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沙:從一天三頓罐頭到自助餐廳
祖國的南沙,太平洋吹來焦熱的風,高腳屋旁的太陽花開得正艷,又到了島礁菜園收穫的季節。自給自足的蔬菜和瓜果是南沙守備部隊食材的重要來源,然而在若干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看不到綠色的不毛之地……
味 道
[ wèi dào ]
午餐肉罐頭的氣味伴著珍貴蔬菜的甘甜,這就是老南沙的味覺密碼。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愛國、奉獻、艱苦、團結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當年,他們這樣吃飯
不管是哪個年代,使命總在催促軍人邁步向前。他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
祖國的南沙,高溫、高濕、高鹽,缺少淡水,缺少新鮮蔬菜,然而即使是這樣遠離大陸的邊陲島礁,也有忠誠的水兵堅強守衛。
早年的守礁生活相當艱苦,吃飯是個大問題。守礁時間比較長,冰庫條件有限,補給的物資確實留不住,只能吃戰略儲備的罐頭和維生素片,口腔潰瘍更是家常便飯。
▼現在的南沙餐廳,窗明几淨,品種豐富
食物承載著人們最深厚的依賴情感,駐守島礁的官兵,是否會在一天勞累後,因嘗到家鄉的美味而身心舒暢?
2002年4月,南沙守備部隊建成了配套齊全的自助餐廳,2009年又進一步改造完善。
兩邊一字排開數十個特製的長方形不鏽鋼保溫容器,盛有各種口味的8葷8素外加「靚湯」;主食有大米飯、麵條、饅頭、稀飯;水果有香蕉、蘋果、橘子;飲料有冷盤、椰子汁……
南沙精神中的「團結協作」深深印在每一名南沙人心中,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寧可自己少吃少用,也要保證戰友的吃用。
「葷素不可偏廢,三餐形成定規,略有節制最可貴,強似日後減肥……」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在飯桌上,自己多吃一口,別人就會少吃一口。「節約資源」,這不成文的傳統,鐫刻著深深的南沙特色。
秘 境
[ mì jìng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巧妙地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從古到今,我們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
▼當年,他們這樣耕耘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南沙島礁上先後建起了「三防菜地」「四防菜地」,種菜成為官兵守礁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種菜」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吃」的範疇。蔬菜是食物,也是生命,生機勃勃綠油油的蔬菜,是島礁上最美的點綴。
風吹浪打,南沙最早的每一抔土都是水兵們利用休假一點一點從老家帶上來的,來之不易。他們建成一片小小的菜地,按泥土來源以各個省份直轄市等劃分區域,難以抑制的鄉愁,在這方寸天地之間有了寄託。
▼現在的南沙,滿眼綠色,蔬果飄香
如今的南沙,修建了自己的大棚,裡面有和陸地上一樣的苗筍果蔬,不僅能實現自給自足,還有富餘的瓜菜腌制鹹菜。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雨水回收技術和滴灌、噴霧等現代農業科技,讓這裡的蔬菜四季常綠。
看,在這個不到三畝地的生態農場里,種有30多種蔬菜瓜果。河南的荊芥、四川的辣椒、山東的大蔥,小小的菜園囊括了祖國各地的時令蔬菜。農場一個多月就能出一茬菜,旺季時每天可收穫200多斤。一年四季,官兵的餐桌上有了更多的色彩和選擇,這是大自然對辛勤勞動者最好的饋贈。
中國人深深地眷戀著腳下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在逐漸告別農耕文明的今天,南沙,這個全中國泥土最稀少的地方,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複著播種和收穫的故事。
心 傳
[ xīn chuán ]
有一千雙炊事員的手,就有一千種味道,部隊的大鍋飯,無比神秘,難以複製。所謂心傳,除了代代相傳的手藝,還有執著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脈里的勤勞和堅守。
▼當年,他們這樣做菜
在物資匱乏的條件下,南沙的炊事員想盡一切辦法豐富官兵的伙食,用有限的食材烹調出美味佳肴。有一年,某個島礁收穫了一根大黃瓜,大家誰都捨不得吃,最後切片做成了湯。
南沙各個島礁都有「招牌美食」,而最流行的,卻是一道清炒地瓜葉。原來官兵們嘗試種過許多菜,發現唯獨種上地瓜後,長出來的葉子易活、愛長,最經得起南沙氣候無常的考驗。最困難的時候,炊事員在礁堡邊上,隨便扯把地瓜葉子炒個菜就能應急。
南沙另一道「傳統」的食材是黃豆及衍生出的各種豆製品。當年,為了豐富礁上的「菜籃子」,剛任炊事班長不久的黃勝發回家探親,家人都沒陪兩天,就去豆腐店打工學藝,一個月後滿載而歸。如今,南沙各個島礁上都能做豆腐、發豆芽,還能自產豆皮、豆乾、豆漿。這些手藝,幾乎都出自黃勝發的「真傳」。
▼現在的南沙炊事員,煎炒烹炸,樣樣精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南沙的炊事員在食品製作中做到精做、細切,去根短,去皮薄。極致刀功如同高深武術,只有手上功夫練到純熟無比,運刀才能隨心所欲,遊刃有餘。
現在南沙保障補給比較充足,換防前後食材品種也相對豐富,特別是補給時間縮短後,餐桌上的變化格外明顯,逢年過節炊事班還會想方設法變出點花樣,儘力給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做幾道家鄉菜。
從原來一天三頓罐頭,到現在一天天豐富起來的餐桌,在南沙,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 尾 聲 】
中國有句古話
民以食為天
在軍隊也有這麼一句話
一個好的炊事班頂得上半個指導員
幾十年來,食物就這樣隨著南沙官兵的腳步,不停遷徙,不斷流變。無論腳步走多遠,無論身處什麼地方,在他們的腦海中,只有這種味道熟悉而頑固。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故鄉,一頭則永遠牽絆著魂牽夢縈的南沙。
這是巨變的南沙。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推薦閱讀:
TAG:三沙市 | 中國海軍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