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保護膝蓋的跑步習慣?

到底是跑步損傷太大還是膝蓋太脆弱?

曾經有這樣的例子:女高管為瘦身每天在跑步機上跑兩個小時,半年後她的髕股關節軟骨被磨掉一半,走路困難。但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57歲的美國老太太Joan Benoit Samuelson跑了幾十年馬拉松,如今依然跑得帶勁

可見沒有完全脆弱的膝蓋也沒有隻會毀膝蓋的跑步,只有錯誤的方法讓人「膝蓋中槍。」

與其在膝蓋發生疼痛後再去尋求緩解方法,倒不如先養成保護膝蓋的跑步習慣。預防的力量永遠要優於事後補救。

01

保持運動量

預防膝蓋損傷減少跑量還不及,還要保持運動?

是的,因為不跑步,比跑步更傷膝蓋!

《關節炎護理與研究》上的最新研究顯示:堅持跑步的人群發生膝蓋疼痛的概率為21.1%,那些以前跑步現在停止不跑的人群的概率為25.3%,而從不跑步的人群其膝蓋疼痛的概率為29.6%。

與久坐不運動相反,在合理的跑量範圍內,堅持正確的姿勢,通過運動的刺激會使膝蓋擁有更持久的耐力

02

學會正確的跑姿

醫學專家指出,跑步時在姿勢正確的情況下膝蓋正常向前活動,髕骨與股骨接觸面最大,力度可均勻分配。但如果姿勢錯誤,尤其是為追求速度邁大步,便會增加關節壓力,甚至令髕骨外翻或內旋,加速接觸面軟骨磨損。

03

跑前充分熱身

跑步充分地熱身準備可以讓減少膝蓋損傷。針對膝關節的熱身動作有蹲起、原地高抬腿、後踢腿等,還可以搓揉膝蓋下緣,這樣增強肌肉彈性,促進關節囊分泌更多滑液,預防膝關節損傷。熱身時間不低於2分鐘

04

選擇正確的跑鞋

跑鞋裝備很關鍵,可以有效減少地面對膝關節的衝擊力,尤其是當你的跑姿還不夠正確的時候,跑鞋就顯得尤其重要。建議選擇專業跑鞋,輕便透氣、大小合適且腳背能與鞋子緊密貼合,鞋底有一定厚度且帶有防滑紋,後跟以2-3厘米最宜。

05

增強肌肉訓練

肌肉包裹在我們的骨骼外面,它才是關節最好的保護傘,肌肉的控制力直接影響膝蓋的承受力。如果肌肉力量薄弱,那麼身體的重量和來自地面的衝擊將毫無保留的直擊膝蓋。平時加入力量訓練絕對是良好的跑步習慣。

舉重運動員為什麼能舉起超過骨骼承重極限的重量?是因為有強大的肌肉在瞬間給予了支撐。

6個跑後習慣動作保護膝蓋

在膝蓋這個位置,其實是很多肌群交錯連接點:小腿、大腿、四頭肌、腘繩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各個肌肉群協同合作才能讓膝蓋保持穩定。

周圍的這些肌群靈活有力才能讓膝蓋處於損耗最小的活動環境當中。所以每次跑完都做一遍這些簡單的小動作拉伸膝蓋旁邊的肌肉,就能幫助膝蓋長久保持健康強健。對了,跑後膝蓋有疼痛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這幾個動作緩解。

小腿靠牆拉伸

小腿在高強度跑步運動後往往非常緊張,僵硬緊張的小腿肌肉也可能會進而影響到膝蓋。

找一面牆壁,腳尖抵住牆面,腳跟抵住地面,保持腿部伸直,身體盡最大可能向牆壁靠,保持五秒後放鬆,每條腿拉伸10~15次。

小腿按摩球壓伸

這個動作可以同時拉伸腘繩肌和小腿。

坐在地上,曲起一條腿,在膝關節彎曲處放上一隻按摩球,然後小腿盡量往裡靠近,腳向臀部靠,感覺肌肉緊張感有緩解後換另一條腿。

半跪式臀肌四頭肌拉伸

這個動作不僅針對四頭肌,對臀部也有放鬆作用。

保持半跪的姿勢,膝蓋保持90度彎曲,膝蓋敏感的話可以在下方加入墊子。身體前傾,彎起後退用手抓住腳儘力往臀部靠近,感覺肌肉被漸漸拉開,保持至少5秒。每條腿做10~15次拉伸。

四頭肌泡沫軸拉伸

除了拉伸四頭肌,還能放鬆髂脛束,對長時間跑步造成的髂脛束摩擦發炎和跑步膝有緩解的效果。

雙手撐住地面,左腳伸直,右腳彎曲協助支撐,讓緊繃較硬的肌肉區域於泡沫軸上被壓迫著來回滾動約15秒 x 5次。操作時之力量大小以感受輕微酸緊為基準。

腘繩肌拉伸

腘繩肌對於膝蓋的影響很大,很多膝蓋不適其實是腘繩肌所造成的問題。

平躺,抬起一條腿伸直,將阻力帶套在一條腿的足弓下方,雙手拉住阻力帶後端用力向身體方向拉,拉到最舒展的位置。保持5秒,每條腿做10~15次。

伸直抬腿

這是一個簡單的加強腿部力量的動作,對膝蓋完全沒有壓力,但依然能激活腿部肌肉。

平躺,一條腿彎曲,另一條保持伸直的狀態向上抬起,同時整條腿向外側旋轉,腳尖指向外側而非向上。每組10~15次換腿,每次練習3組,如果你的力量加強了,還可以在腳上綁上沙袋增加重量。

推薦閱讀:

九問九答 讓你徹底搞懂習慣性髕骨脫位
「不就是爬個山嘛,要用什麼登山杖啊?」
為什麼下蹲時膝蓋總是"咔咔"響?

TAG:跑步 | 膝蓋 | 膝蓋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