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院校的審核流程

在留學行業從業多年以來,經常會有學生詢問我:老師,我如何才能從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拿到dream school的錄取呢?所以今天我主要想分析下美國院校的審核流程,希望同學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去進行相關準備工作,去到滿意的學校。

美國院校審核申請者的條件並沒有向國內院校那麼簡單,除了考試分數之外他們還會綜合考察學生的課外活動,實習經歷,志願者經歷等,如果要對其做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可以將其分為九個部分:本科成績(即常說的GPA);專業背景;留學考試成績即G/T成績;PS或者essay;推薦信和簡歷;工作/實習/科研經驗;課外活動和志願者經歷;領導力和團隊能力;其他特殊要求(例如:視頻錄製;Sample of Written Work)。鑒於這九個條件較為複雜,本文並不會對每個條件都進行詳細說明,只會就與本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說明。

美國院校之所以要考察那麼多的條件,歸根到底其實只是想通過它們來判斷兩個問題:其一,為什麼我們要選擇你? 其二,你為什麼要選擇我們? 留學申請講究一個雙向選擇, 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解答美國院校是如何考察各位申請者的吧。

問題1: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你?

一般而言,院校的某個具體項目都會對於申請者劃定一條最低錄取線,只有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最低錄取線的學生才會納入學校的考察範圍。而這個最低錄取線一般而言並不包含上述所有九個申請部分,而只包含其中的「硬體」標準:GPA;G/T成績;專業背景以及工作/實習經驗。大多數院校都會非常明確的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面給出硬體標準,一般是通過三種方式:「申請要求」網頁當中的minimum requirements(最低要求); 上一屆錄取班級的基本信息(Class Profile)裡面的平均分數; 上一屆錄取班級的基本信息(Class Profile)裡面的80% range範圍。以下對於硬體條件要求來進行逐個解釋!

GPA:官網上面一般會給出對於GPA分數的最低要求,如果沒有達到最低要求,那麼你的申請將非常危險。因為本科前三年的GPA成績是對一個申請者學習能力的最好體現,如果你的GPA連最低要求都沒有達到,那麼學校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你沒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來完成他們高密度和高壓力的碩士學習。即使對於轉專業申請的學生而言,本專業的GPA同樣非常非常重要!

G/T成績:GMAT或GRE的成績學校一般不會給出最低要求,但是經常會在Class Profile當中給出80% range或者給出一個建議的分數(suggested score),如果分數低於學校給出的範圍分數或者建議分數,學校同樣有理由認為你沒能力完成碩士學習。TOEFL的成績學校一般會給出最低分數要求,因為這是對於國際學生語言能力的考察,其重要性同GPA一樣。沒達到學校最低標準的學生會被認為沒有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來完成碩士學業,同樣會被直接拒絕。

專業背景:碩士學習不同於本科學習:碩士學習時間短(授課式商科碩士大多數都是要求一年內完成學習);強度高(一年內完成10-12門甚至有的學校高達18門課程學習);專業性強。所以申請者是否在入學前就已經具備了基礎專業知識積累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轉專業的申請者。學校會在申請要求部分對於申請者的本科專業提出要求或者是列出要求申請者在入學前完成的先修課(prerequisites)。如果學生沒有達到專業或者先修課的要求同樣也會被學校直接拒絕,但是這一點卻經常會被學生或者不靠譜的留學諮詢公司給忽略,最終造成申請失敗。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工作/實習經驗:部分項目是針對有一年年限工作經驗的人士所開設的,這種項目會強制說明要求申請者至少具備多長時間的工作經驗,而且這種工作年限不一定可以用在校期間的實習來彌補,所以各位也請務必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工作年限這個要求,否則也會造成申請失敗。不過這種項目相對而言比較少的,所以大家不用過於擔心,主要考察前面三個部分。

我之所以將上述四個條件稱之為「硬體」標準,是因為在這些條件當中,但凡有一個最低要求是申請者沒有達到的,那麼學校基本上就會將申請者直接拒絕而並不會繼續參考其他「硬體」條件以及下面即將要討論的「軟體」條件。從我上文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這些條件基本都是考察你這個申請者能否順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我的學業。如果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哪怕其他條件再優秀,學校也很難招收一個很可能會無法順利畢業的學生,這不僅影響畢業率也影響就業率。

如果你的上述「硬體」條件都達標了,那麼恭喜你就已經被學校納入「可以錄取學生」(eligible applicants)這一類了。但是這個時候請注意不要跌入另外一個誤區:誤認為硬體分數越高越好。其實「硬體分數越高越好」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想法,並且這個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正確的:GPA3.9當然要比GPA3.8要好;GMAT750和TOEFL108當然要比GMAT730和TOEFL105分要好。但是我之所以說這是一個誤區,是因為兩個原因:其一,考試必然有偶然性,所以在「硬體」都達標的前提條件下(請注意我的前提條件)分數之間的幾道題的差距並不能完全代表兩個能力之間的差距;其二,經濟學上面邊際收益遞減效應(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旦「硬體」達標之後,申請者在學校眼中就都成為了eligible applicant。此時,由於每個申請者用於申請準備的時間都非常寶貴和有限,與其將時間用於進一步提升考試分數,還不如將其用於做一些「軟體」方面的提升,這樣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穫。舉個例子:將TOEFL從105分提高到108分需要花費你兩個月的時間,而兩在兩個月的時間當中學生完全可以在職場上做出一定的成就,而在學校招生官眼中,後者對於審核的意義一般來說要高於前者。

問題2:你為什麼要選擇我們?

可能與大家的預期不一樣,學校對於這個問題考察的重視程度和複雜程度要遠遠高於前者。因為學校要通過對於剩餘五個條件(我將其稱為「軟體」標準)的審核來弄清楚一系列問題: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不是真的需要我們這個學校和項目來達成你的職業目標?我們學校和這個項目是否可以真的能夠幫助到你?而這三個問題就衍生出了學校審核的三個基本原則。

錄取學生的多樣性(diversity)

與大家所想像不太一樣的就是,雖然每個院校和每個項目所招收的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相同的偏好,但是美國院校卻同樣非常看重課堂學生們的多樣性,他們希望最終錄取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背景以及個人特色。這種班級的多樣性可以極大的豐富每位學生在校學習所能夠取得的收穫,甚至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在將來畢業後組建團隊來開創事業。所以,學校在招生的時候就會著重留意不同背景以及不同個人特色學生相互之間的比例均衡,例如:今年我們希望20-30%左右的學生是極具領導潛力的學生;10%-15%的學生有著出色的計算機應用能力;25%-30%的學生家庭背景中在我們這個行業有著出色的資源可供利用…請注意:上述這些比例以及個人特色和能力是我大致一說的,因為不同院校,不同項目甚至不同申請年份之間這些比例和個人特色的要求都會有著很大差別,並且學校也並不會將這些內容予以提前進行清晰說明。而這種審核原則我個人將其總結為「分類錄取」原則。

在應對「分類錄取」的時候,學生務必把握住的就是不要強求面面俱到,一定要進行自我剖析,找准自己背景當中最為出彩的一到兩個優勢進行集中性的加強和凸顯。只要你的某一個或者兩個優勢打動了學校,那麼錄取就是有可能的。

清晰的職業規劃以及實現它的能力/潛力

根據我的經驗,這一點是中國學生最為欠缺的:畢竟在考上大學之前很少有人真的認真規划過自己的人生,而考上大學之後也並沒有獲得足夠的社會實踐機會來進行職業發展的探索。所以不少學生都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國讀書以及出國讀書完成學業之後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打算。但是這一點卻是美國院校重點考察的因素之一,基本上在每個學校所要求的Essay題目當中都會有「請向我清晰描述你的職業規劃」這樣類型的題目。比較不妙的就是,職業規劃這類問題雖然可以編造出一個像樣的答案,但是在有著豐富審核經驗的學校招生官眼中,他們可以輕易的區分出編造出來的敷衍答案和經過仔細思考與探索後得出的清晰規劃。作為一個即將赴海外攻讀碩士的學生,如果連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都沒有,這很難讓美國頂尖名校里的招生官所接受。

僅僅擁有夢想是不夠的,你還有有能力去實現這個夢想。這些能力不一而足,包括你所表現的領導能力,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克服逆境的意志等等。雖然學校並不要求你現在就已經具備了實現夢想的能力,但是起碼你應該讓學校看到你是值得信任和予以培養的。如同上文所說的,你還是需要向學校展現出你在某一兩個方面的顯著優勢。

具體的擇校原因

學校不希望招收一個並不適合院校和項目培養目標的優秀學子,這對於學生自己和學校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從教育的目的來講,學校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更優秀的你,這樣可以顯著提高你畢業後的就業成功率,而這一數據對於學校隨後幾年的招生非常重要;而從功利的角度來講,學校在你身上付出了那麼多,它們當然也希望獲得高額的回報,這一點在頂尖的私立院校當中尤為突出。雖然商學院一直以學費昂貴而著稱,但是與昂貴的學費相匹配的就是同樣高昂的教學費用。所以除了學費之外,學校也非常依賴於知名校友在成功之後回饋母校的捐贈。

如果各位同學真的喜歡某一所或者某幾所院校,那麼請大家一定要多花點時間通過官方網站這個渠道先仔細了解一下這個院校和具體的項目。只有在足夠了解院校的基礎之上,你才可以給出比「學校名氣,地理位置以及校友資源」更為打動學校的擇校原因。即使你想要寫這三個擇校原因,也應該寫的更為深入而具體,否則你很難讓學校相信你的真心。

多樣性,職業規劃以及具體的擇校原因並不能完全覆蓋了學校對於「軟體」的考核,而且學校對於「軟體」的考核本來也並沒有設定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框架。但是如果要對於美國院校的審核做一個簡單的總結,那麼我想應該是:「硬體」條件是基礎,「軟體」的審核是建立在「硬體」達標的基礎上的;「軟體」考察是重點,與其面面俱到,不如特點鮮明。最後希望大家都能過通過努力獲得自己理想的offer!


推薦閱讀: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申請經驗分享|我想做一個新聞人
面對不支持自己(留學計劃)的控制型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做?
藝術設計留學,文書要怎麼破?(上篇)
申請博士的第一道門檻!
一篇正經嚴肅的美國留學寒假準備計劃指南

TAG:留學美國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