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

x

【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

這是李贄對海瑞的評價,我認為非常中肯,歷史上對海瑞的評價或許過譽。

因為剛剛看完全集《大明王朝1566》,對於劇本身及劇中人物印象較深,而海瑞又是最想單拎出來說的一個。此劇集中展現嘉靖三十九至嘉靖四十五年期間,以倒嚴為主線的朝廷官場的波譎雲詭。可能本劇與明史嘉靖年間並不完全相符,不過真的已經不錯了,尤其是人物細節刻畫,意味深長。

海瑞歷經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在嘉靖年間因「改稻為桑」國策而真正都上官場,走上歷史舞台。從早期的南平縣教渝,到淳安知縣、興國知縣、再到戶部主事,隨著「倒嚴」風波落幕,劇中都處處體現著海瑞的剛正、清廉之品質。但海瑞是失敗的,嚴黨不是因他而倒,天下萬民也沒有因他而安,光清廉是沒有用的。

小角度來說,海瑞對待自己的家庭可謂毫無責任擔當。不說他因為過度秉持清廉品質而給家庭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就他的家庭觀,價值觀也是絕對有問題的。對待自己的妻子,基本無視,沒有任何關心和關愛,難道是人至清則無欲?海妻的家庭地位基本類似僕人和生育工具,沒有獨立人格。

對於海母,絕對盡孝,絕對服從,婚後幾十年竟然夜夜侍奉其母於卧榻之側。關鍵問題是海瑞和海母都認為這樣是理所當然,是盡孝之道,真是不知道這種畸形的家庭觀是怎麼形成的。至後期,海妻在回海南途中,因難產而母子具亡,劇中當海瑞在召獄得知此事後,也就往地上灑了一杯酒,其心何忍。史料記載,海瑞有一女,餓死,有三子,均早夭,最後終老無子。

撇開家庭,出而為仕,海瑞確實是全身心投入為民發聲。但他格局太小,永遠都只是以雷霆手段解決眼前單一問題,問題的背後會牽扯到什麼毫無顧忌,當然這也是他被稱為「國之利器」的原因。

但這治標不治本,朝廷的運轉需要的是各個機構的平穩運行,而這需要利益制衡。嘉靖作為王朝獨裁者,想要滿足一己私利,前提是保證大明朝能夠正常運轉。在地方為民出頭可廣攬民心,但難以撼動朝局,也難以改變國策。如劇中,瑞海在浙江為民做主,但調離之後,誰又能來為民謀福?

海瑞最開始由譚倫舉薦出任淳安知縣,天下皆知譚倫是譽王的人,因此瑞海的所有舉動都可以被認為是譽王的意思或得到默許。這又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徐階等人與嚴黨的對峙,一是譽王與嘉靖的潛在矛盾-逼位。黨派之爭也不完全都是壞事,嘉靖難道對嚴黨的貪墨腐敗毫無知曉?之所以留著嚴嵩,只是因為還有用。

海瑞不會理會黨野之爭,他也看不到背後的利益牽扯。有勇無謀,單兵作戰使得他鬱郁不得志,對朝廷失望至極,乃至上書《治安疏》痛斥嘉靖。

倘若海瑞不那麼炸毛,那麼憤青,如果他能夠看透朝局,然後從自己角度和立場出發去做一些長遠的事情,也許會不同。一個底層的知縣當然不能對大局產生什麼改變,但可以提升自己,往上走,等達到一定高度,比如做了京官,入了六部,甚至入了閣,這樣就可以從制度層面去撼動大局,才可能實現改革。

另外,劇中海瑞行事一向獨來獨往,「我海瑞無黨無派」一句即體現他內心的廉潔孤傲,也說明他是單兵作戰,沒有協作、沒有後援、成事也太難。

海鋼峰的確是明代官場的一股清流,對明代官場的貪墨腐敗之風有震懾作用,但若放置到國家、歷史這樣的格局中來看,海瑞不算改革家,更不算革命家,既非能臣,亦不可充棟樑!

海瑞的主要歷史貢獻主要在三方面:法規制度,清廉作風,斷案技巧。後兩者不論,有實質的也就在法規方面了,奈何在對待契約問題上,因為不顧國情,致使法律執行陷入進退維谷兩難之地。


推薦閱讀:

林奕含事件反思:請好好管教你的男孩子
如何看待魯豫被批評沒禮貌?
女友北京有房,我可能奮鬥一輩子也在北京買不起房,我該和她結婚嗎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一場文化的交流盛宴「十人行」走進商協會系列之2018第3期

TAG:歷史 | 社會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