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句話出自《三體》,出自一位對人類命運和未來充滿悲憫的作家劉慈溪。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內心是不是有這樣一些疑惑:作者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如何來理解這句話,為什麼會對人類命運和未來充滿悲憫呢?

帶著這些思考,我們一步步來解開疑惑。

先用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的一句話來解釋傲慢、弱小和無知。赫拉利說: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不是全知,而是無知。簡單的來說,全知就是人類認為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已經包含了全部所學的內容,不需要再學習了。而無知則恰好相反,人類認為很多事情不會處理、不知道,需要不斷學習。推導到個體身上則是,傲慢的人認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別人高級,自己全部知道,不需要再學習了。這樣的人,關閉了自己現有知識與外部知識的介面,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而弱小和無知的個體則認為需要不斷學習,讓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升級、迭代。

那到底存不存在完備的知識體系?某些領域的頂尖牛人,他們的知識體系不是已經很完善了嗎?難道就不存在普適性的真理?

王東嶽老師曾提出人類的思維運行在三大邏輯格律之上,它們分別是:純邏輯、歸納法和演繹法。

如何來理解這三個概念呢?

純邏輯是指依靠純粹理性邏輯推導出的理論,屏蔽任何感性經驗,像數學、幾何學。即用抽象出來的數字,建立邏輯系統,並在系統之內根據一些規則進行推衍,建立起邏輯結構,藉此來解釋世界。但建立起來的這個邏輯系統能不能與客觀世界匹配,沒有人知道。所以用純邏輯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

例如,我們說地球、月亮、硬幣是圓的,但實際上在現實世界目前還找不到真正圓形的物體。

歸納法即通過一系列相同的事物,推導出一個結論。如,中國有白天鵝,澳洲有白天鵝,日本也有白天鵝,我們可以歸納一個結論:天鵝都是白色的。但因為不知道全天下所有的天鵝到底是不是白色的,所以這個結論不能被證明。而一旦發現有一隻天鵝不是白色的,則這個結論就會被證偽。因為歸納法中不能窮盡所有的情況,所以永遠不能被證明,但看到相反的情況卻可以被證偽。

演繹法的典型案例是三段論,即從已知前提,推導出一個未知的結論。如果這個已知的前提是正確,那麼由它推導出來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的。如:凡天鵝都是白色的,澳洲有天鵝,所以澳洲的天鵝是白色的。但演繹法的前提來自歸納法的結論:凡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這個結論不能被證明,所以演繹法繼承了歸納法的不可靠性。

只要人類的思維是運行在這三大邏輯格律之上,那麼任何人思考問題一定會出現盲區,而這個盲區是由邏輯系統內部導致的。所以任何人的知識體系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盲區或被遮蔽的點。

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這點,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提醒自己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新知識和新概念,並不斷迭代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弱小和無知從來就不是生存的障礙,你的傲慢才是!

推薦閱讀:

思維導圖的核心——思維
《簡單的邏輯學》書評
邏輯說服力 著陸頁四步說服邏輯的靈活運用_《著陸頁》作者謝松傑
學會邏輯矩陣進行自我分析,2018年你會完成這個小目標(三維樹)
線性,非線性與自恰性:

TAG:邏輯思維 | 思考 | 認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