作品,內容翔實而不偏激。

2:《知識與權力》

作者:喬治·吉爾德

李翔推薦語:喬治·吉爾德試圖建立的是一個描述不確定世界的經濟學。在他看來,過往的經濟學理論和眾多成名的經濟學家,在解釋的只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並且試圖確定性地描述經濟世界。但是,在一個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常態的世界裡,這些理論都在經受挑戰,「在經濟學領域,奇蹟不僅是常態,而且是最重要的經濟學事件」。

他的這種新經濟學和資訊理論緊密相連。在這個新經濟學體系里,市場經濟主要是一個信息體系,而不是一個激勵體系。經濟增長的關鍵不是為了追求財富而形成的激勵,而是通過學習和發現新的知識從而形成新的財富。

1:《巴黎燒了嗎?》

作者:拉萊·柯林斯 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張偉推薦語:這本書的故事密度很驚人,隨手翻到哪一頁,都能看到一個可以往下看的故事,如果運氣好,會看到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什麼歷史有機會被這樣真實的記錄過。這本書即便是虛構的創作,也已經夠好了,但它卻是如實筆錄。這不是戰爭史,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眼看就要被燒掉之際發生的故事。這其實是都市故事,雖然夾雜著戰爭,更漂亮的是一些美輪美奐的命運插曲,值得細細品讀。

2:《光榮與夢想》

作者:威廉·曼徹斯特

張偉推薦語:這本書里有一些「美國人物畫像」的小片段,往往是夾雜在正文切換的間隙,每個字數 1000 來字,是人物小傳這一類作品中難得的精品。想來,寫一個人物的一生是件多麼重大的事,要蓋棺定論,要冷眼旁觀,這是需要野心才能幹的事,但恰恰是曼徹斯特將這些小片段視作補充而不是主菜,野心就被圈養起來,不至於過了頭,這些畫像並沒有極致地追求結構和詞句,於是鬆緊合適、態度輕鬆,讀著很享受。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詩經《二子乘舟》?
無腦噴、地域黑及美聯航
如何評價《人間喜劇》這部作品?
為什麼薛寶釵對林黛玉那麼好?
神話原型與現代藝術

TAG:文學 | 文化 | 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