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的藝術流派
04-19
室內設計是熱門藝術留學專業之一,它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設計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學習室內設計專業的同學,將來可從事室內設計師、三維建築表現設計師、建築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等。在這裡,小編先為各位介紹一下室內設計藝術流派,方便大家學習時更為清晰。高技派
高技派或稱重技派,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表現,有幾個明顯的特徵:首先是喜歡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鏽鋼、鋁塑板或合金材料,作為室內裝飾及傢具設計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對於結構或機械組織的暴露,如把室內水管、風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機械零件的家用電器;在功能上強調現代居室的視聽功能或自動化設施,家用電器為主要陳設,構件節點精緻、細巧,室內藝術品均為抽象藝術風格。高技派典型的實例為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香港中國銀行等。光亮派光亮派也稱銀色派,室內設計中誇耀新型材料及現代加工工藝的精密細緻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內大量採用鏡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鏽鋼,磨光的花崗石和大理石等作為裝飾面材,在室內環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投射、折射等各類新型光源和燈具,在金屬和鏡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絢麗奪目的室內環境。白色派
巴塞羅那現代藝術館作品以白色為主,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和明顯的非天然效果,被稱為當代建築中的「陽春白雪」。設計思想和理論原則深受風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響,對純凈的建築空間、體量和陽光下的立體主義構圖、光影變化十分偏愛,故又被稱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復興主義。風格派本世紀初以荷蘭為中心的現代藝術流派,嚴格地說,它是立體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認為藝術應消除與任何自然物體的聯繫,只有點、線、面等最小視覺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義的永恆藝術主題。
籠統的劃分,可以說4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主義建築、國際主義風格壟斷的時期,70年代到現在為止是後現代主義時期。60年代末期,經歷了30年的國際主義壟斷建築,世界建築日趨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漸消退,建築和城市面貌日漸呆板、單調。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義,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築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國際主義建築取代。建築界出現了一批青年建築家試圖改變國際主義面貌室內設計,引發了建築界的大革命。後現代主義特別有一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其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設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徵、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一種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糅大眾和行家於一體的「亦此亦彼」的建築和室內環境。解構主義
推薦閱讀:
極簡主義
也譯作簡約主義或微模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因反對抽象主義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的表現方式,意圖消彌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極少化作品作為文本或符號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開放作品自身在藝術概念上的意象空間,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裝飾藝術(英文:Art Deco)是一種重裝飾的藝術風格,同時影響了建築設計的風格,它的名字來源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及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當其在1920年代初成為歐洲主要的藝術風格時並未在美國流行,大約1928年,快到現代主義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國流行。後現代一個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思潮,它的特點是把整體破碎化(解構)。主要想法是對外觀的處理,通過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牆壁,或者結構和外廓。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uaTVJVUZqRUNRVjJyUnd6OTN1TQ==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學習邦在線」獲得更多資訊推薦閱讀:
※2.5w軟裝的獨棟大改造
※優秀建築師必備素養
※吊打所有長條小戶型,這可能是2月最美的40㎡
※怎麼學好手繪?
※江臨天下 Lolipop | 遨銳設計 | 陳豐豐
TAG:室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