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談】另類視野下的近鄰日本
§血脈相連。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這種地緣上的近鄰關係,註定兩國在歷史上淵源極深,而一提到源頭,國人立馬想到的恐怕就是徐福東渡。傳說畢竟只是傳說,仔細追溯起來也絕非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求訪仙藥不歸那麼簡單。見諸正史的記載,從漢代到魏晉南北朝中日交往從未間斷,至唐宋發展到頂峰。
工業革命前的海島文明,註定難以比肩農耕文明,而東方農耕文明在宋代達到巔峰。鑒真和阿倍仲麻呂們固然見證了唐朝中日交往的頻繁,然而中原文化被日本頂禮膜拜其實是在宋代,尤其是文採風流的中原男子是日本少女們心目中的男神,而中原血統也在頻繁交流往來中規模傳入日本,並一直繁衍生息。
§分道揚鑣。來盤兒並非正史的開胃菜。公元1279年,南宋崖山海戰失利,消息傳到日本,上至天皇貴族下至武士平民,全部身著喪服西跪三日,痛悼中華隕落。他們對亡宋的蒙古人恨之入骨,拒不承認蒙元的宗主國地位,也不承認宋亡後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新政權,只因為『崖山之後無中國』。1644年明朝覆亡,日本同樣舉國哀悼,此之謂『明亡之後無華夏』。當代仍有不少日本人稱呼宋代之前的中國為中國,而稱滿清之後的中國為支那,並認為自己才是華夏和大陸的合法繼承者。對於隔海相望的這片土地,日本侵華或許並不只是領土之爭,還包括一系列複雜難明的情感糾葛……
19世紀中葉,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列強開啟了向東方擴張殖民地的征途,遠東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日本,同時籠罩在西方強大的武力威脅之下。1840年鴉片戰爭失利,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僅僅時隔三年,美國佩里的黑船攻擊日本,日本國門也被打開。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里,兩國發展道路涇渭分明,中國在無休止的被動挨打和內戰中扎掙浮沉,而日本卻在1868年明治維新後成為世界列強一員。
§崛起之謎。提到日本近代的崛起,總能引發不少國人的唏噓感慨。同是一套陽明心學思想,在日本可以直接催生明治維新這樣的偉大成就,而在原生地中國卻只停留在朱王異同、唯物唯心之類的口舌之爭。兩國迥然相異的發展理念和結果,單純歸咎於偶然或是某個歷史人物的個人影響,固然太過偏頗和粗疏,但誰又能因此否認陽明心學的強大呢。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國力日盛,並分別于于1894、1931、1937年發動三次大規模侵華戰爭,攫取了無數利益。1945年戰敗投降後的日本,經濟千瘡百孔政治風雨飄搖,但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拯救了日本。正是因為中國的抗美援朝,讓美國暫時忘記了珍珠港,徹底改變了對日本的定位,開始大量向日本輸出資本和技術,並提供了龐大的西方市場,海外資源+本土製造+海外市場的經濟模式,讓二戰後的日本一夜之間重新崛起為經濟巨人,再次屹立東方。
§臨淵羨魚。如果說日本第一次崛起的思想根源來自陽明心學,那麼第二次則直接來自美國的產業轉移助力,是美國再造了二戰後的日本。其實,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才是美國最想結盟的國家,因為中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突出了。首先和美國不存在絲毫領土爭端,其次結盟中國足以制衡中亞、東亞、南亞、俄羅斯……全球來看,中國的戰略位置其實比任何一隅之地都重要得多!
或許上帝不願看到世界大一統,因而造就了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方面的格格不入,使中美註定只能成為對手,美國才被迫轉而利用日本制衡中國。試想二戰後如果……如果中國和美國結盟,把後者轉移到日本的資本、技術和市場爭取過來,那麼今天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還需要天天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焦頭爛額嗎?可惜,歷史沒有假設,談多了都是嘆息。
§遏制中國。滿血復活後,日本首先想到的就是遏制中國。1957年,老牌右翼政客岸信介當選日本總理大臣,立即拋出『中國威脅論』,強行通過『日美安保改定』,並積極鼓動修改和平憲法。這個岸信介,就是當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公,從這個角度看,日本圍堵中國真可謂一脈相承。2006年9月安倍晉三首任日本首相,提出構建日本、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四國合作框架,意在構建一個對中國的包圍弧線制衡中國,後受困於一系列醜聞於2007年9月被迫辭職,但2012年12月捲土重來當選日本第96任首相,仍舊矢志不渝包圍、遏制中國。順帶說一句安倍此人,絕非像某些媒體刻意報道的一副陰險小人的形象,相反是一位令人畏懼的政治家,這從其國內民眾支持率可見一斑。
日本為什麼要如此孤心苦詣遏制中國?這個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會得出迥然相反的結論,絕非一味防範、譴責就似乎代表了正義。首先是處於自身地理位置方面的安保考慮。日本國土面積不足38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四面鄰海的狹長島國。沒有戰略縱深,就意味著在現代核戰爭的威脅下,不具備二次打擊的能力。而隨著周邊意識形態迥異的俄羅斯、中國甚至朝鮮這樣的有核國家日益注重周邊海洋權益維護,讓日本感受到了切身威脅。修改和平憲法、謀求向海外派遣駐軍、拓展自身戰略空間就成為了其實實在在的訴求。
安保之外的經濟原因不消多說。再次就是上文述及的歷史原因。不可否認一部分以正統中華、華夏文明自居的日本人,絕不希望看到中國主導亞洲秩序,這一點在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後更加明顯。雖然中日邦交在1972年實現了正常化,但四十多年來表面的靜水流深下實則潛流暗涌。中日之爭,骨子裡其實是近代以後東西方兩種文化的激烈碰撞,而融合了固有的家國情仇之後,則有了點兄弟鬩牆的硝煙味道。
§軍事大國。安保國策既定,下一步自然體現在軍事行動上。安倍政府上台以來,日本國防預算穩步增長,持續強化軍力。耗巨資建成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引入薩德反導系統也只是時間問題;強化海上自衛隊艦艇的總噸位,裝備大型化、遠洋化,出雲、加賀號這種給中國人造成巨大傷害的准航母死灰復燃並次地下水;軍事裝備看齊美國,始終領先世界,借民用核電之名瘋狂儲存核燃料。甚至把拼刺刀列入了學校教育……根本不用懷疑,安倍政府領導下的日本,正在重拾軍事大國舊夢,昂首走在擴軍備戰的老路上。
釣魚島問題不必多說,儘管中國一再宣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海監船也斷斷續續出現在周邊海域,但實際情況呢?呵呵。問題是,日本佔據釣魚島絕非僅僅是領土之爭那麼簡單,它的真實目的是借釣魚島摩擦一箭雙鵰。以中國威脅作為借口發展武裝力量,突破和平憲法成為正常國家;而如果美國出面干預,那麼按照美日安保條約,日本安全正在受到中國威脅,中美直接開戰好咯,日本坐收漁翁之利。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人用心之考究、險惡很是值得推敲,這是真正的一子活滿盤皆活的大棋!況且,如果說釣魚島牽扯本國領土爭端,那麼日本頻頻在南海、台海和東北亞製造事端又是為什麼?真正的劍鋒所指它自己是最明白的。
§忘戰必憂。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和經濟問題。2008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今天,世界經濟一片肅殺,民粹主義開始緩緩抬頭。而在革命性新技術拉動生產力增長之前,幾大經濟體都在危機的泥淖中艱難度日。從歷史上來看,無論是政治獨裁國家,還是軍國主義國家,當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有通過發動戰爭來向外轉嫁矛盾的衝動。歷史雖不是簡單的重複,但一定驚人相似。
從當前的趨勢來看,討論中日之間會不會爆發衝突毫無意義,該討論的只是圖窮匕見的時間點早晚而已,而2017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周期,對於中日兩國註定難言平靜。冰涼的政治、經濟、軍事對峙和博弈是相當長時間內的主題,而未來伴隨著轉嫁經濟痛苦的慾望瘋狂滋長的,明眼人都知道將會是什麼。
總有人喜歡說愛好和平不希望看到戰爭啥啥的,那麼請問,甲午戰爭是晚清不想竭力避免的嗎?一廂情願的做夢,只會把山河和國民置於險境,而一切談判桌前的縱橫捭闔,依託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實力,而非委曲求全的自我安慰。關於這一點,眼前東北亞的三月半將軍看得或許比很多人都明白得多。
原創文章出自公眾號『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如果公眾號發生意外,請加個人同名微信號『自由的阿甘』ACM_KAKA22,方便繼續交流。(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韓國平昌冬奧會舉辦期間,對破壞和平和諧者堅決說「不」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走好不送,想通再回來!
※安倍深陷「低價購地門」醜聞,是否會走朴槿惠的老路?
※深度國際是個什麼節目?
※特朗普減稅的邏輯—短期影響
TAG:國際 |